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活在记忆中的华城/青春的华章90后校园作家作品精选
内容
编辑推荐

《活在记忆中的华城》——留学英国才气少女的新近力作!

王立衡的作品具有诗性气质,灵动而传神,看得出她的短篇写作长于营造朦胧美丽的氛围,这氛围能够感受到,却不一定说得清楚,这正是可贵的小说气质。

内容推荐

《活在记忆中的华城》为青春的华章·90后校园作家作品精选之一。

《活在记忆中的华城》——才气少女王立衡灵性之作,爱恨交织的记忆之城,惊心动魄的青春之旅,题材涉猎广泛,文字清新灵动,极富青春气息……

目录

序言

潜质、悟性及其他(胡平)

第一辑 我的召挥

我的召挥

大过

第二辑 深海传说

莫问

深海传说

第三辑 十三岁,该有什么样的自白

活在记忆中的华城

十三岁,该有什么样的自白

Leon

试读章节

我的召挥

其实这是一个他为自己起的‘‘名字”,一个赌气之作,取的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意思。

他抱怨说,小冉,这就是你对我的态度。你说我该拿你怎么办?

但是“召挥”,我真的不知道。

如果你能告诉我该怎么办,用什么样的态度和感情来面对你,那我一定会感激你的。

不过其实你我都明白,那种共同苛求了四五年的答案,上天不会让我们轻易得到;它从来就是这样,不让人逃脱,不让人失去,不让人得到。让人硬生生地夹在了那里,进退不得,眼看前方就有着祈求了多年的所谓希望,你就是得不到它。

或许当你真能得到的时候,你也已经不再需要它了。

事情是这样的,召挥是我的男友,我十三岁便与他在一起的男友。他比我大两岁,今年刚高考结束准备出国。

我们不在同一个城市之中,反而相离甚远,然而我们却已经在一起四年了。

如果你觉得这样的感情特别神奇,并且以为我会为这样相隔越来越远的结局有什么不甘心,或者委屈,或者难过,或者忌恨这个丑陋可怕的世界,那么你错了。你很“正常”地出错了,正如我们身边的所有人一样。

好吧,其实我每一次与他相见——几乎相隔半年才“可能”有一次机会吧——我都告诉他、也告诉自己:“这就是最后一次了。”我也真的是这么想的。在我看来,自从十三岁开始与他在一起,这一直就是一种无法被原谅的罪恶与错误,或者说是悲哀的奇迹。然而人总会在应该理性的时候感性,也总是贪恋一些自己所没有的东西:比如说那一只温暖的大手;比如说衣服上清新的淡淡香味;比如说炙热的胸膛上那总是充满热情的心脏跳动声。即使它们在大多数时候与我相隔万里。

于是他在下一次见面的时候总会嘲笑我:看,你当初总说什么最后一次见面,我们现在还不是又在一起了吗?

所以,上天真正是一个很苛刻而且任性的老头子。

如果召挥与我同岁,或者只比我大一岁,那么恐怕他也无法这么频繁地来到我的城市与我见面。我们也就不会一直在一起了,即使总是那样分分合合。

而这一次,这一次他即将离开中国。

我想他就算真有天大的本事,也再不会买机票奔回来看我了,何况他已经不再想这么做了也不一定。  也许出国只是一个很恰到好处的契机罢了。

可是就连自认聪明如我,这一次,当我非常神奇地来到H城“上课”之时,我还是拿出了手机,发短信告诉他:

“我在H城。你能来吗?”

我和小姑妈来到H城的那天,正好是周五。这是一个我很熟悉的地方,小时候经常来,不过在我的印象当中H城总是与被污染的天空和陈旧的繁华分不开。也许我并不太喜欢这里,比如说这一次,小姑妈在暑假的初始就专程把我抓了过来。她当时说既然你以后想读编导,现在就提前过来听听那个教授的课吧,我正好来H城有事呢。

我当时笑眯眯地应道,好。然后继续埋头玩手机。

我给召挥发去短信:“我周五去H城,你来吗?”

他会拒绝吧?

