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理智之年的叙事(评论集)/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2006年卷
内容
编辑推荐

在这些“温润的思的叶片”里,刘海燕的灵性笔触和对作品的把握,超越了一般程式化的批评,能于洒脱而富有才气的文字中透露出自己的艺术感受的独到和传统风格的优美。其评论文字大多无学院气息,印象感悟中蕴藉隽永的哲思,如文学散文随笔一样。充满了灵动、洒脱与慧敏。看上去有些不太像很有理论深度的批评文字,但却令人读之更有味道。

内容推荐

刘海燕的评论文字其智性、知性和理性似乎都淹没于感性、悟性和灵性之中了。如涓涓溪流给予人们“早晨的思想”一般灵魂沉思的新鲜。

在这些“温润的思的叶片”里,作者的灵性笔触和对作品的把握,超越了一般程式化的批评,能于洒脱而富有才气的文字中,透露出自己艺术感受的独到和传达风格的优美。于印象感悟中蕴藉隽永的哲思,如文学散文随笔一样,充满了灵动、洒脱与慧敏。

目录

总序:为你出版“第一本书”

序:别开生面的文学沉思

第一辑:她/他的存在,提醒我们

 家庭怎样才能跟上天才的方式

 关于萨乐美,我能讲些什么

 光影中的杜拉斯

 黑塞的居住地

 露天的生活与思考

第二辑:我们的内陆

 隐秘盛开的写作

 来自平原的声音

 李锐:从厚土到银城

 你的命运就是你的写作

 为自身和历史

 虚构写作与思想的旅程

 写作能改变一个人吗

 一些悲哀是由人性本身所致

 什么正在影响我们的生活

第三辑:开始的方式

 谁在妨碍他们的想象力

 追溯当代文学及批评的背景

 生态文艺学:一种眼光和行为方式

 如果回到现象中来

 有一个叫颍河镇的地方

第四辑:在阅读中相遇

 曾经发生的阅读

 美丽与尴尬

 回忆:音乐与命运

 生命和诗的错过

 2004年冬天,在阅读中相遇

试读章节

二、家庭怎样才能跟上天才的方式?

艾尔默·莫德在《托尔斯泰传》里总结道:“可怜的女人!她多年来竭尽全力地履行她的职责。如果她是嫁给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庸的丈夫,她可能是一个模范妻子和母亲。所以如果她在经受她力所不及的考验时垮了下来,让我们不要过分苛刻地判断她。”这位托尔斯泰作品英译本的权威翻译家及研究专家,站在优势的男人的立场上简单化地原谅了她,权威或历史的逻辑往往就是这样,希望人们不要转移视线,让隐匿的东西永远隐匿起来。

索妮亚作为宫廷御医的女儿,像她周围所有同时代的小姐一样,受过良好的教育。她生性爱好文学艺术,写过小说,画过波良纳的风景画,能弹奏高难度的钢琴曲,很有艺术天赋及组织能力。十八岁就放弃了大都市生活的一切快乐消遣,随丈夫乘一辆轻便旅行马车,来到波良纳。取代她生活过的金碧辉煌的克里姆林宫的,是一座幽暗的院落,取代那些愉快的客人们的,竟是一些过路的香客。年轻的妻子是不太适应这种新的生活方式的,但是那时有强烈的爱情。从某种意义上说,她是在丈夫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这个男人无论阅历、年龄(托尔斯泰当时三十四岁)、眼界和地位都比她优越。

在托尔斯泰长女塔尼娅的回忆录《往事如烟》里,可以看出:这个家庭里的孩子都曾受过最完备的教育和培养。生活平静而幸福。父亲是一家之长,所有的人都无条件地服从他。托尔斯泰的内心失去平衡后,极大地影响了整个家庭的生活。

多少年来,这个家长一直在引导他们,可是突然,这一切都得改变,需要走另一条新的、完全陌生的道路。这使母亲尤其感到痛苦和震惊,她困惑不解,张皇失措。她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要把如此完美的、她感到十分幸福的生活毁掉。

和谐幸福的家庭生活被破坏了,代之而来的是争吵、眼泪和相互责备。为什么要这样?他究竟有什么权利一定要我们改变这种多年来他使我们习惯了的生活?母亲就是这样责备的。我们孩子们对发生的事情并不怎么理解,只是为父母的不和而痛苦,不知道该怎样帮助他们。

他很少同我们谈起他的信仰。他独自一人改造着自己的内心世界。他思想发展的过程我们一无所知,一旦出现在我们面前,已经是成果本身了,对这一结果我们根本没有思想准备。

他的论点只能使她们惊讶,而无法使她们信服。

很可能,是他的某种羞怯的心理阻止了他将自己最珍视的思想去告诉我们。也可能,他害怕强迫我们。强迫我们违背自己的良心。

——《往事如烟》

托尔斯泰和他的妻子也都为相互理解做过很大的努力,但最终分歧越来越大。托尔斯泰作为一个引路人,举着灯火走得太远了,妻子被周围的人群、环境和习惯左右着,不能走得更快一些。事实上,索妮亚在很年轻时就竭尽全力想从精神上接近这个天才丈夫。“如果说我不能站得和他一般高,那也要保持一个对他有所理解的高度,就这我已深深感到自己的无力了。”她依从丈夫的观念,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譬如十三个孩子中有五个夭折,因为在波良纳没有得到及时的医治,那里没有良好的医疗条件。她特别喜欢音乐,但总是克制自己不沉迷于其中,因为她害怕音乐唤起心中的某些感情,使她不能回到现实中来。她告诉自己:做天才的忠诚温柔的妻子,做众多孩子的慈爱的母亲,是自己的天职。她在许多方面都压抑了自己。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此。

