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建筑美学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将建筑美学架构在正统的哲学研究范畴之上。罗杰·斯克鲁顿将建筑的“美学理解”定义为理发、自觉的活动坚持认为很多当代建筑理论误解了建筑的本质,因此必须回归其第一要则。于是,他发展了一种美学判断理论,并确定了该理论对建筑和实物宏观理论的地位。为了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建筑学,他强调了美学趣味的客观性和道德的意义,自然可看出建筑物的表现方式孰对孰错。按照作者的观点,建筑艺术是和那些表现艺术有区别的,诸如绘画、戏剧、诗歌、雕刻、甚至音乐,那是由于建筑的某些特性所造成的;它的功能性、本土性、技术含量、公众性和客观性,并且与装饰艺术的紧密关联性。建筑艺术基本上属于一种乡土艺术,它首先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而且最重要的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其过程。但是,由于建筑师必须使他们的作品适应于已存在的、无法改变的地形环境中,因此他们下意识的艺术目标受到了环境与各种影响的制约。那么,建筑就只能是一种简单的“对应”概念的应用。这种概念制约着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如一个房间的布置或是一种着装。因此,罗杰·斯克鲁顿强调建筑美学至少是一种日常生活的美学。出于这种理由,他总结出对美学的理解是与细部及风格等密不可分的,正是由于它们的恰当性、表达性、美观性和良好的比例使其获得了意义。作者还讨论了浪漫主义、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设计理论,并抨击了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和符号学的美学价值取向。 目录 绪论 第1章 绪论:建筑学的问题 第一篇 第2章 建筑与设计 第3章 建筑学的精髓何在? 第4章 对建筑的感受 第5章 对建筑评价 第二篇 第6章 弗洛伊德、马克思及其学说的意义 第7章 建筑学的语言 第8章 表达与抽象 第9章 细部感觉 第10章 结束语:建筑艺术与设计准则 第三篇 本书摘要 注释 参考文献 专业术语中外文对照表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建筑美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英)罗杰.斯克鲁顿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12060634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74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422000.0 |
| 出版时间 | 2003-12-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13-04-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工程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TU-80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5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