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们八月见(精)
内容
内容推荐
每年八月十六日同一时刻,她都要重复这趟旅程,乘坐同一班渡轮,抵达同一座岛上,光顾同一家花摊,顶着同样的似火烈日,来到同一处破败的墓地,将一束新鲜的剑兰放到母亲的坟前。
在岛上孤独而自由的人,这一晚用尽全身力气紧紧握住命运的手,就好像自己身处悬崖的边缘。
作者简介
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ia Marquez),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1948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1967年《百年孤独》问世。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85年出版《霍乱时期的爱情》。2014年4月17日于墨西哥病逝。
目录
前言
我们八月见
原版编辑手记
导语
加西亚·马尔克斯逝世十周年遗作小说全球同步首发!
作家晚年改稿五版,与记忆力和死亡角逐、顶风破浪的最后之作!
饿的时候才吃饭,爱的时候不必撒谎。
献给欲望,献给命运,献给我们未被岁月摧磨的欢愉。
最初的百年孤独,最后的爱情仪式!
每年八月,在岛上孤独而自由的人,用尽全身力气紧紧握住命运的手!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们从中体验加西亚·马
尔克斯最杰出的作品所带来
的享受:他编织故事的能力
,充满诗意的语言,足以俘
获读者的叙事技巧,他对人
类的理解,对人们的生活和
遭遇的关注,尤其是对爱情
这一主题的关注。爱情可能
是他所有作品最重要的主题

——加西亚·马尔克斯之

这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创
作生涯最完美的句号。
——玛利贝尔·卢克(卡
门集团文学总监)
我们就享受它吧,来自
伟大艺术家的最后作品。没
有理由不感到愉悦。
——胡安·加夫列尔·巴斯
克斯(哥伦比亚当代作家)
精彩页
1
八月十六日星期五,她乘坐下午三点的渡轮回到了岛上。她穿着牛仔裤、苏格兰格子衬衫和一双低跟休闲鞋,没穿袜子,打一把缎面阳伞,拎了个手提包,唯一的行李是一只沙滩旅行箱。出租车队停靠在码头边,她径直走向车队里一辆被硝石锈蚀的老式车。司机仿佛朋友般对她打了个招呼,带着她一路颠簸,穿过贫穷的村子。这里尽是简陋的茅屋,房顶铺着棕榈叶,街道被炙热的沙砾遮蔽,正对烈焰燃烧的大海。司机得打上几个急转弯,来躲避无畏的猪群和赤身裸体、迈着斗牛步嘲讽他的孩童。驶到村子尽头,出租车沿着一条两侧长满大王棕榈树的大道前行,沿途有沙滩和旅游酒店,道路一侧是壮阔的海洋,另一侧是一片栖息着蓝鹭的潟湖。最后,车子停在一家最破败老旧的酒店前。
服务生正等着她,入住卡上信息齐全,只差签字,二楼唯一的湖景房的钥匙也为她留着。她四步跨上楼,走进简陋的房间,那里飘散着一股刚喷洒过的杀虫剂味,几乎被一张巨大的双人床占满。她从旅行箱里拿出一只羊皮手提包,把一本毛边书放到床头柜上,一把象牙裁纸刀夹在书里被裁开的那一页。她又取出一件粉色丝质无袖睡衣,把它放在枕头下面。随后她取出一条印着厄瓜多尔飞鸟的三角丝巾、一件短袖白衬衫和一双穿了很久的网球鞋,把这些东西带进了浴室。
在梳洗打扮之前,她先取下婚戒和戴在右手上的男士手表,把它们放在梳妆台隔板上,然后快速洗了把脸,洗去旅途中沾染的灰尘,消除午间的困意。她擦干脸,打量着镜中自己的乳房,它们依然浑圆饱满,尽管自己已经历过两次生育。她用双手手掌边缘向后拉紧脸颊的皮肤,试图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样子。她假装没看到脖子上那早就难以修复的皱纹,然后检查了渡轮上享用午餐后刚刚刷过的完美牙齿。她在除过毛的干净腋窝处擦上祛味香氛剂,穿上口袋绣着“AMB”字母的清爽棉衬衫,梳理了一下齐肩的深色头发,用印有飞鸟图案的三角巾扎成马尾辫。最后,她在嘴唇上涂抹凡士林润唇膏,用舌头蘸湿食指,捋平杂乱的眉毛,在两侧耳后点涂“东方木”香水。终于,她在镜中遇见了一副秋日母亲般的面容。肌肤上没有任何化妆品痕迹,呈现出蜜糖般的颜色和纹理,黄玉色的眼睛在葡萄牙式深邃眼睑的映衬之下,显得十分美丽。她细细打量自己,毫不留情地评判自己,最后确认自我感觉良好。她重新戴上戒指和手表后才发现迟了:再过六分钟就到四点了,但她还是为自己留出一分钟的追忆时间,对着令人昏昏欲睡的氤氲湖水中一动不动的鹭鸟沉思。
