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们的成长(中篇小说集)/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2006年卷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人民文学奖、十月文学奖、小说选刊奖、小说月报百花奖的最新得主,并获“全国读者最喜爱小说奖”等多种文学奖项,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罗伟章先生的短篇小说集,书中的小说大多有一个明确的叙述者,他通过艰难困苦的奋斗从乡村出走,满身伤痕,很难说他喜欢他所走向的外面的世界,在那里他并未找到幸福……

内容推荐

本书中的小说大多有一个明确的叙述者。他通过艰难困苦的奋斗从乡村出走,满身伤痕,很难说他喜欢他所走向的外面的世界,在那里他并未找到幸福。城市不能提供启蒙式的精神前景,乡村更不是浪漫主义的精神家园。他无意回去也不可能回去,却忍不住回头望去,含着辛酸的眼泪。

无可选择,必须出走。这是宏大、客观的历史意志,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作者尖锐地感受到人在历史中的微渺脆弱,于是力图在作品中保持一个空间、一种距离,以便审视、反思、争辩,以便认识和想象人生而不是演绎和论定人生。于是与当下流行的所谓“底层叙事” 艰难地划开了界限。

目录

总序:为你出版“第一本书”

序:罗伟章之信念

我们的成长

大嫂谣

我们的路

故乡在远方

狗的一九三二

试读章节

我老家在四川东北部群峰簇拥的大巴山区,我们落脚的这面山名叫老君,村子悬于山腰,海拔千余米。山下有一条浩荡的大河,河对面又是山:杨侯山。杨侯山与老君山齐高,也都属普光乡管辖。许朝晖的家就卧在杨侯山腹部,那里有一所村小,叫石船小学。她爸从部队复员回来后当了教师,却没在石船教书,而是被派到我们村的鞍子寺小学任了校长。站在鞍子寺的操场上,可以望见许校长家门前那丛水竹林,也可以望见他老婆做饭时升起的炊烟,但要回去一趟,则须把一个“U”字形从头走到尾,非用大半天工夫不可。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两家相隔一条河,打情骂俏任吆喝,要想过去亲个嘴儿,哥你莫怕走断脚。”

许校长家很穷,按村民们的说法,穷得“舔脚板”。猫舔脚板是为了洗脸,人舔脚板,就是吃脚板上沾带的猪屎牛粪——这是穷得没办法的意思,穷得绝望的意思。但许校长似乎一点也没绝望,他从家里背到学校来的粮食,不是红薯就是南瓜,但他吃得津津有味,每次吃罢,我们都见他嘴唇湿润润的,鼻子里咝咝地喷吐着热气。当时的鞍子寺小学,加许校长在内共有三个教师,老的姓吴,少的姓江,吴老师和江老师也都不是我们村的,家境都很宽裕,他们不仅把大米带到学校来,还有肉,如果肉吃断了顿,就进我们村买狗。那时候小偷防不胜防,白天中规中矩的一个人,天黑之后就可能去钻别人的屋子。那时候,家家都养狗,有的还养了两三条,只要出高价,吴老师和江老师总能吃上狗肉。贫富的悬殊使三个人自然而然地分成了两个灶,许校长一灶,两个教师一灶。这里的“灶”是合伙的意思,其实学校只有一眼灶,敦实敦实的土灶,被一间破破烂烂的木屋围住。每次做饭,吴老师和江老师都率先抢占位置,许校长从不说什么,不过他也有怨气。他有怨气不是因为两个教师总是抢占厨房,而是他们炒肉时留下的香味,在灶台边久久不散,仿佛故意折磨他,让他心里怨自己太穷。

有一阵,许校长忙不过来,就跟两个教师搭成协议,合伙开饭。既然合伙,柴米油盐就称斤论两地平均支出。这可苦了许校长。他再不能全交粗粮了,全交粗粮人家就不跟他搭伙。更让他苦恼的是,轮到他做饭时,加菜油只是有那么点意思就行了,可吴老师和江老师就要抱怨,说老许,这到底是猪草还是人食?有时甚至气愤愤地把干巴巴的菜叶倾进潲水桶。自己重新炒,随便炒份小菜都加半铁瓢菜油,满满当当的一壶油,没多久就见底了。关键是他们还要吃肉,但许校长交不起肉,他不交肉,两个教师也忍着不吃。许校长半年不吃肉也精精神神的,两个教师却熬不住了,忍了一段时间,就把自己带来的肉弄来吃,当然不放在公菜里,而是单独做出来埋进两人的饭碗。许校长闻到了肉香,也看到了他们从碗底下迫不及待地抠出肉片送进嘴里,但他装着没闻到,也没看到,三扒两扒把饭吃完,就走出那间木屋。他往往深深地吸一口气,他吸进了油菜花的闷香或者成熟稻谷的清香,有时还有农人烧庄稼秆的烟味。这些气味很快让他忘掉了吴老师和江老师碗里的肉,忘掉了他们吃肉时油汁从嘴角边流出来的样子。

