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华再造善本底本印章考释(上下)(精)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以《中华再造善本》(一期、绩编)影印底本为研究对象,辑录各底本内钤盖印章凡6449方汇编成册,时间跨度自宋元时期,迄至当代,涉及底本1178种,印主、机构等凡1000余家。本书分上、下两册,上册收录印章图像及其释文;下册收录各印所对应之钤印出处,同时将可考印主附于藏书印与释文之后,并对其生平作简要介绍。全书编排顺序均以印章释文字头笔画排列,图形类印章附于最末。为方便使用,书后编有印章释文及印主索引,并附《见收〈中华再造善本〉底本书目信息表》。
本书不仅具有艺术鉴赏性和基础核查功能,兼具对古籍钤印及其底本之版本鉴别、递藏考察、史料参考等价值,差可告慰前贤,以启来者。
目录
序\t
前言\t
凡例\t
正文\t
釋文筆畫字頭索引\t
釋文筆畫索引\t
書名筆畫字頭索引\t
書名筆畫索引\t
印主筆畫字頭索引\t
印主筆畫索引\t
見收《中華再造善本》底本書目信息表\t
後記
序言
我國印章歷史悠久,而在古籍上鈐印 的傳統,則源自
作爲古代璽印體系類型之一的鑒藏印。及至明清兩代,因文
人治印、印材革新、收藏風氣日盛等因素影響,古籍鈐印的
形制、風格及數量均日趨豐富,蔚爲大觀。
古籍鈐印内容涵蓋較廣,種類豐富,以形制、鈐印人
身份、鈐印目的等角度對其進行分類,則能够使我們以獨特
視角領略古籍歷史及其文化内涵。古籍鈐印又是一種頗具價
值的特殊文獻類型,自清代以來逐漸受到學者和鑒藏家的重
視:作爲史料,可用以窺察我國圖書事業發展歷程、文脉賡
續,同時又能補正相關人物生平事迹,反映使用者審美志趣
,爲後人呈现别樣而鮮活的歷史文化圖景;作爲梳理古籍遞
藏源流之重要依據,又常能藉以探索原書舊觀,間或輔助版
本鑒定;還是古文字學與篆刻藝術的重要資料來源;又可作
爲研究職官、璽印制度等之參考……正因如此,古籍鈐印往
往能够受到版本目録學家和鑒藏家的重視。
早期有關古籍鈐印之記載皆較簡略,已知最早可見於
唐代中期史料及詩文作品,如唐代詩人王建《宮詞》百首之
十二專詠唐集賢殿書院藏書之事,其云:“集賢殿裏圖書滿
,點勘頭邊御印同。真迹進來依數字,别收鎖在玉函中。”
(《全唐詩》卷三百二)直至清初錢曾所撰《讀書敏求記》
,所涉亦不足十條。分别奉敕編纂於清乾隆四十年(1775
)、清嘉慶二年(1797)的《天?琳琅書目》《天?琳琅書
目後編》,所涉内容多借鑒既有書畫著録文獻成例,始詳載
所收録各底本鈐印,并時見考釋印主、間或辨析真僞之語,
以今日眼光視之,雖多有紕漏,然實肇啓目録學文獻“以書
繫印”之風并影響至今。清嘉慶以後,凡私人藏書、学者訪
書經眼之書目、書志、題跋等愈發注重對古籍中鈐印的系統
著録,間以略考印主者亦不乏其例。
二十世紀以來,公私收藏機構公佈之古籍善本著録以
及學者、書商等編纂相關文獻等時見將鈐印作爲必要之著録
信息。注意到古籍鈐印之獨特價值而進行收集整理者,始於
清末葉昌熾所撰《藏書紀事詩》,此書以“因人設目,各附
其印”體例,彙集歷代藏書家行實資料及各家知見藏書鈐印
。其後偶見繼踵者,均屬難得。
近四十年来,以個案方式考釋古籍鈐印及印主,關注
相關底本遞藏,或專題整理藏書家鈐印之學術成果不斷發表
。而古籍鈐印印譜類工具書因圖文并茂,且具有集成性質,
讀者可直觀欣賞、參考,編纂成果間或面世,最受矚目。有
關古籍鈐印著録、研究情況之梳理與論述,可見諸吳芹芳、
謝泉所著《中國古代的藏書印·緒論》(武漢大學出版社
2015年版),居蜜、梁紹傑、王粹人、楊文信編著《美國
國會圖書館中文古籍藏書鈐記選萃·前言》(西泠印社出版
社2017年版),王玥琳所著《妙無餘:中國藏書印的歷史
與文化·緒論》(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21年版)等。其中
,古籍鈐印印譜多通過擇取古籍底本等之鈐印圖像,以我國
傳統印譜編纂之法加以排比,“因人設目”“以人繫印”,
列舉歷代藏書家及其印記。相關著作近年時有出版,目前仍
以林申清編著之《明清藏書家印鑒》(上海書店出版社
1989年版)、《中國藏書家印鑒》(上海書店出版社1997
年版)及《明清著名藏書家·藏書印》(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000年版)三種影響最廣。
近十餘年來,我國古籍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和深入發
展,成果豐碩,古籍鈐印资源亦隨之持續公佈。如前所述,
古籍鈐印之整理研究雖已取得一定成績,然而從總體上看,
各界對古籍鈐印的認識仍不够充分,相關工作相對滯後,仍
處於初步階段,基礎資源未得到系統整理,這已成爲當代古
籍工作的薄弱環節。徐蜀即認爲:“近幾十年來古籍鈐印及
遞藏關係的考證與揭示,已然成爲古籍版本界的軟肋,楊紹
和、傅增湘、瞿鏞等前賢相關著述幾成絶學。”(徐蜀《瑕
疵小記》,“徐蜀2018_”新浪博客,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d24baca10102ygx8.
html)可見,古籍鈐印這一珍貴學術資源能否得到充分發
掘、有效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關係到今後一段時期各項古籍
工作的深入推進。具體而言,存在以下幾點問題:在整理成
果上,有“在時空上存在局限,材料搜集範圍有限,整理規
模較小”, “刊佈成果數量稀少,種類單一,品質參差不
齊”等情況(《瑕疵小記》);在種類上,多爲針對個别地
區和館藏進行整理,偏重關注和著録私人藏印,甚至僅僅著
録名家常見藏書印;在質量上,有“釋讀不確、考證不詳”
、標識未盡、陳陳相因等問題。這導致研究者若想通過鈐印
考察該古籍的遞藏與流通,往往衹能通過既有零星資料或經
見之名家印記略知其大概。對印主的考證工作也囿於現有成
果局限,時有因襲前説導致遺誤者,凡此不一而足。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的《中華再造善本》(一期、
續編),旨在通過大規模、成系統地影印出版分藏各地之珍
稀善本特藏,對其合理保護、開發、利用,使其化身千百,
有效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服务於學者研究。内容分爲唐
宋編、金元編、明代編、清代編、少數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华再造善本底本印章考释(上下)(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靳诺//王若舟
绘者
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364114
开本 16开
页数 131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652
出版时间 2023-09-01
首版时间 2023-09-01
印刷时间 202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图书小类
重量 3092
CIP核字 2018056478
中图分类号 J292.42
丛书名
印张 8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5:2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