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疗法是由美国精神病学家威廉·格拉塞所开创的一个心理咨询和治疗流派。现实疗法帮助病人认识自己的选择并且这些选择可能会带来的后果,从而让那个病人更好的掌控生活。罗伯特·伍伯丁著的这本《现实疗法》全面概述了现实疗法的背景知识、发展历史、理论及依据、治疗过程以及对其有效性进行了评价,并对该疗法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美国心理学会强烈推荐!
图书 | 现实疗法/心理治疗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现实疗法是由美国精神病学家威廉·格拉塞所开创的一个心理咨询和治疗流派。现实疗法帮助病人认识自己的选择并且这些选择可能会带来的后果,从而让那个病人更好的掌控生活。罗伯特·伍伯丁著的这本《现实疗法》全面概述了现实疗法的背景知识、发展历史、理论及依据、治疗过程以及对其有效性进行了评价,并对该疗法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美国心理学会强烈推荐! 内容推荐 威廉·格拉瑟基于选择理论的现实疗法在当代治疗中是一种受欢迎的方法。这种方法聚焦于来访者即时的或此时此地的世界,以及来访者当前的行为如何促使他们更接近或远离他们的设定目标。在《现实疗法》中,格拉瑟的主要继承人,罗伯特·伍伯丁从背景知识、发展历史、治疗过程及有效性等方面对这一疗法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目录 1.导言 2.历史 3.理论 4.治疗过程 5.评价 6.未来发展 7.总结 附录1 关键术语表 附录2 本书部分词语 英汉对照表 参考文献 丛书主编简介 译后记 试读章节 优质世界里的画面是具体的、变化的和发展的。此外,优质世界的一个特征是,这里的愿望具有现实性也有不现实性。人类也经常寻求一个无法达到的目标。那些青少年想要大人“不要管我”,而家长却想要控制自己的孩子。即使是身体健康每况愈下,住在看护室里的人还是坚持“我想要回家”。治疗师的工作是协助来访者理清一些现实可行的愿望。愿望可能是暖昧的或模糊不清的,有经验的现实治疗师会协助来访者清楚地定义他们想从周围世界得到什么。 治疗师的另一个任务是帮助来访者对他们的愿望排出优先次序,特别是那些分不清重要或次要愿望、短期或长期愿望的来访者。正如伍伯丁(2000a)所说,“成瘾康复的一个主要发展性任务就是使成瘾者及其家庭成员都认识到,成瘾者的某些愿望若延迟一点满足会更合适”(p.19)。现实治疗师会帮助正在康复的来访者评估自我对话的有效性,如“当我想要某样东西时,我就想要得到它,而且是现在就要得到。”他们如果能够意识到有些愿望是不现实的、是不合理的,而有些愿望对康复和人际关系是有帮助的,这将对他们极有助益。 即使优质世界里的画面或愿望是具体的,它们也可能有些模糊不清。治疗过程的一个主要部分就是帮助来访者澄清不明确的目标和希望,也即他们的愿望。叛逆的青少年想要独立并且“不被人管”,当要求他们更具体地描述“不被人管”的本质时,他们又常常显得有点不知所措。治疗师要求一个详细的澄清,帮助来访者准确地描述“如果别人不管你,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如果没人监督你,接下来几天你会做什么?”“如果有人花3个小时观察你在没人管的时间里出现的行为,他们将看到什么?”我们对待强迫性的来访者也可以用类似的方式。这样的来访者希望摆脱痛苦的重复行为或想法,但还未理清一个积极的愿望以有效地驱使自己做出选择。摆脱痛苦或是苦难并不会形成持久或者有效的动力。因此,治疗师通过巧妙地询问一些问题来协助来访者,可以形成更积极的关于愿望行为的画面。这些问题包括:“如果你可以把那些扰人的想法和重复的行为放在一边,今天下午或晚上你会做出哪些不一样的事情?”“如果你能摆脱那些痛苦的想法,你的脑中会出现哪些令你愉快的想法?”举个例子,抑郁的人会经常被黑暗和无助的感觉包罔,如果治疗师帮助他们重构这些感觉,使其从衰弱的情绪转向清楚的、有效的愿望,治疗师会问:“你想感受到快乐,变得更乐观吗?”“如果你的感觉能够稍微好点,你会做什么?”再如,家庭治疗师会协助家庭成员澄清他们常见的、个人的甚至是矛盾的愿望。家庭成员们若是能够花费足够的努力来理清他们的愿望并寻求它们的共川之处,他们就更可能化解差异,家庭功能也会调整得更好。在家庭治疗中,治疗师的责任重之又重。 优质世界,其中包含了许多与基因需求相关的具体愿望,它们是动机的第二源头。它构成了我们想要生活于其中的美丽世界,这个世界经常需要澄清、自我评估、理清优先次序,并与信任的朋友、同事、家庭成员或治疗师进行讨论。 P56-58 序言 “你想要什么?”这个问题包含了现实疗法实践的一个关键概。念,同时,它也是学习现实疗法的一个起始点。许多治疗师耗费了大量宝贵的治疗时间,却没有关注来访者想从治疗过程及其周围世界中获得什么。询问这个问题,将有助于治疗师建立并加强治疗关系。