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民族经济社会变迁/内蒙古民族文化通鉴调查系列丛书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调查研究鄂温克民族内部一个较小的族群——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人,并把家庭作为社会历史变迁研究的起点,进而揭示了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人从家庭-血缘社会-乌力楞-乡村社会-现代村镇社会演进的文化变迁历史进程,从而确立了一个观察研究单个族群社会形态变迁的人类学历史方法。本书从民族族群文化的历史变迁和现代变迁的角度深入分析和描述了使鹿鄂温克人的物质、精神、制度文化变迁历史进程情况,清晰地分析了以往的历史时期中敖鲁古雅族群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社会历史条件,包括物质条件和思想条件,对现代化进程中人口较少族群如何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作者简介
石双柱,1959年生;1982年1月毕业于黑龙江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获哲学学士学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呼伦贝尔分院院长、研究员。多年从事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边疆学研究,主持并完成“中国布里亚特蒙古部落史”“中国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变迁”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疆工程项目,并在中国草原文化学研究领域多有建树。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使鹿鄂温克族的概况
一 民族人口及地理分布
二 语言、族称
第二节 使鹿鄂温克族的研究
一 国内鄂温克族历史研究综述
二 国外鄂温克族历史研究综述
第三节 使鹿鄂温克族研究的方法
一 研究对象的特点
二 研究的基本方法
三 研究的主要观点
第四节 使鹿鄂温克游猎区的历史情况
一 自然环境
二 经济环境
三 生存状态
四 猎民与猎人
第二章 使鹿鄂温克制度习俗文化变迁
第一节 “柱”——鄂温克人的家
一 使鹿鄂温克人的家庭
二 财产与继承
三 婚姻
四 亲属关系
第二节 姓氏
一 使鹿鄂温克人的姓氏来源
二 使鹿鄂温克人的姓氏功能
三 使鹿鄂温克人各姓氏历史分布变化
第三节 氏族组织——“粤毛克”
一 氏族组织的残余形态
二 氏族组织形态的转换
三 氏族组织最后的消亡
第四节 伦理习俗
一 使鹿鄂温克人的社会伦理
二 使鹿鄂温克人的社会伦理标识
三 使鹿鄂温克人社会伦理礼俗
第三章 使鹿鄂温克物质文化变迁
第一节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变迁
一 生产内容(产业分化)
二 生产工具(技术进步)
三 生产形式(职业分化)
第二节 物质资料消费方式变迁
一 最基本的消费观念
二 获取消费资料的方式
三 消费内容的变迁
第三节 物质生活手段变迁
一 传统日常生活器具
二 交通和运输工具
三 现代生活器具
第四章 使鹿鄂温克精神文化变迁
第一节 观念和范畴变迁
一 人与自然的观念
二 关于人的观念
第二节 宗教信仰变迁
一 萨满
二 萨满祭祀的神偶
三 萨满礼神的仪轨
第三节 游艺与艺术变迁
一 娱乐
二 岁时节庆
三 文学艺术
第五章 使鹿鄂温克现代化进程
第一节 使鹿鄂温克社会现代化的历史必然
一 种群生存和繁衍危机
二 生存条件的丧失
三 社会制度危机
第二节 使鹿鄂温克人现代化的进程
一 使鹿鄂温克人现代化的路径
二 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与困惑
三 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调适
第三节 使鹿鄂温克森林文化的现代价值
一 传统文化的价值判断标准
二 使鹿鄂温克族群文化的当代价值
三 使鹿鄂温克森林文化发展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民族经济社会变迁/内蒙古民族文化通鉴调查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石双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2712734
开本 16开
页数 2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23-03-01
首版时间 2023-03-01
印刷时间 202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498
CIP核字 2023021179
中图分类号 F127.26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1
1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6:3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