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快乐(一部关于情绪的文化史)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研究了在西方文化语境下,“快乐”含义的演变,以及“快乐”这一情绪概念在文学、哲学创作中的运用。本书的研究时段为中世纪末至21世纪。作者蒂莫西·汉普顿(Timothy Hampton),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多琳·汤森人文研究中心(Doreen B.Townsend Center for the Humanities)主任,著有《鲍勃·迪伦:歌曲如何起作用》《大使馆小说:近代早期欧洲的文学与外交》。
作者认为,从现代早期至当代,“快乐”是西方文学、哲学、艺术创作的重要主题,但因其具有的温和属性,一直以来都被文学和哲学研究者所忽略。这也构成了作者写作的动机。作者在书中追溯了“快乐”的情感源流,追踪了其在不同文体中的含义的变化——从宗教改革时期的新教神学评论,到现代美学,不一而足。作者以美国新冠疫情大流行时期作为全书的结束,再次强调了“快乐”是一种重要的情感力量,它所具有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往往在危机时刻得以显现。在灾难的压力下,“快乐”能让人保持轻松的心态。
作者捕捉到了“快乐”这一转瞬即逝的、强有力的、变革性的情感的众多表象,系统地追溯了“快乐”的历史和文学轨迹。
目录
引言 快乐——一种感染力,一种力量
第一部分 现代早期的快乐理念
第一章 身体、天堂、家园:快乐之地
第二章 乐意的心:捐献的情感力量
第三章 医治肾病的良药、礼仪、读物养生法
第四章 莎士比亚及快乐的政治
第五章 蒙田及快乐的自我
第二部分 快乐经济学与资产阶级文化
第六章 社会美德及启蒙时期的情感:休谟和斯密
第七章 简·奥斯丁:岁月流逝中的快乐
第八章 资本主义时期的快乐野心:从狄更斯到阿尔杰
第九章 快乐之歌与自然之乐:弥尔顿与华斯华兹
第三部分 现代社会中的快乐理念
第十章 快乐的科学家:哲学和诗歌
第十一章 令人惊叹!自我帮助和自我推销
第十二章 “拿去吧,萨奇!”:黑暗中的快乐
结语 大流行时期的快乐
致谢
注释
精彩页
在狄更斯的小说中,经济成功是建立在才华和勤奋之上的。科波菲尔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天资聪颖、持之以恒,当然也得益于富亲戚姨奶奶所提供的物质支持。狄更斯借用了古老的传奇情节线索——“捡来的”孩子原来是个王子——并通过改编使它适用于19世纪英国新型的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在奥斯丁笔下,快乐作为上层资产阶级的美德,体现在约翰·威洛比这个角色身上,并对其进行戏仿;而在狄更斯的小说世界里,快乐无法成为主人公的情感美德,因为赚钱这样令人尴尬的主题是不足为上层人士挂齿的。事实上,正如亚
当·斯密提醒我们的那样,“快乐”经济对个人所造成的后果是过度劳累和精疲力竭。因此,快乐必须由其他角色来体现。奥斯丁已经谈到,快乐这种性格特质是可以伪装的,成为一种在小群体中传播的表面价值,并以欺骗的形式存在。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快乐不仅是忧郁的反面,它也是贯穿整部小说的最核心、最积极的力量源泉。但它却不能由书中最快乐的角色,即叙述者自己口中说出。因此,狄更斯将快乐置于艾妮斯的快乐面容之中,古米治太太从忧郁到快乐的转变之中,以及汤米·特拉德关于找到理想伴侣的婚约秘诀之中。
然而,如果快乐由逆境中滋生而出,如果爱和野心与科波菲尔沉默的快乐形影不离,那么在小说的最后部分,我们终于看到他“变得”快乐,这不是一个富有野心的作家的快乐,而是一个爱人的快乐。在朵拉死后,科波菲尔回去拜访姨奶奶,当被问及文学创作的艰辛与收获时(“准是能实现理想,受到称赞,得到同情,还有许多别的好处,是不是? 好啦,你走吧!”),他反而答非所问地提到了艾妮斯,他听说艾妮斯爱上了另外一个男人。当得知消息为真时,我们看到整个小说中非常罕见的情形出现了:科波菲尔似乎完全不知所措、困惑迷茫。他好不容易才缓过神来,明白现在应该表现出什么样的情绪,但是这对于他来说太难了:“于是我就拿出更大的决心,让她看到我脸上非常愉快的表情。”随后他便得知艾妮斯要结婚了,于是拿出更大的决心:“‘愿上帝保佑她!’我愉快地说道。”此时的科波菲尔更像是约翰·威洛比,只是比威洛比更值得同情——他在即将来临的灾难面前,仍在努力显得快乐。说完之后,科波菲尔出发去找艾妮斯。只有此刻,在天塌地陷之前,他才能对她“直说”自己的想法。和姨奶奶的谈话让他明白了自己面临的风险。此时此刻,“快乐”是面对危机时的预期反应。然而,科波菲尔表现出的并不是一个被抛弃的情人的快乐,而是发出声音,来表达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他并没有像克鲁普太太所建议的那样,只是简单地振作起来,而是向那个同样爱着自己的人表明心迹。从这幸福的时刻开始,他可以愉快地回忆自己的生活了。
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快乐是小群体生活中的黏合剂。奥斯丁将快乐投射到与时间的关系中,使之成为女性行为的理想标杆。狄更斯面临的问题:在其他社会群体闯入(富有的斯蒂福兹对艾米丽的引诱),或者职业化的资产阶级自身能量(科波菲尔作为著名的大律师)的影响之下,小群体是如何建立,又是如何分裂的?狄更斯写出了许多小群体内人们的生活,有的混杂在一起,有的甚至互相敌对,他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充满变化甚至暴力的世界中。休谟曾经说过,快乐可以使人拥有共同的体验,快乐像火焰一样在房间里飞驰,触动眼前的每一个人。与休谟相比,狄更斯笔下的群体则更为复杂,这些小群体生活在压力之下。古米治太太从一个闷闷不乐爱抱怨的人,变成一个快乐的帮手,从中可以看出快乐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其他小群体如裴果提先生的船屋,里面居住着淳朴的下层社会人民,象征着男主角儿童时期的社会环境和情感机制,当它遭受威胁时,忧郁和懒惰就会转变为快乐和勤奋。在叙事主线中,这个形象得到了继续深化和扩展:当艾妮斯从开始的“恬静”转变为日常的“愉快”时,这说明男主角的情感生活也经历了同样的变化。艾妮斯不再仅仅见证那些身处危机之中的人物如何经历情感挣扎(如奥斯丁笔下的埃莉诺·达什伍德观察着威洛比和玛丽安),而是通过承担见证者的角色,成为科波菲尔自我定义中的一股关键力量。看起来,野心和快乐是可以共存的,但需要一个起到调和作用的人物,这个人物不能是野心勃勃的男主角。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快乐(一部关于情绪的文化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蒂莫西·汉普顿
译者 译者:乔晓燕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882961
开本 32开
页数 2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24-01-01
首版时间 2024-01-01
印刷时间 202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284
CIP核字 2023223417
中图分类号 B842.6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6: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