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羞辱创伤(最日常却最椎心的痛)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以常见的家庭暴力问题引入“羞辱创伤”这一心理学问题,向我们讲述了隐秘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且对人们内心伤害性较大的“羞辱伤害”问题。充分展现了当下社会中,羞辱创伤的现实存在与无意伤害,内容平实,却处处唤起人们对“羞辱/羞耻”的觉醒。
作者简介
周慕姿,心理咨询师,心曦心理咨询所创始人。2017年诚品畅销榜冠军、金石堂“十大影响力好书”、博客来年度畅销Top2《情绪勒索》作者,《情绪勒索》一书已售出中文简体、韩文、泰文、印度尼西亚文等版权。另著有《关系黑洞》《他们都说你“应该”》两本书。
周慕姿希望心理咨询工作能帮助人看到自己的选择“是怎么被困住”,还有“为何被困住”的;然后帮他们看到“自己拥有的能力”与“其他的选择”。她相信,我们拥有“选择的自由”,若能以“真实的自己”面对生命,我们就能挣脱无形的束缚,获得真正的自由。
目录
[推荐序]看见伤,清除耻辱的印记
[推荐序]重获灵魂——心的创伤与修复
[序]写在《羞辱创伤》之前
一 伤与痛,是最难忘记的
是什么,让我们失去爱自己的能力?
我们爱着那些会伤害自己的人
创造一个“虚假的自己”
羞辱创伤的伤害
什么是羞辱创伤?
“羞辱”大多“有目的性”
为什么要谈“羞辱创伤”?
“羞辱”比你、我想象的还常见
当羞辱像“抓交替”般……
所以,羞辱是一种惩罚?!
我们批评着那些和我们不同的人
羞辱别人,不会让我们变得更强
社会充斥要我们合理化或忽略自己感受的“名言锦句”
属于自己的咒语,需要自己才能解开
二 羞辱创伤的样貌
“羞辱创伤”引发的症状
情绪重现
情绪调节困难
过度警觉
退缩麻木
惯性羞耻
自毁与自我伤害:身体与心理
自厌惩罚——自我批评/自我怪罪
“自我批评/自我怪罪”与“自省”的不同
羞辱创伤最直接的表现:否定自己
父母的羞辱创伤
为什么当别人(孩子)与我们想的不同时,我们就要攻击他?
要靠比较,才能知道够好
三 差辱创伤的形式
外貌、性格、能力与价值否定
包裹在“为你好”下的羞辱,最难以被辨识
“逗弄”是隐微且不易辨识的羞辱
肢体、精神暴力
体罚
心理控制
当孩子心里,装的是父母的感受与需求……
并非要责备父母
霸凌
教师霸凌
唯一一张没有给妈妈看的奖状
孩子隐微、难以辨识却又常见的羞辱创伤
四 羞辱创伤的影响
自我防卫机制
战、逃、僵
讨好
否认
“感恩”与“创伤知情”能同时存在
“为什么是我?”——自我归因与投射性认同
我会被父母差辱,是我的错
负面的自我认同:用以解释自己会被这样对待的理由
孩子用“虚假的自我”,求得生存
我该怎么做,可以不再被伤害?——僵化的防卫机制与因应的生存策略
僵化的防卫机制:用于面对难以忍受的状态
相信完美才会被爱:隐藏真实的、不够好的自己
当“讨好”成为一个生存策略
上瘾行为:用以代替情绪调节、自我抚慰与联结
觉得这个世界/他人很危险——对世界的负面看法
容易攻击别人/自觉被攻击
不想跟世界产生关系
没有同理心
这世界有可以相信的人吗?有人会爱我而不伤害我吗?——对关系的不安全感
我害怕站在自己这一边/怕欠别人
害怕被拒绝
靠羞辱别人来抬升自己
五 我不喜欢我自己:从羞辱创伤到自我厌恶,怎么发生?——关系中羞辱创伤的影响
做自己,为什么那么难?
“做自己被惩罚”的情绪重现
避免强化“内在的负面标签”
因为羞辱创伤形成的内在负面标签
内在负面标签、羞耻感与假我的关联
使用“假我”,很难避免“说谎”
失去感觉爱与联结的能力
因为羞辱创伤而造成的“重复性生命脚本”
牺牲自己,换取关系——爱情创伤
你是否会让我失望?——权威创伤
六 当我们陷入羞辱创伤而过度努力——没关系,还有我爱你
阶段一:探究你的羞辱创伤——伤口被看见,才会被疗愈
“自我悲悯”,让自己能够前进
我曾经遭遇了什么?
淡化与合理化的影响:停止把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而是要关注自己
阶段二:哀悼那些你所失去的,了解不是你的错
哀悼的步骤
学习自我悲悯
阶段三:撕下你的负面标签——重述属于你的这个故事
阶段四:情绪调节的练习与重新建立——面对情绪重现,我可以怎么做?
情绪重现造成的关系伤害与信任重建:重新当自己的父母
阶段五:与唱衰魔人对话
平等、尊重地跟唱衰魔人对话
很多时刻,唱衰魔人是想保护我们
建立“自我安抚”与“温柔的讲话方式”
阶段六:与人互动
与他人的关系——建立亲密
当我们失去学习建立亲密关系的机会……
如何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学会建立界限与尊重彼此
当我有羞辱创伤,怎么做,才不会延续?
