图书 | 共同体的建构(社会治理的逻辑) |
内容 | 内容推荐 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依法严惩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营造见义勇为社会氛围,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作者简介 傅李琦 经济学博士,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行政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党校教育工作,主要讲授“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与历史经验”等多个专题。已完成出版专著1部、编著2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完成省部级课题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1项,参与教育部规划基金课题1项,参与省部级课题1项,荣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次。 目录 第一章 共同体的本质:社会治理的理论根源 第一节 自由人联合体的初级状态 一、人民利益至上 二、人民奋斗实现美好生活 三、人民有限联合 第二节 “天下大同”的中国传统梦想 一、各美其美 二、美人之美 三、美美与共 第三节 人类共同文明认知的体现 一、共同的天下 二、共同的价值 三、共同的利益 第二章 共同体的探索:社会治理的历史回溯 第一节 自洽(1840年前) 一、皇权下县 二、宗绅自治 三、官民合治 第二节 涌现(1840-1978年) 一、自在管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 二、自觉管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三、主动管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第三节 转型(1978-2012年) 一、管制放松 二、多元参与 三、多元整合 第三章 共同体的运作:社会治理的现实机理 第一节 共建 一、多元参与 二、各司其职 三、各尽其能 第二节 共治 一、畅通表达 二、民主协商 三、共同决策 第三节 共享 一、全体普惠 二、公平享有 三、享有改进 第四章 共同体的拓展:社会治理的创新发展 第一节 创新社会治理共同体理念 一、深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共同体治理理念 二、深化和谐社会的理念 三、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 第二节 创新社会治理共同体制度 一、党对社会治理的全面领导制度建设 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共同体制度建设 三、社会安全治理创新的共同体制度建设 第三节 创新社会治理共同体实践 一、基层社会治理的共同体实践 二、市域社会治理的共同体实践 三、市场参与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 第五章 社会管理与治理的成就与经验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管理与治理的历史成就 一、放活(1978-1992年) 二、和谐(1992-2012年) 三、革新(2012年至今) 第二节 当前中国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流动的问题:人员流动与治理容量冲突 二、如潮的民意:个人意见与和集体行动相左 三、风险的社会:社会事件多发且日趋重大化 四、沉默的条款:社会体制落后于社会治理 第三节 中国社会治理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经验 一、把方向:坚持党对社会治理工作的领导 二、定目标:坚持以人民的需要为中心 三、讲实际:坚持立足中国国情谋治理 结语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共同体的建构(社会治理的逻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傅李琦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541323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4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91 |
出版时间 | 2024-01-01 |
首版时间 | 2024-01-01 |
印刷时间 | 2024-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12 |
CIP核字 | 2024034489 |
中图分类号 | D63 |
丛书名 | |
印张 | 1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9 |
宽 | 161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