治疗师和来访者通过这个简单而有力的问题,可以从众多需要、希望和梦想中获取大量珍贵的信息。 作为读者,如果你问自己,“我想要从这本书中得到什么?”你会把自己当作—个如饥似渴的学生,准备好学习到最多的知识。类似地,如果你遇见一位来访者,他或她说自己感到孤单、被人疏离和没有目标,那么,从现实疗法的立场出发,一开始就可以问他或她“从我们的咨询会谈中,你想要完成什么?你想要以与他人更好的联结感来取代这种疏离感吗?你想要确定并追求某个生活目标吗?” 仔细阅读本书,你将会透彻地理解现实疗法的基础理论及其方法学,它为初学者和有经验的治疗师均提供了开创性的资源。贯穿本书,我强调了现实疗法背后的基本原理。理解这个基本原理,将会帮助治疗师避免认为现实疗法可以被简化为简单的技术。对于寻求丰富和拓宽自身技能的治疗师,现实疗法是实用和及时的。然而,理解其理论和基本原理,可以使治疗师建立自己个人化的应用、技能和技术。举个例子,询问来访者的开场问题“你想要什么”,它是一门有效的技术。但它还是一个概念、一个原理,与内在控制心理学(internal control psychology)的理论原理(即人类动机是内部的)交织相连,这个原理在本篇导言中将充分地进行解释。 通过聚焦于现实和意识问题而不是无意识,现实疗法的创立者威廉-格拉瑟(1965)挑战了心理治疗群体的假设和实践。他认为精神病院里的患者也有做选择的能力,并能够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这导致了他在专业上的边缘化。但他不畏排斥,锐意进取。这本书阐述了一种21世纪的方法体系,它基于助人专业中广泛接受的原理,即内在控制心理学。 在导言部分,我们聚焦于两个主要和关系密切的内容:选择理论和现实疗法。选择理论解释了人类心智功能是一个负向输入(negative input)的控制系统。火箭就是这种系统的一个例子。当它的导航装置显示它在远离目标时,就会对它的推进系统发出信息,以矫正它的当前方向和目标方向之间的误差。类似地,当一辆汽车设置了导航控制一个想要的速度,当它探测到当前速度和目标速度之间不一致时,这个速度装置就会矫正汽车的速度。同样,当人类知觉到他们不是在接近自己想要的,这种不一致就会引起他们行为系统的活动:即为了保持他们接近目标,他们会做出矫正性的选择。另一方面,当人类知觉到他们正在接近从自己周围世界所获取的,他们会感到满足。他们处于一个内稳态(homeostasis)的环境中。因此,人类行为是有目的性的。它尝试着影响外部世界,与之交流。这种努力的目标是获得特定的知觉——需要和欲望得到满足(Glasser,1980,1984,1998)。 现实疗法便是根植于这种理论,不过它有自己的清晰定义的程序。如果说选择理论是铁轨,那么,现实疗法就是运输产品的火车。一开始,现实疗法应用于精神病院和矫正机构,现在已经应用于心理治疗、教育、管理和督导,以及教养和一系列其他的人类关系。就像在许多心理治疗系统中一样,现实治疗师先要建立一个安全和友好的治疗氛围;然后,通过帮助来访者确定他们想从周围世界中获得什么,检查他们所做选择的有效性,并为满足他们的需求做出现实的计划,从而帮助他们聚焦于当前意识到的问题。现实疗法的一个基础哲学原理便是人类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外在环境、早期的童年经验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在人类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现实治疗师看到人类改变行为选择的能力,能够以保证自己不必再继续受害、受困或纠缠于这些影响(wubbolding,2000a)。 在学习现实疗法以及应用其原理时,首字母缩写WDEP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这个系统将会在后面的章节详细解释,但是这里按顺序先做一个简明的介绍。这些字母代表了一个概念群,它们在一起组成了现实疗法引导改变的步骤。W代表询问来访者想从他们的周围世界中获得什么。这个步骤涉及解释来访者如何感知他们自己以及他们的周围世界。D代表探索来访者当前正在做什么,即他们在展现什么行为,包括行动、思考、感受和生理。E代表来访者的自我评估——检查行为的有效性、需求的可行性及其动机的许多其他方面。P代表了一个行动计划,导向想要的改变。 坦白地说,在选择理论和现实疗法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在我的教学和演讲中,我经常用现实疗法这个词来包含理论和实践,即选择理论和现实疗法。原因是现实疗法早于选择理论产生,它总是与威廉·格拉瑟这个名字连在一起。在与大学教授和治疗师的交谈中,我曾问过一个简单的问题:“人们将如何纪念格拉瑟博士?”几乎每个人这样都回答,他将因为创立现实疗法而被人怀念。 在学习现实疗法时,我鼓励读者对此予以特别的注意,即我以简单和清晰的语言来表达现实疗法的理论和实践。我会说到归属、权力、自由、乐趣、需求、选择和知觉。