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星期天/短经典精选
内容
内容推荐
《星期天》首次出版于二○○○年,共收入犹太女作家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的十五篇短篇作品,其最早一篇创作于一九三四年,最晚一篇写成于一九四二年初——同年七月,内米洛夫斯基被捕,一个月后死于奥斯维辛集中营。从战前巴黎家庭的起居室到战时法国男男女女的生活,从塞林格式的残忍小事到一九四○年的大溃败,借助“短篇小说”这一形式,内米洛夫斯基勇敢而敏锐地记录下了时代变局中社会与人心的裂隙。
作者简介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1903年出生于俄国基辅的一个乌克兰犹太银行家家庭,十月革命后,她随家人移居巴黎,入读索邦大学。1929年,她凭借处女作小说《大卫·格德尔》迎来了文学上的成功。内米洛夫斯基活跃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巴黎文坛。然而,由于她的犹太身份,尽管她于1939年皈依天主教,仍无法获得法国国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巴黎大逃亡之后,她躲在法国东部一个小镇里,后遭法国宪兵逮捕,于1942年8月17日死于奥斯维辛集中营。
2004年,内米洛夫斯基的长女德尼斯将母亲遗物中找到的未完成小说《法兰西组曲》整理出版,获得当年度法国雷诺多文学奖,这是该奖历史上第一次颁给一位去世作家。内米洛夫斯基和她的作品重新受到世界的关注。
除了《法兰西组曲》,内米洛夫斯基的代表作还包括短篇小说集《星期天》、中篇小说《大卫·格德尔》《库里洛夫事件》《舞会》《秋之蝇》《孤独之酒》《伊莎贝尔》、传记《契诃夫的一生》等。
目录
序言(劳拉·阿德莱尔)
星期天
幸福的堤岸
阿依诺
同胞
醉意
血缘
老实人
火灾
陌生人
知己
唐璜之妻
巫术
女魔头
看客
罗斯先生
序言
首先是孤独。像求生的
本能,像被禁锢的快感,像
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伊莱
娜·内米洛夫斯基是一个执
意孤独的作家。这种孤独在
今天像一个召唤,一种自我
升华。
从小,伊莱娜·内米洛夫
斯基就知道自己不是母亲所
期望的:一个乖巧的小女孩
,束缚在上个世纪初俄国资
产阶级的种种社会规范里,
要被调教成贤妻良母,上流
社会的女子。不,她是野性
的,暴烈的,睁大眼睛看着
世界,被一个梦的宇宙所占
据。少女时代,她的白日梦
越发幽深了:她发现了文学
。她不是阅读,而是在吞食
。或许在那个时候,她发誓
她要成为作家。文字的世界
将彻底成为她的世界,学到
的文字、潜移默化的文字还
有放在自我和世界之间的文
字,如同壁垒的文字。
母亲讨厌她痴迷于阅读
——“意淫”的堕落的乐趣,
这并非出于偶然。母亲早已
明白小女孩已经逸出了她的
掌控,或者说几乎。
革命的喧嚣,离乡背井
,躲在莫斯科的一间公寓里
,闭门索居,把自己孤立在
阅读中、在一个不愿意明白
世界在改变的家庭里,这一
切让这个刁蛮少女的个性变
得越发孤僻、越发决绝。
在内米洛夫斯基的世界
,笼罩着一种奇怪的氛围:
脆弱的和平、模糊的身份、
正在消解的行动、濒临堕落
边缘的人物、缓慢的退化。
内米洛夫斯基的风格就是攫
住读者,让他困惑,让他置
身危境,一边思忖自己什么
时候会被捕获,到底哪里才
是极限。
她的文风所流露的现代
性,尤其是通过纠缠在她所
有作品中萦绕不去的主题所
维系的,那就是模糊性。形
势的模糊,人物的模糊,存
在的模糊。内米洛夫斯基是
懂得如何把灵魂的撕扯和自
我的分裂描绘出来的二十世
纪作家。我们永远都不是我
们自己,我们整个的存在历
程就是试图把分裂的自我整
合起来。在这个无边无际的
迷宫里,写作试图辟出一条
认清自我、平息痛苦的道路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主
要围绕两个主题写作:母亲
和犹太性。她并不是从母亲
或犹太性的中心出发去写作
。不是,而是像一个探索深
知其为危险领地的猎人,她
尽量去靠近却不不开一枪。
她带着内心的恐惧,却从来
都不舍弃。或许这就是读者
从中获得的乐趣,欣赏她选
择猎物的方式,把它们展示
给我们看,奄奄一息,虚弱
不堪,但永远都不是瘫死在
地上。母亲是猎物之皇后:
