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张之洞传/近代历史与社会文化转型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个受封建教育长大的进士,却极力主张使用西洋科技来改造旧中国。在他的带领下,出现了中国的第一座钢铁厂,修建了第一条铁路等。他的一生是探索如何使得中国自强的一生。因为对维新运动和义和团的态度,使得他也是个充满争议的人物。晚年,他带着未完的梦想黯然离去。他就是张之洞!

内容推荐

中国怎样才能自强?这是近代中国所面临的极其迫切的现实问题,也是张之洞一生竭尽心力,以其思想和实践试图回答的问题。

目录

第一章早年经世志…………………………………………(1)

 一、家世与家风…………………………………………(1)

 二、少年中举……………………………………………(4)

 三、圆明园的大火………………………………………(7)

 四、进士及第……………………………………………(10)

第二章学官开风气…………………………………………(14)

 一、从主考到学政………………………………………(14)

 二、创办尊经书院………………………………………(20)

 三、《车酋轩语》和《书目答问》 ………………………(23)

 四、经世与西学…………………………………………(28)

第三章京师入清流…………………………………………(35)

 一、“清流”与“浊流” ………………………………(35)

 二、遇事敢为大言………………………………………(43)

 三、立嗣风波……………………………………………(48)

 四、抗俄筹边……………………………………………(52)

第四章治晋留风范…………………………………………(57)

 一、“非清净无为之地”…………………………………(57)

 二、除弊兴利……………………………………………(60)

 三、社会控制……………………………………………(69)

 四、初涉洋务……………………………………………(73)

第五章抗法卫南疆…………………………………………(78)

 一、和战之争……………………………………………(78)

 二、总揽抗法全局………………………………………(84)

 三、起用冯子材…………………………………………(90)

 四、“宗旨亦一变”………………………………………(94)

第六章督粤树政绩…………………………………………(98)

 一、开“闱姓”赌捐……………………………………(98)

 二、经略海南……………………………………………(104)

 三、维护华侨权益………………………………………(109)

 四、力争澳门主权………………………………………(114)

第七章拒倭镇东海…………………………………………(120)

 一、“以夷制夷” ………………………………………(120)

 二、持久战与制海权……………………………………(124)

 三、“胁和”外交………………………………………(131)

 四、阻止割台……………………………………………(138)

第八章练兵仿西法…………………………………………(145)

 一、“储人材”与“制器械”…………………………(145)

 二、编练自强军…………………………………………(152)

 三、重建海军的努力……………………………………(158)

 四、兴办军事学堂………………………………………(162)

 五、组建湖北新军………………………………………(167)

第九章育才求新学…………………………………………(174)

 一、从书院到学堂………………………………………(174)

 二、创办自强学堂………………………………………(181)

 三、发展实业教育………………………………………(186)

 四、“教育造端之地” …………………………………(190)

 五、派员游学东洋……………………………………(195)

第十章汉阳建雄厂…………………………………………(200)

 一、从广州到汉阳………………………………………(200)

 二、官的督察……………………………………………(204)

 三、建成投产……………………………………………(210)

 四、招商承办……………………………………………(217)

第十一章南北筑铁路………………………………………(223)

 一、铁路的难产…………………………………………(223)

 二、议修卢汉铁路………………………………………(227)

 三、借比款筑路…………………………………………(232)

 四、筹建沪宁铁路………………………………………(238)

 五、湖广铁路借款……………………………………(243)

第十二章商战挽利权………………………………………(249)

 一、纺织四局……………………………………………(249)

 二、扶植民族工商业……………………………………(256)

 三、重视城市建设………………………………………(267)

 四、工业化与政府作用…………………………………(275)

第十三章戊戌融新旧………………………………………(289)

 一、合作与分歧…………………………………………(289)

 二、湘省的新旧冲突……………………………………(298)

 三、发表《劝学篇》……………………………………(302)

 四、议院与民权…………………………………………(308)

 五、激进与稳健…………………………………………(318)

 六、政变前后……………………………………………(327)

第十四章庚子应世变………………………………………(333)

 一、力主镇压义和团……………………………………(333)

 二、主盟“东南互保”…………………………………(338)

 三、扑灭自立军…………………………………………(345)

 四、太后的“面子”……………………………………(353)

 五、列强的征服…………………………………………(357)

第十五章新政补旧朝………………………………………(364)

 一、变法三疏……………………………………………(364)

 二、废科举与订学制……………………………………(368)

 三、清廷的预备立宪……………………………………(375)

 四、官制改革与丁未政潮………………………………(382)

 五、襄赞“民选议院”…………………………………(391)

第十六章秋风送残年………………………………………(403)

 一、人参军机后…………………………………………(403)

 二、“讲学问”与“办大事”…………………………(407)

 三、保存“国粹”………………………………………(411)

 四、悲凉谢世……………………………………………(415)

 五、“一新一旧之张公” ………………………………(419)

第十七章中西文化观………………………………………(422)

 一、从国之“本末”到学之“体用” ………………(422)

 二、“中体西用”与文化教育…………………………(436)

 三、政治文化与学术文化………………………………(447)

后记…………………………………………………………(456)