我故意很少用技术方面的词汇,这会使此体系对于治疗师和来访者更易理解。此外,我鼓励读者选择某一个具体的人,比如感到疏离和孤立的来访者,或是感到被社会“欺骗”的人,感到被拒绝和抑郁的人,以反社会风格行事的人,或者对自身的个人成长有兴趣的人。当你学到理论和实践的每一个部分,你就要问自己如何将这些原理应用到具体案例里。 后记 有一个流派的治疗师喜欢问来访者:“你想要什么?”似乎他不是治疗师,而是一个魔术师。这个流派就是现实疗法(realcy therapy)。说它是现实疗法,它却从理想开始;说它关注理想,它的落脚点却是现实。现实疗法帮助人们检视他们的需求和理想,帮助他们评估当前的行为,并为需求的满足做出计划。其中很少有晦涩的心理学术语,讲究的就是两个字——实用。 虽然重视实用技术,但是它也有强大的理论支撑。其理论来源是工程学中的控制论,即控制理论,后称选择理论。控制理论认为人脑功能就像温度调节器,能够调整自己的行为,以改变周围的环境。比如恒温器知觉到房间温度在80度,而想要调到72度,它就会对其行为系统发出指令,让它去做一些事情来调低房间温度。大脑起到的是一个负向输入(negative input)控制系统的作用。当一个不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时,大脑就会通知他或她,行为脱离了目标并尝试纠正它。 人类行为由五种基本需求所驱动:生存或自我保护、爱或归属、权力或内在控制、自由或独立、乐趣或欢乐,它们是人类行为的源头。当人类知觉到他们正在接近自己的目标,满足这些基本需求中的某一种,他们便会感到心满意足,或者说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因此,人类行为是有目的性的。它尝试着影响外部世界,与之交流。同时,人类的行为又是具有选择性的,人们可以选择以有效行为来代替之前的无效行为。换句话说,我们比自己意识到的更多地控制着自己的生活。现实治疗师看到人类进行选择、改变行为的能力。 现实疗法之实用体现在WDEP这四个字母上。这几个字母代表了它引导人们行为改变的步骤。W代表询问来访者想(wants)从他们的周围世界中获得什么,涉及说明来访者对自己及周围世界的了解和把握。D代表探索来访者当前正在做(doing)什么,即他们正在展现什么行为,包括行动、思考、感受和生理。E代表来访者的自我评估(evaluation)——检查行为的有效性、需求的可行性及其动机的许多其他方面。P代表了一个行动计划(plan),使来访者走向想要的改变。如果我们熟练掌握了这个WDEP,或许就无需再担心“理想遇到现实”时不知所措了。 本书翻译与出版过程中得到许多人的相助,肖静提供了第三章的初稿,袁惠灵提供了第四至七章的初稿,郑世彦翻译了第一、二两章并对全部章节进行了校对和统稿,郭本禹老师化解了翻译中的诸多难题并对全书进行了最终审校。目前市场上还未见到关于现实疗法的译著,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带着欣喜和担忧,欣喜的是,这是第一本关于现实疗法的中文简体版译作;担忧的是,书中有些地方的翻译带有尝试性,可能不够准确。重庆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们在此书编校过程中也付出了大量心血。最后,鉴于我们的知识和能力限制,希望广大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对书中误译之处予以批评指正! 译者 2016年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现实疗法/心理治疗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罗伯特·伍伯丁 |
译者 | 郑世彦 |
编者 | 郭本禹 |
绘者 | |
出版社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8901598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0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45 |
出版时间 | 2016-11-01 |
首版时间 | 2016-11-01 |
印刷时间 | 2016-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62 |
CIP核字 | 2016224403 |
中图分类号 | R749.055 |
丛书名 | |
印张 | 7.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重庆 |
长 | 210 |
宽 | 150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版贸核渝字(2013)第49号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