哪怕正当她风华正茂,女儿
也把她描写成笨重、严肃、
哀怨。是的,可是……女儿
永远都不会反抗一位凶狠、
不称职的母亲,因为她为人
母、为人妻的角色和社会原
因举止不得体的母亲。女儿
对这位母亲所怀有的感情更
多的是一种同情,她既懂得
如何去谴责她的过错——重
读《舞会》不难发现——也
让读者对这个女人油然而生
一丝怜悯:她在自己女儿身
上看到自身苍老的迹象和一
个竞争对手的诞生。伊丽莎
白·吉尔在她写的关于她母
亲的杰作《屋顶观景台》中
,并没有错综复杂地去描写
她祖母的行为,当她和她姐
姐,1945年奇迹般地从父
母都死在里头的集中营里逃
生出来,在波尔多一个地下
室被关了好几个星期,终于
回到巴黎,按响了家族唯一
的幸存者的门铃:她后来称
呼她为狼。狼,童年让我们
吓得发抖的大恶狼,那头大
恶狼这样回答陪德尼丝和伊
丽莎白回来的夫人:“我没
有孙女。”夫人坚持着,谈
到了伊丽莎白的胸膜炎。狼
咕哝着:“有收容穷孩子的
疗养院。”
这种对后代的抛弃就像
一个预感回响在这些短篇小
说中。母女间的斗争,人们
总是表面上装出温情的样子
,但是面具终究会扭曲。最
好是不要说出真相:它总会
让人心灵受伤。这里,尤其
是在《星期天》和《幸福的
堤岸》中,母女间的沉默说
明了在命运为她们准备的残
酷现实面前谁都不傻。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绝
望地想相信自己的幸运之星
:她懂得挑战母亲让她忍受
的不幸和羞辱,她懂得很快
、很强势地让自己成为一名
作家,她寄给一家出版社的
第一本小说竟然没有写地址
……是有意忘记还是命运的
捉弄?出版社不得不刊登了
几则启事来找到作者,而当
时,她有比看报纸更好的事
情要做,她正在照顾她刚刚
出生的女儿。
书出版了,成功接踵而
至,还有对她的承认。三十
年代初就成了文学世界的公
主,文学评论大家推崇她的
风格,从开篇就惜墨如金的
对人物的描写,伊莱娜·内
米洛夫斯基完全契合别人眼
中的她的形象:从俄罗斯流
亡到法国的作家,的确如此
,但她是法国作家。她的身
份折磨着她,就像这本集子
里面名叫《同胞》的那篇小
说中的故事。不容置疑的古
以色列人,因此是富有的,
但不完全是犹太人。被同化
了,她自己这样认为。此外
,当她读到布拉西拉赫对她
的溢美之词,当她在《甘果
瓦》杂志上发表很多文学作
品的时候,而这本杂志同时
也刊登那些非常反犹的文章
,她如何能怀疑这一点?
她女儿说,在她被捕的
时候,别人原本给了她逃脱
的机会。她回答说:“不要
二度流亡。”土地,是法国
,她唯一的祖国:法语。少
女时代,她以为死者都会还
魂:她说得没错。短
导语
从“二战”前巴黎家庭的起居室到战时法国男男女女的生活,从塞林格式的残忍小事到一九四〇年的大溃败,借助“短篇小说”这一形式,一位小说家勇敢而敏锐地记录下了时代变局中社会与人心的裂隙。《星期天》这部短篇集是《法兰西组曲》作者、传奇犹太女作家、奥斯维辛集中营罹难者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写给未来世代的文学见证。
书评(媒体评论)
内米洛夫斯基是懂得如
何把灵魂的撕扯和自我的分
裂描绘出来的二十世纪作家
。我们永远都不是我们自己
,我们整个的存在历程就是
试图把分裂的自我整合起来
。在这个无边无际的迷宫里
,写作试图辟出一条认清自
我、平息痛苦的道路。
——法国作家劳拉·阿德
莱尔
很少有书像《星期天》
意义昂扎根于那个时代
(1934—1942),其中的
十五个短篇小说,从塞林格
式的残忍小事到一九四〇年
的大崩溃,再现了历史的轮
廓和细节。
——法国《观点》杂志
内米洛夫斯基的短篇小
说,和她的长篇小说一样,
明显受到了巴尔扎克、福楼
拜和托尔斯泰的影响……她
对法国社会的犀利观察和对
战争围困中的法国的再现,
是毫不夸张的。
——美国《波士顿环球报
精彩页
星期天
拉卡斯街静悄悄的,好似盛夏季节,每扇敞开的窗户上都遮着黄色的帘子。明媚的日子又回来了。这是春天的第一个星期天。暖和、急切、躁动,它催促人们去屋外,去城外。晴朗的天,柔美的阳光。能听见圣克洛蒂尔德广场上鸟儿的鸣唱,带着些许惊讶、慵懒的婉转啁啾,在那些寂静或喧闹的街道上,是出发开往乡间的汽车刺耳的噪音。碧空万里,只有一小片白色贝壳般的游云,曼妙地卷起,飘了一会儿,继而羽化在无垠的湛蓝里。行人抬起头,带着惊喜而信任的表情,呼吸着春风,微笑着。
阿涅丝半关上百叶窗:太阳很热,玫瑰盛开得太快,败得也快。小娜奈特跑进来,一蹦一跳的。
