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民间戏曲
内容
内容推荐
从文化本身来说,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的传统文化可以粗略地、也是相对地划分为两大分流,即所谓上层文化(或称高层文化、雅文化、精致文化……)和下层文化(或称基层文化、底层文化、低层文化、民间文化)。
《民间戏曲》是《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之一,介绍了中国民间戏曲的有关内容,主要包括民间戏曲的历史发展、民间戏曲的重要种类、民间戏曲的演出习俗、民间戏曲与民俗活动等内容。
《民间戏曲》作者是孙红侠。
目录
第一章 民间戏曲的历史发展
劳动之音――民间戏曲的源头
杂剧和院本――民间戏曲的初级形态
宋元南戏――民间戏曲的成熟阶段
花部乱弹――民间戏曲的勃兴壮大
第二章 民间戏曲的重要种类
秧歌戏
道情戏
花鼓戏
花灯戏
采茶戏
二人台与二人转
皮影戏
木偶戏
第三章 民间戏曲的演出习俗
戏神的崇拜
戏班的组成
演出的程序
戏班的班规
戏俗的解读
第四章 民间戏曲与民俗活动
民间戏曲与岁时节日民俗
民间戏曲与民间宗教祭祀民俗
民间戏曲与人生仪礼民俗
精彩页
    关汉卿的历史剧写得更是文笔优美、意境悲壮。尤以《关大王单刀赴会》中的【双调新水令】和【驻马听】两支曲词最为有名。我们不妨简单鉴赏一下这两支名曲。
     【双调新水令】
     大江东去浪千叠,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又不比九重龙凤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大丈夫心别,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
     【驻马听】
     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云)这也不是江水,(唱)二十年流不尽英雄血。
     此曲在音节韵律上跌宕起伏而有抑扬回荡之感,至今仍是昆曲红生戏中的经典唱段。这两支曲词是关公应鲁肃之约过江赴会之时,见茫茫江景而生感慨之情所唱。关云长一派壮怀浩气,单刀赴会,他独立小舟,面对苍茫浩渺的江水,重游赤壁战场的故地,蓦然怀想起当年鏖兵血战的惨烈与悲怆。“破曹的墙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真是白驹过隙,一番往事飘忽。他的内心充满了对周郎所建丰功伟绩的凭吊与怀慕,他羡慕周瑜能在有限的人生历程中建立起无限的功业,以侠义倜傥而名标青史,更哀叹和惋惜他的英年早逝。年寿有时而尽,荣辱止乎其身,只有英雄的业绩可见于篇籍,垂名于后世。可如今眼前之景只有大江东去、水涌山叠,灰飞烟灭之中“年少周郎何处也?”。对于历史与人生的感慨使这位盖世英雄也不免心生惨切之情。曲词唱到此处戛然而止,“这也不是江水”,英雄略一沉吟,唱出了最后一句。这最后一句是关汉卿所用的惜墨如金的点睛之笔,又是浓墨重彩、泼墨如云的神来之笔――“二十年流不尽英雄血”。英雄可以倒下,可是业绩却永远不会消逝。这何尝不是关云长在悲叹之后慨然前行的壮怀激烈之词,苍凉悲壮、委婉低回而又大气磅礴、雄浑磊落。真是写得奔腾豪迈、一泻千里。
     关汉卿把诗剧作家的主观之意全都融人了大江东去、无限壮美的客观之境,情随境生、移情人境,产生了颇具雄壮之美的曲词意境。充沛的情感倾泻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不难看出,【双调新水令】与【驻马听】这两支曲词有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化用并继承了苏词在自然之美中熔铸历史与人生感慨的豪迈风格。但是,苏词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感叹之后采取了一种“人生如梦”的超然态度。而关曲却没有东坡居士那种充满了禅味的解脱之感,而是在喟叹之中强烈地呼唤着英雄。关曲之中没有消极的人生叹惋,只有积极的人性呼唤。同样是回顾历史,关曲之中没有文人趣味的伤感与低回,而是在历史的惨烈与生命的苍凉之中追慕渴望着英雄的再现与重生。这是关汉卿这位“琼筵醉客”内心深处英雄情结的抒写与倾诉。
     关汉卿身处的元代是一个战乱无常、人如蝼蚁的黑暗年代。亡国灭种、饱受异族铁蹄蹂躏已经是切肤之痛,又加之读书人沦落到“七娼、八妓、九儒、十丐”的悲惨境地。他报国入仕两无门,与优伶为伍,栖身书会,混迹勾栏,借杂剧之酒杯浇心中之块垒。把民族之忧患、时代之情状、人生之悲苦统统化作末旦净杂的嬉笑怒骂和乱世歌哭。但是关汉卿却是读着儒家经典长大的中国文人,他有着“兼济天下”的文化性格和“仕”“隐”排斥的内心两极。杂剧创作只是他宣泄内心痛苦与愤懑的一种方式,那些沙场点兵、执戈横槊、救民于水火的将帅英雄是他心之所向和情之所系。他在关羽故事里寄托了自己那永远不能实现的人生理想。他用如椽似刀的生花妙笔为自己也为芸芸众生开启了一个辉煌壮丽而又令人无比神往的杂剧世界。在那里,灵魂可以因为震撼而深深地战栗,理想可以因为被召唤而壮志飞扬。关氏那寂寞而伟大的心灵不再因际遇的不幸而黯然神伤,文学艺术是他与我们永远的心灵家园。 民间戏曲接近成熟的标志是宋代的南戏。南戏,又称为“南曲戏文”、“戏文”;因为流传于浙江永嘉一带,所以又叫“永嘉杂剧”或者“温州杂剧”。北宋末年,今浙江省温州一带已经有了南戏的演剧踪迹。它开始的时候是民间的歌舞戏谑表演,具有灵活生动的艺术特点,后来不断发展壮大,最后进入到城市演出。南戏的产生继承了宋杂剧的演出传统,又吸收了大量说唱艺术的精华。南戏的角色有生、旦、净、末、丑、外、贴七行,这奠定了中国戏曲的角色体制。南戏的演出以“出”为单位,“出”就是一种戏曲演出的段落,类似于今天戏曲戏剧演出的场和幕。它的创作主要是由书会这个民间剧本创作组织来完成的,当时的江南地区有很多这样的组织,如温州的九山书会、杭州的古杭书会等。这些书会里搞戏曲创作的人被称为“书会才人”,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编剧。他们大都是因为生活贫困而卖文为生,所以创作的题材与风格具有十分强烈的民间性。
     南戏的早期作品大都是反映家庭伦理和婚恋生活的,如被誉为戏文之首的《赵贞女蔡二郎》和《王魁》以及后来出现《乐昌分镜》、《张协状元》、《韫玉传奇》等都是反映婚恋内容的作品。P14-17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民间戏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红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713663
开本
页数 0
版次 3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1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82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6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3:4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