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在钢铁中铸入灵魂--玩转机器人/玩转科学系列/科普图书馆
内容
试读章节

我从哪里来——现代机器人的起源与定义

当你看到现代科技展厅中的机器人时,当你为电影中的机器人如痴如狂时,当你混淆人和机器人的概念时,当……你一定会想知道,究竟最早的机器人是什么样子的?

那么,究竟机器人发展起源于哪里?是谁定义了机器人的概念?又是谁限定了机器人的行为准则?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源于想象——恰佩克

192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他的科幻小说《罗萨姆的机器人万能公司》中,根据Robota(捷克文,原意为“劳役、苦工”)和Robotnik(波兰文,原意为“工人”),创造出“机器人”这个词。

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发表了科幻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在剧本中,恰佩克把捷克语“Robota”写成了“Robot”,“Robota'’是奴隶的意思。该剧预告了机器人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悲剧性影响,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这被认为是“机器人”一词的起源。

在该剧中,机器人按照其主人的命令默默地工作,没有感觉和感情,以呆板的方式从事繁重的劳动。后来,罗萨姆公司取得了成功,使机器人具有了感情,导致机器人的应用部门迅速增加。在工厂和家务劳动中,机器人成了必不可少的成员。机器人发觉人类十分自私和不公正,终于造反了,机器人的体能和智能都非常优异,因此消灭了人类。

但是机器人不知道如何制造它们自己,认为自己很快就会灭绝,所以它们开始寻找人类的幸存者,但没有结果。最后,一对感知能力优于其他机器人的男女机器人相爱了。这时机器人进化为人类,世界又起死回生了。

家用机器人Elektr0

1939年美国纽约世博会上展出了西屋电气公司制造的家用机器人Elektro。它由电缆控制,可以行走,会说77个字,甚至可以抽烟,不过离真正干家务活还差得很远。

Elektro同样是一个在机器人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存在。  

机器人三原则

科学技术的进步很可能引发一些人类不希望出现的问题。为了保护人类,早在1940年,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就提出了“机器人三原则”,阿西莫夫也因此获得“机器人学之父”的桂冠!

机器人三原则

第一条:机器人不得危害人类。此外,不可因为疏忽危险的存在而使人类受害。

第二条: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但命令违反第一条内容时,则不在此限。

第三条:在不违反第一条和第二条的情况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虽然三原则只是在科幻小说中提出,但是这是给机器人赋予的伦理性纲领。机器人学术界一直将这三原则作为机器人开发的准则。

机器人的迅速发展

1948年诺伯特·维纳出版了《控制论》,阐述了机器中的通信和控制机能与人的神经、感觉机能的共同规律,率先提出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自动化工厂。

1954年美国人乔治·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的机器人,并注册了专利。这种机械手能按照不同的程序从事不同的工作,因此具有通用性和灵活性。

1956年在达特茅斯会议上,马文·明斯基提出了他对智能机器的看法:智能机器“能够创建周围环境的抽象模型,如果遇到问题,能够从抽象模型中寻找解决方法”。这个定义影响到以后30年智能机器人的研究方向。

1959年德沃尔与美国发明家约瑟夫·英格伯格联手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随后,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机器人制造工厂——Unimation公司。由于英格伯格对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和宣传,他也被称为“工业机器人之父”。

1962年美国AMF公司生产出“VERSTRAN”(意思是万能搬运),与Unimation公司生产的Unimate一样,成为真正商业化的工业机器人,并出口到世界各国,掀起了全世界对机器人研究的热潮。P9-12

目录

“神”的后代——机器人

我只是一个传说——古代机器人

我从哪里来——现代机器人的起源与定义

悖论还是紧箍咒——机器人三原则

机器人世界立法者——阿西莫夫

众说纷纭——机器人的分类

终结者追杀机器猫——现代机器人的发展概况

动力,发展——我国机器人的概况

你也可以——关于简易机器人

守护的“天使”——我们身边的机器人

我本无害——家用机器人

以一当千——工业机器人

没有畏惧,没有迟疑——战争机器人

我就是你——人形机器人

中国仿人机器人第一人一一邹人倜

卡哇伊——宠物机器人

先遣队——空间机器人

救死扶伤——医疗机器人

神奇小子——纳米机器人

Who am I?——生化机器人

天空才是极限——电影中的机器人

机器人影片的鼻祖——The Big City

皮诺曹的科幻演绎——《人工智能》

地球上最后一个机器人——WALL-E

谁毁灭了谁?——《终结者》

来自外星的朋友——《变形金刚》

儿时的梦想——《哆啦A梦》

来看我!——奥运会和世博会中使用的机器人

铁面无私——安保机器人

独领风骚——排爆机器人

热情好客——福娃机器人

上海之宝——海宝机器人

与人抢镜——乐坊机器人

卧虎藏龙——中国功夫机器人

因特网骄子——虚拟机器人

机器人的灵魂——人工智能(AI)

源于古老——人类对AI的初体验

坎坷而辉煌的成长——人工智能的诞生到发展

人工智能之父——阿兰·图灵和约翰·麦卡锡

自然科学还是哲学?——人工智能的分类和特点(强弱人工智能)

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人工智能的研究目标及基本内容

无所不能——一人工智能的典型应用

荣辱与共——人工智能的未来

神奇的大自然——何谓天然智能?

针锋相对——计算机可以拥有智能吗?

能?不能?谁来回答?——我们能够建造智能机器吗?

敌人还是朋友?——智能机器将永远灭绝人类?

内容推荐

上溯远古时代,鲁班之木鸟,诸葛丞相之木牛流马,偃师之木伶人,都源于人类先祖对于机器人这一概念的不断探索,可叹的是大多成了未传之物。及至今日,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在大大推动工业文明的同时,也引发了道德上、哲学上的不断思考。

那么,究竟机器人和机器有什么不同,人工智能到底能否产生自主意识?在遥远的将来,人工智能会成为我们亲密的朋友,还是会演变为奴隶人类的恶魔?带着对这些问题的不尽思考,让我们一起走进《在钢铁中铸入灵魂——玩转机器人》,一起思考钢铁与灵魂的结合,一起漫游机器人的王国吧……

《在钢铁中铸入灵魂——玩转机器人》由刘博省主编。

编辑推荐

科学赐予人类的最大礼物是什么呢?是使人类相信真理的力量。

刘博省主编的这本《在钢铁中铸入灵魂——玩转机器人》是“玩转科学系列”丛书之一。让我们走进书中,一起思考钢铁与灵魂的结合,一起漫游机器人的王国吧……

本书内容丰富,图片清晰精美,文字简洁明了,通俗易懂,融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使读者不仅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可以使他们更加热爱科学,从而激励他们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探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在钢铁中铸入灵魂--玩转机器人/玩转科学系列/科普图书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博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750020
开本 16开
页数 2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P242-49
丛书名 玩转科学系列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5
16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6: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