“您允许我出去吗,妈妈?天气那么好。”
弥撒已经做完了。在拉卡斯街上,穿着浅色衣服的孩子们已经从门前走过,光着胳膊,戴着白手套,牵着堂区信友,簇拥着一位初领圣体的小姑娘,女孩胖嘟嘟的脸蛋在她的面纱下红扑扑的,她光着的脚踝粉粉的,金黄的,毛茸茸的像只水果,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但教堂的钟声还在敲响,缓慢而忧郁地,它们仿佛在说:“去吧,善良的人们,多么遗憾我们不能把你们挽留更久。我们已经尽可能久地庇护你们了,但我们不得不把你们还给你们的时代,还给你们的烦恼。现在走吧。弥撒已经结束了。”
当钟声沉寂了,热面包的香味弥漫了街道,从敞开的面包房一阵阵地飘散开来,可以看见面包房里新洗过的瓷砖明晃晃的,镶嵌在墙上的窄窄的镜子在阴暗处泛着幽光。
阿涅丝说:“娜奈特,去看看爸爸是否已经准备好,并告诉娜蒂娜午饭已经上了。”
季尧姆走进来,身上散发着她一直都闻不惯的上好雪茄和薰衣草香水的味道。他比平时更壮,沉稳又开朗。
一坐到桌前,他就宣布:
“我告诉您我午饭后就出发。在巴黎憋了一星期,这至少……说真的,您就不动心吗?”
“我不想撇下小女儿。”
季尧姆笑着扯了扯坐在他对面的娜奈特的头发:前一晚她还发烧了,只是烧得一点都不厉害,甚至没让她水灵灵的肤色变得苍白。
“她病得不重。胃口也很好。”
“哦,她没让我担心,感谢上帝。”阿涅丝说,“我会让她出去待到四点钟。您要去哪里?”
季尧姆脸色明显一黯。
“我……哦,我还不知道……您就喜欢什么事都事先定好……去枫丹白露附近或者沙特尔,随便,爱去哪儿去哪儿……那,您陪我去?”
“要是我答应,指不定他什么表情呢!”阿涅丝思忖。她抿紧的嘴角一抽,露出的微笑让季尧姆有些着恼。但她像往常一样回答:
“家里我还有事要做。”
她心想:“现在又会是谁?”
季尧姆的情妇们。她嫉妒的焦虑,无眠的夜晚。这一切现在都已经那么遥远。他长得又高又壮,有点谢顶,整个身子墩实匀称,头结结实实地支在粗壮的脖子上;他四十五岁,这是男人最强壮、最稳重的年龄,顶天立地,热血澎湃。笑起来的时候,他的下颌向前突出,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几乎没有黄垢。
“你啊,”阿涅丝想了想说,“当你笑的时候,你有一副狼、野兽的怪模样。”想必他听在心里觉着说不出的受用。他以前可没这习惯。
她记起以前,每场艳遇终结后他都要在她怀中哭泣,短促的抽泣从他唇上传来,他微张着嘴,好像要把自己的眼泪吮干似的。可怜的季尧姆……
“我呀,我……”娜蒂娜说。
她每次开始说话都这样。不可能从她的思想、她自己的言语中找到一个字眼是不谈论她自己的,总是她的装束,她的朋友,她漏了针的袜子,她的零花钱,她的种种乐子。她是……那么容光焕发。她的皮肤洁白如某些毛茸茸的水果,苍白而有光泽,就像茉莉花、茶花,但隐约又能看到年轻的血在下面涌动,冲到脸颊上,鼓在唇上,像是可以挤出葡萄酒般热烈的玫瑰色汁水。她的绿眼睛神采奕奕。
“她二十岁。”阿涅丝心想,再次努力闭上眼睛,以免被这太明亮太鲜艳的美丽、这爽朗的笑声、这自私、这年轻的热情、这钻石的硬度所刺伤。“她二十岁,这不是她的错……生活会让她变得和其他人一样黯淡、柔顺、平静的。”
P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星期天/短经典精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
译者 译者:黄荭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128143
开本 32开
页数 3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8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2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400
CIP核字 2017107015
中图分类号 I565.45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08
146
18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3: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