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见,每一种植物都有其特点和独特的价值,它们装点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提供各种有用的材料,并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在本书中,来自LIANcenter的21位博物画家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精心创作的76幅作品,其中既有银杏、珙桐等中国特有物种,也有月季、菊花、牡丹等特色物种。除了精美的博物画,书中还介绍了每一种植物的特点、生活习性、分布、作用等。通过这些作品,我们能够进一步领略植物的神奇与美丽,让心灵在色彩与线条交织的乐章中得以舒展。
本书可供博物爱好者阅读。
图书 | 又见芳华(我们眼中的中国植物)(精)/启明书系 |
内容 | 内容推荐 植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见,每一种植物都有其特点和独特的价值,它们装点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提供各种有用的材料,并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在本书中,来自LIANcenter的21位博物画家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精心创作的76幅作品,其中既有银杏、珙桐等中国特有物种,也有月季、菊花、牡丹等特色物种。除了精美的博物画,书中还介绍了每一种植物的特点、生活习性、分布、作用等。通过这些作品,我们能够进一步领略植物的神奇与美丽,让心灵在色彩与线条交织的乐章中得以舒展。 本书可供博物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LIANcenter,该博物绘画发展中心成立于2018年,是应生态科学绘画从科学时代向博物时代转变的潮流而生的,通过发起主题展览和巡展的方式建立画家与观众的联结,让体现生态与艺术之美的博物绘画进入生活与日常,让人们藉由身边的一草一木观察和了解自然,观照自我,保护滋养我们的生态家园,创造生命与自然的和谐。 目录 赵宏 天麻 银线草 栗 构树 乌蔹莓 陈东竹 珙桐 荷包牡丹 红花锦鸡儿 木槿 石榴 陈小芸 土木香 金莲花 朱砂梅 野百合 火焰树 月季花 七叶一枝花 陈钰洁 六角莲 杭州石荠苎 油点草 多齿红山茶 玫瑰 夏腊梅 天目玉兰 陈海瑶 冀北翠雀花 陈桂荣 八宝树 花椒 牡丹 绿萼月季 萝藦 褚莹 胭脂花 类叶牡丹 贺亦军 文冠果 胡冬梅 油松 银背柳 滇大叶柳 大花蕙兰 马铃苣苔 朱顶红 台湾蝴蝶兰 伞花胡颓子 黄智雯 长筒滨紫草 凤丹 荷花木兰 菊花 月季 蒋正强 川赤芍 银杏 李琪 复羽叶栾 蒙古栎 刘瑜 华北落叶松 王琴 华山松 榧树 王奕 鹅耳枥 月季 王浥尘 巴东木莲 马兜铃 马缨杜鹃 匍茎卷瓣兰 吴秦昌 花魔芋(花) 花魔芋(叶) 房山紫堇 独根草 槭叶铁线莲 杨绮 槐与侧柏 软枣猕猴桃 菊花(之一) 菊花(之二) 余汇芸 樟 瓷玫瑰 臧文清 北京无喙兰 张磊 毛瓣杓兰 叉叶蓝 七叶一枝花 猕猴桃(之一) 猕猴桃(之二) 序言 六年前,LIAN博物绘画 发展中心(以下简称 LIANcenter)在北京成立, 刘华杰老师亲临指导,李凤 崧教授为挂牌揭幕。徐保军 、王康、肖雁群、宋宝茹何 西平等和一批博物画家欢聚 一堂,本人也在场。中国植 物学会下属的植物科学绘画 协会在完成《中国植物志》 之后已经解体,LIANcenter 的成立是在我国博物画濒临 低谷之时吹响的振兴号角, 自此博物画何去何从有了新 的思路,博物画爱好者和从 业者又有了一个交流理念、 切磋技法和展示作品的重要 平台。除此之外, LIANcenter还面向社会公众 和中小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 动,得到了国家环保部门。 教育部门和共青团中央的大 力支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 效益。 博物画有别于主流绘画 ,它以动植物为创作主题, 用写实具象的手法反映动植 物原初的自然状态,如实表 现物种个体的形态特征以及 环境因素,是一种功能性绘 画。在博物画创作中,古今 中外的写实主义技法和材质 、媒介均可借鉴,博物画家 应博采众长,兼收并蓄,自 由发挥。博物画没有门派, 大自然就是我们共同的老师 。凡祟崇尚自然、热爱生命 的人都有形象记录的欲望和 创作的源泉。博物画没有门 槛,老少咸宜,不论资排辈 。不论是否有绘画专业背景 ,每个人都可以勇敢地拿起 画笔,循其天性,畅其真情 。面对自然,博物画家需要 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 悟,在学习实践中一点一滴 地进行积累,一步一步地提 高自己的创作水平。苦心人 ,天不负。你终将成为自由 自在的博物绘画达人。博物 绘画是人生的一种修为,当 沉静心怀、融入大自然之中 时,你会忘记世俗的纠结与 烦恼,从容前行。博物绘画 将陪你走向人生的充实和宁 静。 在公众的生态意识日益 觉醒的今天,博物画的关注 者和实践者与日俱增。由于 其自然属性和通俗朴素的绘 画语言,博物画已经成为大 众喜闻乐见的一种绘画形式 。它能唤起人们对自然的认 同感和亲切感,激发更多的 人投入到关爱自然、关爱生 命的行列中来。这是我们每 一个博物绘画工作者的光荣 使命。 本书收录了21位博物画 家创作的76幅植物绘画作品 ,这是LIANcenter开展的系 列活动的阶段性缩影。透过 作品,可以看出这些创作者 的个性特点、审美情趣以及 创作的心路历程。当然,这 些作品也显示出他们对创作 主题的理解深度以及在画面 构成、造型能力、色彩关系 、细节刻画、虚实变化、氛 围营造等方面的差别。这种 差别正好形成了本书内容和 形式的多样性。每一位创作 者都用自己的方式,尽最大 的努力把植物的生命特征再 现出来,他们追求极致和完 美。追求极致和完美是对的 ,但是客观上永远达不到极 致和完美。 在60多年的绘画生涯中 ,我深切地体会到没有一幅 作品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因为我们的认知永远不可能 和客观存在画上等号。我们 看到和感悟的是局部,而我 们未知的是无穷。提高绘画 修养也是永无止境的,每幅 作品总有欠缺和不足,我一 辈子都在实践、改进和寻觅 ,不可能满足于一种模式和 风格。也许这是画画人共同 的感受。 追求是人生没有终点的 长跑,这个过程或许就是一 种享受,让你永远停不下来 。让我们一起努力,向恒定 的目标而去。从某种意义上 讲,过程重于目标。 淡然于心,奋力笃行。 曾孝濂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又见芳华(我们眼中的中国植物)(精)/启明书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LIANcenter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1561845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59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49 |
出版时间 | 2023-12-01 |
首版时间 | 2023-12-01 |
印刷时间 | 2023-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744 |
CIP核字 | 2023096144 |
中图分类号 | Q948.52-49 |
丛书名 | |
印张 | 1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93 |
宽 | 216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