当我发现内在的负面标签——练习与觉察
当我发现我将羞辱创伤丢到别人身上
一起把内心那个“好的自己”找回来——你知道吗?这不是你的错
序言
写在《羞辱创伤》之前
写《羞辱创伤》这本书
时,不免自己、身边人的过
往创伤经验,像走马灯一样
跑进我脑海。在我写到“教
师霸凌”时,刚好许多人和
我分享这类的经历,而这类
羞辱创伤所造成的自我怀疑
与痛苦,很多时候对我们的
影响极为深远。
我自己曾有个经历:
小时候学钢琴时,遇到
了一个很严厉的钢琴老师。
当然,在那个时候,许多父
母都会跟老师说:“如果我
的孩子不乖,请尽量教、尽
量打。”现在想来,这样的
说法,除了与“不打不成器”
的文化有关之外,也是父母
想要让老师知道:“我是一
个明理的父母、会好好教小
孩,不是那种会为了溺爱小
孩而不管他的父母。”
也就是说,父母说出这
段话,代表的是自己很负责
任、舍得让孩子“吃苦”,以
换得更好的未来,而不会溺
爱小孩,造成别人的困扰。
所以,我妈妈不免俗地
也对老师这么说,而老师也
没客气。当时我报考的英国
皇家钢琴检定,在听力相关
的主题上要求很高。如果你
没有绝对音感,几乎是无法
通过的。同时间有一个孩子
与我前后上课,他是一个很
认真、琴弹得非常好的学生
,但因为没有绝对音感,在
听力的练习上,非常吃力。
我印象很深刻,每一次
,老师让我们一起做模拟测
验时,答不出来的他总被老
师“修理”:用尺打、把琴谱
摔到他身上、推打他、辱骂
他……那过程对于还是小学
生的我来说,是非常可怕的
,即使我只是一个旁观者。
如果连我都觉得那么可怕,
那对于承受这些的他来说,
是多么令他恐惧的经验?
但是,父母并不清楚这
个过程。当他的父母来接他
时,总是谢谢老师认真的教
导;希望老师可以对他再严
格一点,因为父母希望他未
来可以出去学音乐。
某次,在他答错问题,
老师辱骂着他:“你是猪啊
!”“你怎么那么笨,这么简
单的东西都不会。我教狗,
狗都会了!”“弹琴好有什么
用,耳朵根本是废物!”一
边说着,又一边推了他,“
砰”的一声,他摔到地上,
就在我的而前。
我正要去扶他,他自己
站了起来,一滴泪也没掉。
我看着他的脸,那是没
有灵魂的表情。
现在想起,或许那就是
在巨大的差辱创伤之下,他
关掉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没
有感受、像傀儡一般,让自
己忍过这段时间,努力生存
下来。
读到这里,可能很多人
会说:“这老师根本不适任
、他有问题,应该要换掉他
才对!”又或者会好奇,为
什么这老师的学生,包含被
伤害的他与我,我们都没有
跟父母说过这个老师教学的
情况?
我猜,对他与对我来说
,我们都以为:做错事被伤
害、被羞辱是一件很正常的
事,那是老师在花力气“教
我们”。如果跟父母说,父
母可能不会站在我们这一边
,还会责怪是我们没做好,
而且“不懂得老师的用心”。
于是,我们都闭嘴不说
,以免再遭受一次不被理解
、被指责是“你的错”的羞辱
创伤。这其实就是世代累积
的羞辱创伤所造成的“约定
俗成”——社会共同忽略他
人的感受,“感受”仅为上位
者、有权力者服务。而在这
个创伤经验中遭遇过的伤痕
与羞耻,就这样埋藏在我们
心中,成为啃噬我们自我、
怀疑自我能力与价值的养分

现在的我,看着这个老
师,或许他也是羞辱创伤的
受害者,或许他以前学钢琴
时,也是被这样对待,所以
他认为这么做是为我们好、
是正确的。
也许他有他的理由;也
或许,这的确是文化造成的
,是一个共犯结构。
但此时,我只想对着那
个曾被伤害过的孩子说:
那真的不是你的错,你
没有做错任何事,不应被这
样对待。
当你翻开这本书,或许
你也有类似的经验,对象可
能是父母、老师、同学、上
司……
在这过程中,我想邀请
你,在当时你或许没有机会
照顾自己,站在自己这一边
,但当你现在重新经历,甚
至重新感受过往的回忆涌起
、情绪升起的时候——
请你试着站在自己这一
边,对自己说:
“是很糟糕的事情发生在
我身上,而不是我很糟糕。

这句话,我们都要记得

我也期待这本书,有机
会能让大家留意到“羞辱创
伤”对孩子、对人的长期人
格与心理、生理伤害。一旦
我们有机会去看见、理解,
才有机会调整与改变。
而社会,就有机会变得
不一样。
走上这条疗愈之路并不
容易,希望我的书,能够陪
你一程。
注1:提醒大家,书籍只
是辅助,当你读了这本书,
发现使用里面的方法时,若
仍然难以跳脱被拉回过往羞
辱创伤的情绪重现经验,建
议你寻求专业的心理协助,
对你的帮助会更大。
注2:本书所有案例皆大
量改编,并经过本人同意。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导语
一般人并没有意识到,成长中对待他人的方式,其实已达到“羞辱”的层级。有些隐微的话语伤害、那些“为你好”的各种安慰、听上去善意的语言,都造成了人们日后的身心反应:让对方感受到羞耻、觉得自己很糟糕、不值得活下去……这些都是羞辱创伤的一部分。
《羞辱创伤:最日常却最椎心的痛》讲述了为什么要关注羞辱创伤,羞辱创伤出现的原因、羞辱创伤的样貌、形式、影响,以及疗愈的步骤。
羞辱常见于家庭、学校、职场中,我们却时常意识不到,可是它造成的创伤却更长久更持续。希望这本书能让读者关注到“差辱创伤”对孩子、对人的长期人格以及心理、生理造成的伤害,只有看见、理解了,才能有机会调整、改变。
精彩页
他永远没办法忘记那一天。
年假时节,父母带着他去“走春”。当时的他忘了被什么吸引住,停留在原地不肯走。
父母急着去下一个地方,用力拉着他走,他也拼命拉着栏杆不想离开,只想再待久一点。面对不顺从的他,爸爸一个巴掌过来:“你走不走!”