这个写出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名著,在小说中对男女情感、婚姻、家庭有深刻理解的大作家,面对生活中的爱、性和婚姻时,有更强烈的困窘,尤其是集中暴露了男人对待妻子时的弱点。譬如,很早托尔斯泰就意识到:“……她还年轻,我身上有很多她不理解,也不喜欢。为了我,她在许多方面压抑了自己,她会不知不觉把这一切牺牲记到我的账上的。”(托尔斯泰1865年日记)但是他并没有鼓励或帮助妻子,从为他服务的生活里挣脱出来,发展自己的爱好,拓展自己的生活空间。他在《那么我们该怎么办》这部具有浓郁自传性质的著作里写到:妇女的真正工作是生养子女;不是模仿那些特权阶级的男人,而代之以“在银行、政府部门、大学、科学院和艺术工作室里的”虚伪的工作。这部书以对多产的母亲的颂词而结束:“多产的母亲知道,真正的生活是一桩危险、费力和自我牺牲的事,她将在责任、服务和无私的道路上指导人类。”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他的妻子生了十三个孩子,差不多每隔一年半到两年就有一个孩子出生,而且还要亲自哺乳,身体几乎难以恢复。而他自己既不耐烦,也没有时间去操劳那些孩子,因为他要跟苏格拉底之类的大人物作精神上的接触。看来这个19世纪的天才思想家,在某些生活观念方面,也不能超越他的时代,太男权中心主义。

他热爱真理和精神,他的爱最终是指向上帝的,当婚姻、亲人成了他自我完善之路上的障碍,他会越过去。

对于托尔斯泰来讲,婚姻意味着什么呢?是爱情的篇章,也是结束无比痛苦的一切诱惑的手段,结婚还不到一年,他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夫妻生活使他变得愚钝了,他为自己这利己的生活方式受到良心的谴责。家庭生活的喜悦整个地吞没了他,使他忘记了他早就认识到的“真理和精神的崇高”。

P7-10

序言

从1994到2006,“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已经跨世纪,走过十二个年头了。十二,在我国,若以生肖计算,也是一次轮回。

假如十二年前你只有十二岁,那么而今二十四岁的你,见到这一套“丛书”,或许不甚清楚这是怎么回事。为此,我们再次介绍。

十二年前。关注我国文学发展的中华文学基金会,有感于年轻文学新人想要出版个人专集存在相当困难,而他们投身文学创作的志向和成果,应该给予扶持,于是提出创建一个公益性的文学作品编审机制:“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编审委员会。“文学之星”,指的是具有一定创作实力与潜力的年轻新人。星是智慧和力量的象征,星代表光明与希望。编审委员会以发现并推举年轻新人及时升上文学星空为己任,因而这项活动被称为文学的“希望工程”。之所以早在1994年就取名“21世纪”,是因为编审委员们认为:“这对奋斗在文学基层的年轻人将会产生很大的鼓舞作用,会为下一个世纪的中国文坛增添新的力量。”

这项文学的“希望工程”,得到了文学界各方面的热烈支持。当年,我国文学泰斗冰心和艾青出任顾问,评论专家冯牧和散文大家袁鹰担任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会由二十五位著名作家、诗人、教授、评论家和编辑家组成。而今,编委会邀请四位顾问:王蒙,王巨才,袁鹰,谢永旺。编委会由以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张锲为主任的十九位委员组成。他们分别来自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门,国家级的文学报刊社、出版社,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几所名牌大学的中文系。解放军艺术学院等单位。从第六届起,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处决定,这项“工程”由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华文学基金会、作家出版社共同主办,“丛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同时把它列为中国作家协会培养青年作家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这项“工程”,冯牧和袁鹰曾把它比拟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编印的《未名丛书》和《奴隶丛书》,巴金主持的《文学丛刊》。《未名丛书》扶持一批青年作者登上文坛,《奴隶丛书》刊发过鲁迅、茅盾等名家新作,《文学丛刊》以编选青年作者处女作或成名作为主,陆续推出了曹禺、卞之琳、艾青、艾芜、萧军、陈荒煤、何其芳等一系列当年的新星。这些彪炳史册之作家、诗人、评论家的“第一本书”,就是由它最先出版的。冯牧曾经表示:“前辈关怀培育新人。为促进现代文学繁荣做出贡献。我们今天以他们为光辉榜样,努力遵循他们的脚印,往前走去。”

正是如此,“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就是为了我国文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为了及时发现并大力扶持文学新人,而进行编选工作的。

