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重组音乐课堂--走向开放的音乐教育哲学(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系列教材)/音乐教育理论研究论丛 |
内容 | 内容推荐 作为一本音乐教育哲学专著,本书吸纳了约翰·杜威、保罗·弗莱雷、玛克辛·格林等人的教育学思想,对贝内特·雷默的审美论音乐教育哲学和大卫·埃里奥特的实践论音乐教育哲学给予深刻反思,尝试开拓出一种与当下社会和人类未来发展状况更加契合的音乐教育哲学。通过列举一系列超越学科藩篱的例子和颇具人文意蕴的隐喻,作者提出了一个开放的、不断改变的、热爱冒险的音乐教育愿景,并对音乐教育领域内固有的“大师—学徒”教学模式和种种陈腐、守旧、僵化的音乐教育观念给予强有力批判。作者倡导由学生的自发寻求驱动教学,主张接纳教学探索过程中的种种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多义性,希望推动音乐课堂由教师主导的技艺传授转向更加开放、更加尊重学生个体与公共社会之需求的互助学习空间。书中的哲思对正在参与人类文明共同体建设的中国音乐教育学界而言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重组音乐课堂--走向开放的音乐教育哲学(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系列教材)/音乐教育理论研究论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兰德尔·埃弗里特·奥尔索普 |
译者 | 译者:徐承//刘荞玮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660707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9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0 |
出版时间 | 2023-06-01 |
首版时间 | 2023-06-01 |
印刷时间 | 2023-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本科及以上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88 |
CIP核字 | 2023086689 |
中图分类号 | J60-059 |
丛书名 | |
印张 | 13.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