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玉美学
内容
内容推荐
玉一直是中国传统宝石,玉在中国不仅仅是一种宝石,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我们用温润如玉形容君子,用白璧无瑕形容高士,用玲珑剔透形容女子……从上古时期开始,先民们就用玉石雕刻出红山玉龙,又如完璧归赵的和氏璧、鸿门宴中的玉珏、《红楼梦》中补天顽石……可以说玉石贯穿中国文化的发展。
本书是同济大学宝玉石中心多年宝玉石研究集大成制作。
全书分为三个篇章:美学与玉美学、玉之美、玉美之历程,内容上层层递进,紧扣“中国玉”这一主题,基于美学而论中国玉之美,性美质美、色美彩美、工美艺美、道美德美,从各个角度对中国玉美学的特征及类型作阐述,并沿着中国历史的演进解读随时代而变的中国玉美学。重点突出在中华文化背景下的玉料、玉雕、玉美、玉文化,体现出我们的文化传统与文化自信。
目录
第一部分 美学与玉美学/001
第一章 美学基础知识/ 003
一、美与美学/ 003
二、美感与审美/ 014
三、自然美与艺术美/023
第二章 玉美学特征及类型/ 031
一、主要特征/ 031
二、基本类型及审美/ 049
第二部分玉之美/061
第三章 材料:性美与质美/063
一、质美与文美的争论/ 064
二、性质及审美/ 071
三、属性和价值/ 079
第四章 视觉:色美与彩美/085
一、色彩成因/ 085
二、中国传统色彩观/ 091
三、玉色彩美/ 096
第五章 加工:工美与艺美/107
一、匠心独具:工艺特点及原则/ 107
二、天工巧夺:工艺流程及技法/ 113
三、玉器纹饰:穿越万年之美/ 121
第六章 内涵:道美与德美/133
一、形而上者:道美/ 133
二、恩泽社会:德美/ 143
第三部分 玉美的历程/ 153
第七章 上古:龙飞凤舞,神火黄云/155
一、由西向东:龙飞凤舞/156
二、由南至北:神火黄云/165
三、东西南北:交流融合/170
第八章 夏商周:饕餮狰狞,玉礼中国/177
一、兵戎相见,血雨腥风/ 178
二、饕餮狰狞,勇武精神/ 181
三、玉入法典,礼化中国/ 186
第九章 秦汉至明清:神性渐失,走入世间/191
一、秦汉:皇权象征和等级标志/ 191
二、魏晋南北朝:吃玉养生,士大夫解脱之道/ 195
三、隋唐:金玉良缘,用玉开创新风尚/ 199
四、宋元:民玉兴起,各民族玉文化彰显/ 201
五、明清:民玉辉煌,玉石市场走向繁荣/ 205
延伸阅读/ 209
序言
这本书的写作可谓谋划已久,因爱而生。最初并不
是想由我们亲自来写这样一本书——因为我们的学科专
业背景、知识储备和学识修养等都不足以完成这样一件
困难而有意义的大事,只是想从书店里买到这样一本书
,或从图书馆里借到这样一本书,但一直都未能如愿。
近代考古学研究成果证明,中华民族用玉的历史至少有
一万年,玉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显著特征之一,也是区分
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最显著的标志。但是由于历史的原
因,现在普通中国人对玉的了解仍十分有限,对玉的评
价和态度仍模糊不清,对玉的美学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以至于在课堂上学生们提出“玉不能吃、不能穿、不
能住,却为何这样贵”等问题时,我们还不能给予非常
完美的答案。
中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其著作《谈美》中,
以园中一棵古松为例,谈到了我们对事物的几种态度或
“知觉”。同样是一棵古松,在木材商眼里,它是实用
的、值钱的,心里盘算的是它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
的是怎样去砍伐它、运输它和买卖它;在植物学家眼里
,它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
物,心里想的是它应归到某科、某属和某种里去,注意
它和其他松树的异同,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长久;在画
家眼里,除了审美外别无其他,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
苍翠挺拔的古树,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苍翠的颜色,
它的盘曲如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
概。我们中国人现在对待玉的态度或知觉也是大概如此
。但令人纠结的是:现在一般的玉石消费者绝大多数持
的是实用主义的态度,一般研究人员持的是科学的态度
,而秉持审美态度的少之又少,即使持有审美态度,很
多人也难以说得清楚明白,就连著名玉雕大师的作品、
各类玉雕大赛的获奖作品等文集中,常也只有图片配以
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名称,为何获奖?美在哪里?几
乎没有涉及。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玉美学的研究成
果还极少,专门的书籍缺乏,教材更是空白,玉美学的
教育尚未展开,玉美学的知识更未普及,等等。持求真
的科学精神和求善的实用精神是必要的,但无视美也是
生产力(刘登
阁,2009)则是错误的。《庄子》中“子非鱼”的
故事大家熟知,这里作者要强调的是:从科学和逻辑学
看,故事中的惠子肯定是赢家,但从人生境界和道的立
场出发,赢家则是庄子,因为如果我们心中只有科学和
实用,那世界就将会变成一个冰冷的,机械的,毫无生
机、情感和诗意的世界,而只有我们持有审美的、诗意
的、哲学的态度,我们才能做到诗意地、美丽地栖居。
再进一步讲,如果只有科学的、实用的态度,中国历史
上一大半非常伟大的艺术、文学作品都有可能成为无稽
之谈,如李白的诗:“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辛
弃疾的词:“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山没有生命、没有感情,他们的诗或词不都在胡说八道
吗?因此,对于中国的玉器和玉文化而言,开展相关美
学研究、出版相关著作、编写有关教材、启动有关教育
、普及相关知识等,成为当下急迫而重要的任务。
导语
庄子曾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本书基于美学而论中国玉之美,性美质美、色美彩美、工美艺美、道美德美,从各个角度对中国玉美学的特征及类型作阐述,并沿着中国历史的演进解读随时代而变的中国玉美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玉美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廖宗廷//廖冠琳//周征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879356
开本 16开
页数 2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23-08-01
首版时间 2023-08-01
印刷时间 202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宝玉石爱好者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图书小类
重量 488
CIP核字 2023066427
中图分类号 J314.9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3: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