试读章节

1884年9月,法舰队司令孤拔率兵舰再率兵舰进犯台湾。台湾防务大臣刘铭传考虑到基隆靠近海口,炮台在8月被法军轰毁,便退至距基隆80里的淡水港坚守。10月,法军强行从淡水登陆,刘铭传指挥守军在当地人民的支援下,击败法军,打死法军“拉加利桑尼”号战舰陆战队司令方丹。法军战败后,便宣布全力封锁台湾海峡,企图切断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使台湾军民处于孤立无援的困境。

还在1884年9月中旬,张之洞接到总理衙门电报,命他设法筹集军火运济台湾。他立即筹集到饷银2万两、洋枪1400支、子弹52万粒、火药600桶,拟雇用英船运至淡水。但英船以中法已正式宣战,拒运军火。最后只有饷银随英轮运达,军火则另雇其他船只装运。在法国军舰的封锁下,大陆援台兵、饷、物资完全受阻,形势十分危急。张之洞电奏清廷,提出“台事孤危,外援难往,惟有以台守台”。他发动台湾民众,配合官兵,采取游击战术,“若分为十余起,分路更番日夜扰敌,疲其兵力,耗其子药,数日法必困,官军乘之,然后可胜”。并多方与刘铭传联系,提出台湾自筹加强防务的四条建议:采原料速制火药,以作持久准备;多募团勇,轮番扰敌,消耗法军兵力;不移基隆附近官兵以牵制法军,使其不能全力攻打淡水;破格赏爵,激励全台民众其同抗法。并探询援台办法:“欲济械通信有何法?有便即示数语为慰。尊意如有保台良策奇计,祈示,能代谋者必竭力。”最后雇请外国船只运送,通过香港华商油头行店与台湾商号之间商汇兑换等办法,突破法舰封锁,给台湾抗法军民分批送去30万饷银。他还先后派对台湾风土较熟悉的潮勇五营援台,并派员从汕头、泉州、厦门等港口设法运送军用物资援台。

对于云南的防务,张之洞从全局出发,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云南地处西南边陲,与内地信息难通,饷械缺乏,防务吃紧。张之洞不分畛域,积极设法为滇防通信息,筹饷械,派援兵,献计谋。当时清政府与桂、滇前线的电讯联系,仅有一条从北京经广州中转至广西龙州的电报线,而龙州至云南边境则通讯困难。张之洞不仅确保了广州发挥北京与桂、滇之间的电讯中转站的作用,还常在接转的电报末尾附加自己的意见,对广西、云南两省的抗法斗争多有帮助。又令援滇的粤军将领唐景崧从龙州至云南前线专设台站,加快了两地军报的往来。

张之洞提出了“牵敌以战越为上策,图越以用刘为实济”战略方针,大力荐举唐景崧新组粤军,开赴云南,联络黑旗军首领刘永福共同抗法。唐景崧原为吏部主事,还在1882年,就曾请缨南下,赴云南和越南边境联络刘永福抗法,因而熟悉云南的地势军情。张之洞称他是能“独当一面”的难得人才。

清廷的一些官员试图利用黑旗军对付法军自有其目的,一方面因黑旗军不属正规清军,不用担心法军寻衅报复;另一方面,如果黑旗军战败,又可借法军之手消除清廷的“隐患”。所以在黑旗军与法军浴血苦战时,驻在广西、云南的清军曾采取了坐山观虎斗的姿态。

张之洞对黑旗军则采取了较为开明的态度,他能够以民族大义为重,充分肯定黑旗军的抗法斗争,表示敬佩刘永福“为数千年中华吐气”的功绩,主张承认黑旗军的合法地位,授给刘永福正式官职。就任两广总督后,他再次建议收编黑旗军。清廷对法宣战后,终于接受了张之洞“争越”、“封刘”的主张,授刘永福为“记名提督”,还陆续拨给黑旗军饷银7万两。张之洞也先后拨银155000两,使黑旗军的战斗力大大增强。唐景崧与刘永福密切配合,与滇军一道攻破了法军侵占的越南宣光,打击法军,取得临洮大捷。P.87-90

后记

拙著《中体西用之梦——张之洞传》1995年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后,虽然受到学界同仁尤其是从事张之洞研究的专家学者的关注和鼓励,但自知书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和缺陷(当然,也被某些“著作”大量“引用”,如华文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戊戌百年祭》一书竟然不加任何注释整章整节地“引用”拙著达5万字之多)。近年来,又有张之洞研究的新资料和新成果问世,我对张之洞的研究和认识也有了一定的深化,所以一直希望有机会将拙著修订。

2002年,我从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调入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后,院系领导和同事对学科建设十分重视,特别是宋德华教授热心策划组织“近代历史与社会文化转型丛书”的出版,希望我也提交有关的研究成果。考虑到张之洞是近代社会文化转型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于是借此机会对拙著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在原书的基础上,增写了三章,并对其他章节也作了较多的修改、增补甚至重写。全书的结构也作了较大调整,并充分利用了新出版的《张之洞全集》等新资料,也汲取了海内外学者的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均在书中注明),从而形成了本书。由于个人学识和水平有限,本书难免还存在不足和缺点,尚祈读者不吝指教。在此,谨向给我以启发、鼓励和支持的所有师友表示衷心感谢!

谢放

2004年10月于华南师范大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张之洞传/近代历史与社会文化转型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谢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131101
开本 32开
页数 4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04-12-01
首版时间 2004-12-01
印刷时间 200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52
丛书名
印张 14.6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1
146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4: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