H城离他所处的城市不远也不近,但总比我所在的那个D城要近多了。我知道他正在为出国做着暗无天日的各项准备,我想,他是不能来的。

“不知道。也许不可以吧。”他果然这么回复了。

当然,周五的时候我还是顺顺利利地与小姑妈来到了H城。我曾经以为自己得到那个拒绝以后就再不会死缠烂打了,然而自从我离开了D城,我就一直发疯似的给他发短信说,来吧,这是最后一次见面了,这一定是最后一次了。来吧,好吗?

他只回答,我不知道。

到H城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我和小姑妈打算周一回D城,所以一共只住四天三夜。那位教授是小姑妈的好朋友,我们当天晚上就与他一起吃饭,然后约好第二天再见面,也许还能听一节他对外的有关影视的公开课。

H城其实也不单是繁华,这是一个规划极分明的极大的城市,全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不过有时候城市太大了也不好,仿佛不论去什么地方,都是陌生之地,也只有陌生之人。

我和召挥第一次相见的时候也是在一个陌生之地,身边也只有许多的陌生之人,与现在非常相似。不过那是一个特别浪漫的城市,天空下起蒙蒙细雨,穿越城市的河流上每隔数里便停泊着七八艘乌篷船。当时我们是去参加了一个什么研讨会,其实也就是夏令营的性质,去的都是少年。那天晚上我们有十几个人,十三岁到二十岁居然都有,这一大群大孩子们浩浩荡荡地横行在古朴石块铺成的街道上,没有雨伞雨衣,却都在大声地笑着叫着。

召挥来到我身边,轻问一句,怎么了,你怎么一个人落在后头?

他那时还真小,一双眼睛明亮得过分,那么看着我。

我笑着说,似乎扭到脚了,走不快。

被雾染白的街道上,小雨连成了一片,我当时还留着短发,被雨雾润得湿透。

他走在我的身旁,说,那我陪你吧。他对着我笑笑,又说,我不喜欢前面那么吵。

一时无语。

后来,召挥似乎看到前方的一家店卖着黑漆漆的一箩筐什么东西,就快步走了过去,又回头对我笑,有菱角,吃不?

我摇摇头,没吃过呢……

他说,那我剥给你吃吧。

P3-5

序言

潜质、悟性及其他

为一位90后少年作家写序,真是从未有过的事情。我在想,我十六岁时在做什么呢?那时还在读中学,懵懵懂懂,一年后作为知识青年去了边疆农场。出于前途的考虑,我在农场开始写些东西,譬如参与文艺宣传队的小节目,二十岁发表了一篇不成样子的小说,就已经觉得是个人物了。而今天的王立衡,十六岁已经出版了四本书。不能不承认,这个时代的孩子们,在才能的发育上,也是早熟的,这是一个不会埋没人才的时代。

我注意到,关于80后作家的话题,正逐渐沉寂,过去到外面讲课,谈到80后创作,总会弓l起台下一些议论,成为我讲演中的一个亮点。现在不同了,现在再谈青年作家就要多谈90后了,也就是“王立衡们”。王立衡无疑是90后作家的一个杰出代表,他们似乎比80后作家成长得更为迅速,虽然其创作特征整体上还不明显,但谁也不知道他们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

我们这一代人是有阅历的,多数人有过下乡和接触底层社会的经历,所以后来出了不少著名作家。不过,如果以此为资本就觉得有理由看不上没经过大风大浪的后辈作者,也是不应该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书写内容,对于文学而言,它永远不会因人的灵魂的萎缩而失去活力。至于王立衡,我还想特别强调一下,她八九岁时:就去英国读书,接触了一个与童年环境完全不同的世界,那里一切都是陌生和新奇的。社会的隔绝、语言的樊篱,曾使她畏惧和自闭,一度拒绝上学,直到逐渐适应。我历来认为环境迁徙是能带来题材和灵感的,立衡在《活在记忆中的华城》里也写道,“伦敦最初出现在我眼前时,她给予我的并不仅仅是惊喜,而是一种想象力的开拓”,这也可以被视为拥有一次可贵的“插队”经历。在英国和中国之间,文化的差异刺激书写的欲望,会为作品注入一些不寻常的东西。作者承认,在那段时间,她曾因看不懂英语电视而发疯似的看中文书,造成她后来从事中文写作的启蒙。没有人要求她写,当写作成为表达生命体验的冲动时,事情就变得比较自然了。许多作家之所以成为作家,源于正常的生活进程被打断,或遭遇重大的变故,尤其是童年经历,更容易给人打下深刻的精神印记。这样看来,出现一位十六岁的作家就不失情理了。看她的简历,她获得过第六届“中国少年作家杯”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第七、八、九届“中国少年作家杯”全国征文大赛特等奖,第十六届“冰心儿童文学奖”一等奖,被评为“2007年度全国青少年写作之星”,现在是中国少年作家学会副主席兼广东省分会主席,纸上青春社团理事,从零文学社名誉主编,这些都表明了社会对她的认可,以及她的才华。