编审委员会在各地方的作家协会、部分文学期刊编辑部和高等学府中文系等机构推荐的基础上选优拔萃,为文学新星出“第一本书”。

1994年出版的“丛书”第一卷,选取了十本小说、三本散文、两本评论,推出了十六位年轻的文学新星(其中有一部书系两人合作)。

1995年出版的“丛书”第二卷,选取了七本小说、两本诗歌、两本散文、一本评论,推出了十二位文学新星。

1996年出版的“丛书”第三卷,选取了七本小说、两本诗歌、一本散文、两本评论,推出了十二位文学新星。

1997-1998年出版的“丛书”第四卷,选取了七本小说、两本诗歌、一本散文、两本评论,推出了十二位文学新星。

1999-2000年出版的“丛书”第五卷,选取了九本小说、三本诗歌。推出了十二位文学新星。

2002年出版的“丛书”第六卷,选取了六本小说、两本诗歌、两本散文,推出了十位文学新星。

2004年出版的“丛书”第七卷,选取了六本小说、两本诗歌,推出了八位文学新星。  2005年出版的“丛书”第八卷,选取了七本小说、两本

……

经过半年多的初审、复审,经过终审时的传阅、品评,经过研讨会上的交流、争论,最后经过认真、审慎的票选,以上八部作品,脱颖而出。

终审会前,4月13日,《文艺报》发表“丛书”编审委员之一韩瑞亭的文章《一群搭梯摆渡人》,回忆参与“21世纪文学之星”活动的历程,抒发作为一名老军人、老作家、老出版家的感慨。文章官筒意赅,语重心长,表述了“丛书”编选的过程和编选者的心境——

中国的文学史上,有一种文人相护、惺惺相惜的好风气,一些成名已久、身处要津的文人,出自爱才、惜才之心,提携后进,扶持新人,为初露头角的青年才俊施以推力,助其闻迭于世。20世纪末叶,在当代中国发生着巨大变迁的社会转型时期,又有一群文坛中人扮演起前辈们曾经做过的搭梯摆渡人的角色,并且表现为一种集群式的出演。遣就是由中华文学基金会主办,由冯牧、袁鹰先生领军的“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编审委员会的一群人……在这个集体中,每个人都做着最基础的编务工作,从读稿、选稿到最后编定书稿,撰写序言,如同恪尽职守的工蜂,不惮劳苦地采花酿蜜。有人用军事术语形容这群人物抵近一线的操作,是“教导团打冲锋”。同这样一群不求名利,不辞辛劳,乐于为此项文学“希望工程”做义工的热心友人相处,我时常会生出一种心境澄明、情怀畅快的愉悦感,在物欲膨胀、德行沉沦的当世环境下,这种感觉尤为难寻。

由编委会全体成员参加的终审会是决定“丛书”年卷最终入选作品的重要程序,编委们要对每一部入围终审篇目的作品评点分析,鉴识比较,还可以将未进入终审篇目的作品重新提出来加以评比,力求避免产生遗珠之憾。终审会开得很是热闹,像是一场高规格的多部作品的研讨会,蝙委们各抒己见,评头论足。常有精彩的作品解读,有时又会为某一部作品的不同看法而热烈争论。其实,大家的心愿却是一致的。都想为本年卷的“丛书”挑选出更优秀更具特色的作品。入选作品最终由全体编委投票决定,对部分作品尚有不同意見的编委则欣然接受多数编委的选择。我乐于参加速样的终审会,正在于它带着浓浓的艺术探讨空气和民主氛围,见仁见智,相互启迪,可以达致文人聚会的上佳境界。

关于这一次终审会,我们觉得需要略加说明的有以下几点:

从得票数的顺序可以看出,本届活动征集到的作品,总体质量,散文优先,这是全体编审委员的共识。本届共征集到十本散文集,五本进入终审,最后三本当选,唯一获得全票通过的作品是散文——范晓波的《正版的春天》。

而年轻的小说作者罗伟章,在近年活跃的同辈当中,最为出色。我们猜测,或许正因他当选无疑,可能有一位编委把票投给了另一本小说。这心意是美好的,希望当选的小说能更多些。然而本届当选小说的数量,是历届中最少的。

于是,有些编委认为,这或许与推荐机制有关,至少有十位比较活跃的年轻小说作者,没有被推荐上来。为此,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推荐机制,力求每届编选都能显示当前创作的最高水平——当然,是在作者尚未有书出版的前提下评比的。

本届当选的散文,其实还另有一部。不料投票过后这才得知,该作者出过书。而“为你出版‘第一本书”’是我们的宗旨,我们只从没有出过书——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方式出过书——的各种体裁的作者中遴选“21世纪文学之星”。

“21世纪文学之星”,早巳注册为专用词。它既是一个标志文学新人创作成就的称号,又是一项可以包含诸多内容的活动。我们希望有更多文学青年参与我们的活动,一试身手,一展才华。为此,我们的广告词是:为你出版“第一本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理智之年的叙事(评论集)/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2006年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海燕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39629
开本 32开
页数 22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07-05-01
首版时间 2007-05-01
印刷时间 2007-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6.7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3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4:2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