许校长不吃肉还是那么精干,他在部队上当的是仪仗兵,身胚高大挺拔,我们从没见他把手反剪到背后,也从没见他站着或坐着时把腰塌下去。

然而,三人合伙不到一个半月,到底还是分了灶。

分开的前一天,他们去乡上领了工资,回学校后,吴老师对许校长说,老许,今天领了钱,就奢侈一回吧。许校长问怎么个奢侈法,江老师说,我从家里带来了两斤酒,可惜没肉,喝酒不吃肉,酒也就白喝了。许校长说,那怎么办呢,我也没有肉。吴老师说,我们知道你没肉,不过没关系,可以进村买嘛。许校长的脸涨得通红。他是在愧疚。对家人的愧疚。近段时间,他的脸上经常出现这种颜色,特别是当他吃着用很多菜油炒出的青菜萝卜时,这种颜色就很久不退。吴老师开导他,说老许呀,人活一世,不要把金哪银啊看得太重,该用就用,用了还会来,不用它就永远不来,来了也没地方装,你的口袋就只有那么深是吧?这种话许校长并不乐意听,它的意思等于是说:你这辈子就是一副穷相,想靠节约致富,没门儿。许校长为争口豪气,脖子一梗就同意下来。放学后,三人走进村里去买鸡。穷得舔脚板的许校长也舍得买鸡吃了,让村民感到格外新鲜。问了十余家,不是鸡太小,就是母鸡正下蛋。许校长说既然这样,就以后再说吧。这时候,不知哪个村民点拨了一句:符代珍家里有只大公鸡,四五斤重呢。

符代珍是我母亲,因此许校长三人就到我家里来了。我们家的确有只大公鸡,但我母亲不愿意卖,说什么都不卖。1-3

序言

从1994到2006,“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已经跨世纪,走过十二个年头了。十二,在我国,若以生肖计算,也是一次轮回。

假如十二年前你只有十二岁,那么而今二十四岁的你,见到这一套“丛书”,或许不甚清楚这是怎么回事。为此,我们再次介绍。

十二年前,关注我国文学发展的中华文学基金会,有感于年轻文学新人想要出版个人专集存在相当困难,而他们投身文学创作的志向和成果,应该给予扶持,于是提出创建一个公益性的文学作品编审机制:“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编审委员会。“文学之星”,指的是具有一定创作实力与潜力的年轻新人。星是智慧和力量的象征,星代表光明与希望。编审委员会以发现并推举年轻新人及时升上文学星空为己任,因而这项活动被称为文学的“希望工程”。之所以早在1 994年就取名“21世纪”,是因为编审委员们认为:“这对奋斗在文学基层的年轻人将会产生很大的鼓舞作用,会为下一个世纪的中国文坛增添新的力量。”

这项文学的“希望工程”,得到了文学界各方面的热烈支持。当年,我国文学泰斗冰心和艾青出任顾问,评论专家冯牧和散文大家袁鹰担任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会由二十五位著名作家、诗人、教授、评论家和编辑家组成。而今,编委会邀请四位顾问:王蒙,王巨才,袁鹰,谢永旺。编委会由以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张锲为主任的十九位委员组成。他们分别来自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门,国家级的文学报刊社、出版社,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几所名牌大学的中文系,解放军艺术学院等单位。从第六届起,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处决定,这项“工程”由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华文学基金会、作家出版社共同主办, “丛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同时把它列为中国作家协会培养青年作家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这项“工程”,冯牧和袁鹰曾把它比拟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编印的《未名丛书》和《奴隶丛书》,巴金主持的《文学丛刊》。《未名丛书》扶持一批青年作者登上文坛,《奴隶丛书》刊发过鲁迅、茅盾等名家新作,《文学丛刊》以编选青年作者处女作或成名作为主。,陆续推出了曹禺、卞之琳、艾青、艾芜、萧军、陈荒煤、何其芳等一系列当年的新星。这些彪炳史册之作家、诗人、评论家的“第一本书”,就是由它最先出版的。冯牧曾经表示:“前辈关怀培育新人,为促进现代文学繁荣做出贡献。我们今天以他们为光辉榜样,努力遵循他们的脚印,往前走去。”

……

关于这一次终审会,我们觉得需要略加说明的有以下几点:

从得票数的顺序可以看出,本届活动征集到的作品,总体质量,散文优先,这是全体编审委员的共识。本届共征集到十本散文集,五本进入终审,最后三本当选,唯一获得全票通过的作品是散文——范晓波的《正版的春天》。

而年轻的小说作者罗伟章,在近年活跃的同辈当中,最为出色。我们猜测,或许正因他当选无疑,可能有一位编委把票投给了另一本小说。这心意是美好的,希望当选的小说能更多些。然而本届当选小说的数量,是历届中最少的。

于是,有些编委认为,这或许与推荐机制有关,至少有十位比较活跃的年轻小说作者,没有被推荐上来。为此,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推荐机制,力求每届编选都能显示当前创作的最高水平——当然,是在作者尚未有书出版的前提下评比的。

本届当选的散文,其实还另有一部。不料投票过后这才得知,该作者出过书。而“为你出版‘第一本书”’是我们的宗旨,我们只从没有出过书——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方式出过书——的各种体裁的作者中遴选“21世纪文学之星”。  “21世纪文学之星”,早已注册为专用词。它既是一个标志文学新人创作成就的称号,又是一项可以包含诸多内容的活动。我们希望有更多文学青年参与我们的活动,一试身手,一展才华。为此,我们的广告词是:为你出版“第一本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们的成长(中篇小说集)/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2006年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罗伟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39612
开本 32开
页数 3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07-05-01
首版时间 2007-05-01
印刷时间 2007-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3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5: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