出租车在门厅前的梧桐树下等她,没等她下达指令,车子便沿着棕榈树大道一直开到几家酒店围出的一片空地上,这里有一个露天集市,车子在一个卖花的摊位前停了下来。一个体形壮硕的黑人妇女正在沙滩椅上睡觉,被喇叭声吓醒,认出了坐在后座上的女人,于是一边笑着,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把一束专门为她准备的剑兰递了过去。出租车又开过几个街区,随后拐入一条几乎难以通行的小路,轧过尖锐的石子驶上坡道。灼热的空气结晶般通透,可以望见开阔的加勒比海、游船码头上一字排开的快艇和四点钟返回城市的渡轮。山顶上坐落着一处破败不堪的公墓。她毫不费力地推开生锈的大门,手捧剑兰走进杂草丛生的墓园小径。墓地中央有棵枝繁叶茂的木棉树,指引她辨识出母亲的坟墓。哪怕隔着过度发热的橡胶鞋底,尖锐的石头也硌得她脚底刺痛,阳伞的缎面无法抵挡刺眼的阳光。一只鬣蜥从草丛里蹿了出来,在她面前停下来,看了她一会儿,然后一溜烟惊慌地逃开了。
她从包里取出园艺手套戴上,清理出三块墓碑后,才认出了那块泛黄的大理石碑,上面刻着她母亲的名字和去世日期:八年前。
每年八月十六日同一时刻,她都要重复这趟旅程,乘坐同一辆出租车,光顾同一家花摊,顶着同样的似火烈日,来到同一处破败的墓地,将一束新鲜的剑兰放到母亲的坟前。那之后直到第二天早上九点,也就是第一班回程的渡轮起航之前,她都无事可做。
她叫安娜·玛格达莱纳·巴赫,已经四十六岁了,结婚二十七年,婚姻关系和谐,有一个深爱她、同时她也深爱着的丈夫,她在毫无恋爱经验、还没取得文学艺术学位之前就以处子之身嫁给了他。她的母亲是一位有名的教师,任职于一所推崇蒙台梭利教学法的小学,尽管母亲还有很多长处,可到死都没想过改行。安娜.玛格达莱纳从母亲那里继承了金色眼眸的奕奕神采、少言寡语的美德和情绪自制的智慧。她来自一个音乐世家。她的父亲曾是一位钢琴教师,在省音乐学校当了四十年的校长。她的丈夫也是音乐家之子,曾任管弦乐队指挥,后来接任了教师的职务。两人的儿子堪称典范,他二十二岁就成了国家交响乐队的首席大提琴手,在一次私人演奏会上获得了姆斯蒂斯拉夫.列奥波尔多维奇·罗斯托罗波维奇的赞誉。相反,他们十八岁的女儿虽说天赋异禀,几乎能靠听觉学会任何乐器,却只喜欢把天赋当作不在家过夜的借口。她和一个优秀的爵士乐小号手爱得死去活来,同时不顾父母的劝告,执意要加入赤足加尔默罗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们八月见(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哥伦)加西亚·马尔克斯
译者 译者:侯健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73508775
开本 32开
页数 115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50
出版时间 2024-03-01
首版时间 2024-03-01
印刷时间 2024-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56
CIP核字 2024023130
中图分类号 I775.45
丛书名
印张 4
印次 1
出版地 海南
210
137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4: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