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汉跃编写的这本《多尔衮》是一部以多尔衮为主人公的历史小说。这部历史小说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多尔衮”为主旨,严格遵循历史的本来面目,在历史的空白处进行合乎情理的演义。
本书对于多尔衮的人格特质、对于他的政治智慧和权谋着墨较多,深入挖掘了他的个性心理。
图书 | 多尔衮 |
内容 | 编辑推荐 马汉跃编写的这本《多尔衮》是一部以多尔衮为主人公的历史小说。这部历史小说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多尔衮”为主旨,严格遵循历史的本来面目,在历史的空白处进行合乎情理的演义。 本书对于多尔衮的人格特质、对于他的政治智慧和权谋着墨较多,深入挖掘了他的个性心理。 内容推荐 《多尔衮》是一部历史长篇小说,由马汉跃所著。多尔衮,大清国入主中原的领军人物。他生前登上了阿玛王的高位,成为凌驾于皇帝之上的太上皇;身后则被追尊为成宗义帝,那是皇帝才能有的庙号和谥号。但最灿烂的瞬间往往是最短暂的,荣耀和他宏伟的陵墓一样很快就被人摧毁。直到一百多年后,乾隆还他一个公道。正所谓“一生荣辱,盖棺难定论;百年沉浮,去伪方存真”。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风云突变 第二章 荣升旗主 第三章 龙争虎斗 第四章 传国玉玺 第五章 我家有女 第六章 松锦大战 第七章 皇位之争 第八章 定鼎中原 第九章 尘埃落定 试读章节 皇太极正在宣读自己的誓词:“皇太极谨告于皇天后土,今兄弟子侄共推我为君,我若不敬兄长,不爱子弟,不行正道,明知非义之事而故为之,兄弟子侄微有过失,遂削夺父汗所予之人民,或贬或杀,天地鉴遣,夺予寿命。予若敬兄长,爱子弟,行正道,天地佑我,寿命延长。” 大殿中一片安静,皇太极情绪激动,声音洪亮,中气十足,誓词在宽阔的大殿中回荡。多尔衮觉得自己已经筋疲力尽,摇摇欲坠,忽然一阵头晕目眩,身体晃了晃,险些要跌倒。站在他身边的阿济格和多铎连忙扶住了他,问道:“多尔衮,你怎么了?”“没事吧?” 多尔衮强打精神,重新站稳了脚跟,摇摇头说:“没关系,别担心。”三兄弟当中,虽然他的政治地位最低,但由于多尔衮心思缜密、足智多谋,所以,他一直是主心骨,现在父母都不在了,凡事更需要多尔衮拿个主意。阿济格和多铎担心地望着他,现在这种处境下,三兄弟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再有什么闪失了。没有了父母的庇护,他们只能靠自己了,兄弟同心,相互照应,一起渡过眼前的难关。 看着兄弟关切的眼神,多尔衮已经冰冷的心开始回暖,兄弟三个还要在这个充满敌意与陷阱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自己得坚持住。鼎有三足才站得稳,少了哪一只脚,都支撑不住。“我身体弱,一累了就头晕,老毛病了!”多尔衮宽慰着阿济格和多铎。 就在兄弟三人说话的时候,三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开始宣读誓词:“我三人若不训子弟,纵其恣肆,殃及己身。吾等善待子弟,而子弟藐其父兄,媚君希宠,不行善道者,天地鉴察,速夺寿命。如能守盟誓,尽忠良,天地保佑,子孙昌盛,寿命延长。” 多尔衮越听心里越不是滋味。这种口气分明是说,三大贝勒和新汗皇太极平起平坐,高人一等,而过去地位尊贵,与包括皇太极在内的四大贝勒比肩的多尔衮三兄弟,现在却屈居人下,接受三大贝勒的训诫、约束。看来,他们对自己兄弟三人的打压才刚刚开始,努尔哈赤给予三兄弟的殊宠现在要加倍偿还了。 多尔衮的预感很快就得到了验证,现在轮到他们和其他小贝勒一起宣誓了。“阿巴泰(努尔哈赤第七子)、德格类(努尔哈赤第十子,莽古尔泰之弟)、济尔哈朗(努尔哈赤之侄,阿敏之弟)、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吾等若背父兄而阴媚乎上,行谗间于汗、贝勒之间,天地见罪,夺其计算。若一心为国,不怀邪曲,克尽忠道,天地鉴察,寿命延长。” 对于这种新的权力格局同样感到不满的还有一个人——新汗皇太极。他虽然身为正白旗旗主,但与其他三大贝勒,甚至是多尔衮三兄弟相比,实力并不占优势,其他人也都是旗主,代善还是两旗之主、前任太子(后被努尔哈赤废黜)。皇太极之所以能在汗位竞争中胜出,除了自己的文韬武略、赫赫战功,在兄弟中出类拔萃之外,主要是借助其他三大贝勒的支持,他的地位并不稳固。所以,皇太极不得不与三大贝勒分享权势,作为对他们的支持的报答。就连贝勒们的誓词中都反复强调,小贝勒不能越过三大贝勒亲近大汗,防范自己与小贝勒们联盟,一起颠覆三大贝勒。 宣誓的时候,多尔衮的目光在新汗皇太极和三大贝勒的脸上晃来晃去,三大贝勒眉开眼笑,心满意足,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俯瞰着众贝勒。他们得到了自己应得的东西,无大汗之名,有大汗之实;皇太极则面无表情,他这个大汗是不完整的,有其名,无其实。 