立衡的作品有小说,也有散文,小说写得更好一些。她应该继续多写散文,散文比小说随意、灵活,也适于练笔。对她来说,多写散文可以锻炼捕捉意象的能力,启发思想。散文也许更适合年龄比她大、甚至大许多的作家,人活的时间越长,积累的想法就越多,所以散文是可以写到九十岁的,立衡还不用着急。不过,令我看重的是,这个十六岁的孩子在散文和小说作品中显露出的一些思想是相当成熟的,出入意表,如《Leon》中:

其实在小时候,相比起演员,我更加敬佩歌手。我一直以为歌手也与作家、画家一样,都是利用自己的个人魅力加上对艺术的伟大创造能力,从而引领这个社会的潮流之人。直到后来当我终于明白,大多数歌手、特别是偶像派的,都只不过是一个各方面器官比较齐全而外观又比较不错的传音机而已。他们的歌唱天赋大多来自于娘胎,而他们演唱的歌曲也并不出自自己。

这就是为何他们叫做歌手,而不是歌家。

所有歌手都是青少年捧起来的,他们只是在从事自己的工作,只不过这工作是公众能看到的,就业绩而言,并不比其他行业的专家更为出色。所以我想到过,如果社会上都是我这种人,就不会有追星一族。立衡在她的年龄,竟然也有很清醒的认识和清楚的表达,不能不令人赞叹。

立衡超越年龄局限而发挥优势的地方在小说,因为写小说像作曲、作画,是需要一些特殊的天分的。有时它不需要释放多少深邃的思想,却要求对艺术的形式有先天的敏感,在这方面,她是令人欣慰的。她的小说具有诗性气质,灵动而传神,看得出她的短篇写作长于营造朦胧美丽的氛围,这氛围能够感受到,却不一定说得清楚,这正是可贵的小说气质。《我的召挥》里,“我”与召挥的关系若即若离,那不是刻骨铭心、生死相许的爱情,也不是无动于衷、轻描淡写的情愫。“我”爱召挥究竟有多深,召挥又爱“我”究竟有多深,一时难以道明。结尾处,那张两人用手机拍的照片,是否真的被删去了,也很难说清。这“说不清”对小说是有价值的,引入联想,耐人追寻,当然,这追寻里一定要有真意味。《莫问》也是一篇好小说,它的内容其实并不复杂,换一位作者来写,可能写得索然无味,但立衡写的时候,简单的故事就被渲染得扑朔迷离。那莫问本来是死了,又恍若生还,以莫问的视角叙述一切,更添加几分神秘色彩。当然,这样写一定要与故弄玄虚划清界限,要指向生活中那种无以名状的、然而是能够打动人心的东西,就是我所说的氛围。文学是人类情感的符号,情感有时适合以氛围来表达的。有些作者写了一辈子小说,写得太实在,写不出虚的意境;有些作者能够写得晦涩,仿佛很虚,却虚得没有道理。而立衡一开始写就能写在点子上,应该说是不容易的。

当然,对一位少年作家,要注意避免“捧杀”。比较于成熟作家,立衡还有差距,还需要经历一段绕不开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不管怎么说,她涉世未深,目前还只是写个体经验,将来要发展到写他人经验、集体经验、中国经验。她确是有潜质和悟性的,我相信,随着生命体验的日渐丰富,她的作品也会厚重起来,愿她每一步都走得坚实。

胡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活在记忆中的华城/青春的华章90后校园作家作品精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立衡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甘肃文化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001064
开本 12开
页数 1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7.2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甘肃
230
17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2: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