打得他晕头转向,眼冒金星。小小的他,想着:“我不要输给你们,我才不哭!”硬被抓上车的他,咬着唇、握着拳,就这样,在整个路程中,他一句话都不说。
回到家,父母吼他、骂他,他都没说话。妈妈生气地看着他,受不了他的倔强,忍不住说:
“养你真辛苦,养条狗都比你好。”
听到妈妈的话,他没有掉一滴泪。但他知道,有些东西碎裂了,在他的心里。
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我要让自己没有感觉,这样我才不会受伤,才不会痛。”
那年,他才七岁。
在她两岁时,爸爸过世了,她的妈妈嫁给了另一个男人。没有多久,生了个弟弟。
她的姐姐大她几岁,长得很可爱。妈妈再嫁时,安排让姐妹俩被亲戚领养走,但当时长得瘦小、不起眼的她没有被相中,妈妈只得带着她再嫁。
从小,妈妈就让她知道,她是个拖油瓶,能赏她一口饭吃,已经是继父宽宏大量;妈妈还告诉她,她长得不可爱,不像姐姐可以被领养。如果她不乖,不会有人要她,她只能去孤儿院。因此当别的小孩玩着玩具时,小小的她,就懂得打扫家里、照顾弟弟,拼命表现出自己的用处。
“如果我这么有用,你们就不会抛弃我了吧?”
虽然看着弟弟被爸爸妈妈宠爱着,非常羡慕,但她想着:
“只要我很努力,让大家都可以过得开心,照顾好每个人,我就可以被重视、被爱了吧?”
于是,她努力让自己不添麻烦,甚至努力去解决别人的麻烦,她牺牲自己、没有需求,用她的好照顾着每个人。
当有人称赞她时,她觉得自己就多了份安心,她就离“被抛弃”的可能性,再远一点。
拿自己讨好每个人,让每个人开心,自己则没有情绪、没有需求,就是她让自己不被抛弃的方式。
学会这个方法的那年,她才五岁。
每一次听到车子的引擎声离家愈来愈近时,他就觉得害怕。
那代表,爸爸要到家了。
“不知道今天的爸爸,心情是好还是不好?”听到很大力的关门声,他知道今天的爸爸情绪一定不好。他瑟瑟发抖,想着是不是应该离开家里,去找朋友玩。
正想着,爸爸就无预警地冲进他的房间:“你为什么玩完玩具都不收拾?满地的玩具,害我踩到,你是故意的,对不对?”
都还搞不清楚状况的他,突然被没头没脑地打了一顿,爸爸随手拿起刚解下的皮带,劈头就是一阵毒打。
他哭喊着:“我不是故意的,我不敢了,爸爸不要再打了!”这时候,外面都没有声响,妈妈跟弟弟应该都躲着没有出声吧?头小是支州民通生式共杨常国战
打完他,发泄完在外的挫折与不满情绪的爸爸,终于离开他的房间去浴室洗澡。哭完的他,躺到床上沉沉睡去。睡着之前,模糊地想着,班上有一个同学,每次有同学绊倒他,他都会乱叫,还会跑去跟老师打小报告。看起来又弱又讨厌,而且又爱叫,明天一定要去收拾他。
想到明天可以跟朋友一起玩,一起捉弄那个弱小的同学,他的心中就升起一种莫名的快感,那种残忍让他忍不住嘴角上扬,因此即使知道欺负同学是不行的,他还是想做。
P2-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羞辱创伤(最日常却最椎心的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慕姿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159301
开本 32开
页数 2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23-11-01
首版时间 2023-11-01
印刷时间 2023-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360
CIP核字 2023152064
中图分类号 B84-49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6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5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