P14-15 序言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他对大清国有再造之功,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大清从偏处东北一隅的地方割据政权,一跃而成为定鼎中原、雄视天下的全国性政权,也是帝制时期的最后一个王朝。多尔衮一生的遭遇大起大落,颇富传奇色彩。正是这一点深深地吸引了作者,加之作者工作的三品美术馆经常在普度寺举办书画展,普度寺正是在多尔衮当年的睿亲王府基础上改建而成的。因缘际会,让作者萌发了创作一部以多尔衮为主人公的历史小说的念头。 这部历史小说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多尔衮”为主旨,严格遵循历史的本来面目,在历史的空白处进行合乎情理的演义。创作的过程中,作者对多尔衮逐渐形成了完整、清晰而不乏新意的认识。 多尔衮一生战功赫赫,但在作者看来,他的军事才能远不如他的政治智慧和政治手腕耀眼。在后金一大清国的政坛上,多尔衮正是凭借他的心思缜密、处事沉稳和深谋远虑站稳了脚跟,步步高升,直到成为“皇父摄政王”——凌驾于皇帝之上的太上皇。 想当初,努尔哈赤猝然去世,多尔衮的生母阿巴亥被逼自杀,皇太极在三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的支持下继承汗位。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个同母兄弟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备受皇太极和三大贝勒的欺凌。在这种艰难的处境下,多尔衮凭借自己的坚忍,在强敌环伺、险象环生的夹缝中求生存,始终保持着冷静的头脑和最大限度的克制,并敏锐地察觉到皇太极与三大贝勒的矛盾,乘虚而入,投靠了文武双全、雄才大略的皇太极。随着三大贝勒一个接一个地倒台,多尔衮的地位扶摇直上,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实权派人物。这是他苦心经营十年的胜利果实(皇太极天聪年间)。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多尔衮在六位亲王中名列第三。名列第一的礼亲王代善因为年长,才获得了一个荣誉性职位,实际上是皇太极排挤和打压的对象。只有名列第二的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才是皇太极真正倚重的人。 不过,随着原来的政敌被肃清,皇太极的矛头开始掉转,指向了地位显赫的多尔衮。但好运眷顾多尔衮,皇太极因为挚爱的宸妃海兰珠去世,不久也撒手人寰,没有来得及铲除多尔衮。在皇太极身后的皇位争夺战中,多尔衮再一次显示了他过人的政治智慧。皇位真正的竞争者有两个人——多尔衮和皇太极的长子、正当壮年的豪格。如果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强行上位,都势必引起内讧,导致国势蒸蒸日上的大清国陷入分裂和内战当中。在剑拔弩张的关键时刻,多尔衮采取了妥协和折中的办法,拥立皇太极的幼子福临,由皇太极生前最倚重的两个人——济尔哈朗和多尔衮辅政,掌握实权,将豪格排除在领导核心之外。 事实证明,多尔衮的这一决定是非常明智的,放眼长远、以退为进。此后,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多尔衮兵不血刃地占领北京,并力排众议,迎福临入关,迁都北京。在顺治年间,他大权独揽,由叔父摄政王到皇叔父摄政王,再到皇父摄政王,成为凌驾于皇帝之上的太上皇、阿玛王。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多尔衮完全可能将日渐长大、即将亲政的福临踢开,正式登上皇位。 因此,本书对于多尔衮的这种人格特质、对于他的政治智慧和权谋着墨较多,深入挖掘他的个性心理,力争还原一个真实的多尔衮。 本书完稿之时,正值初秋时节,普度寺内,绿树参天,红叶初染,作者欣然赋诗,以抒其怀。诗曰: 九层宫台起苍茫,万里风雷夜未央。 普度寺内画三品,睿王府里歌千行。 力推幼主登大宝,欣献玉玺澄龙堂。 十年经营成一统,两朝开济弥八荒。 英雄总被英名误,一篇读罢云飞扬。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多尔衮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马汉跃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35620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3 |
版次 | 2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16 |
出版时间 | 2014-10-01 |
首版时间 | 2014-10-01 |
印刷时间 | 2014-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8 |
CIP核字 | 2014199797 |
中图分类号 | I247.5 |
丛书名 | |
印张 | 1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