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观风(陈舜臣说中国文化与精神)
内容
内容推荐
汉宫女性力量强大到什么地步?
长沙王凭什么逃过异姓王被噶的诅咒?
东厂、西厂和锦衣卫究竟有怎样的纠葛?
皇帝被抓的祸首竟是贡马?
袁枚竟靠写墓志铭实现财富自由?
作者撷取百余位重要历史人物,结合海内外史料,通过13个小专题,串联起中国三千多年的历史,生动地展现了王侯将相之权力斗争,名士文人之得意与失意,布衣百姓之生存实况,以及国内外风云变幻,于细微处看大时代裂变与人世间沉浮。
目录
第一章\t身居幕后的长沙王
第二章\t钩心斗角的大汉后宫
第三章 怀才不遇的『不仕』之人
第四章 桀骜不驯的『恶党』
第五章\t离经叛道的风流雅士
第六章\t一决雌雄的用间计
第七章\t慧眼识珠的世间伯乐
第八章\t生意盎然的《三国志》
第九章\t旅行伴侣:小说《李自成》
第十章\t古今交错的旅行
第十一章 暗潮涌动的朝贡贸易
第十二章 源远流长的宗教圣火
第十三章 印度访古之行
导语
1. 集合海内外史料,跨文化视角,从细微处解析,还原被忽略的历史细节,沉浸式寻找历史真相,读完直呼涨知识、看不够!
2. 以古喻今,警醒人心。从王侯将相到文人工匠,通过百余位重要人物的身世沉浮,剖析中国人的处世之道,为现代人安身立命提供借鉴。
3. 历史大家陈舜臣匠心之作,他比东野圭吾早30多年达成文学“三冠王”荣誉,一生囊括了吉川英治文学、直木奖等几十项文学大奖,其作品多次掀起读史狂潮。
4. 内含40余幅插图,附赠古画长卷一幅,图文相辅,精心编排,有趣有料,轻松过瘾。
书评(媒体评论)
"1.马什写了一个实时而有趣的、充满悬念的
故事,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讲述了在充满恐惧、怀
疑与道德困境的环境中信任另一个人需要怎样的勇
气。——《出版人周刊》
2.《追光的孩子》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小说
,故事情节合理,感染力极强,用一个词总结就是
“希望”!——《纽约时报》
3.这是一个关于青少年心理活动、同理心以及
勇气的故事,字里行间充满了希望。——《书单》
"
精彩页
来讲述一枚吃货——讲究吃喝的“怪”。想必人们都热爱美食,但菜肴比园林更难以传于后世。我曾有幸品尝过北大路鲁山人 始创的料理,但总觉味道怪异。明明鲁山人才离世不久,料理味道却已是这般情形。一些年代更为久远的料理虽以某种形式留存于世,但后世之人早已忘了创始者姓甚名谁。当然,因时代地域不同,食物原料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很难将“食”记录下来。想必与谢野晶子 本人是深知其中困难,才谆谆教导自己的弟子在诗歌中尽量避免吟咏味觉吧。
虽然难以将“食”做成诗歌加以吟咏,但可以把它记录在散文中。想必顶级吃货能将自己品尝到的美食的制成方法及其中的注意事项等,都详尽地记述于文章中吧。
袁枚(公元1716年—公元1797年)便是其中一人,但至于把他并入“数寄”(“怪”)之列,还是不免令人心生迟疑。因为成为“怪”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非达官显贵。然而袁枚是浙江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二十四岁进士及第。他因科举成绩名列前茅,而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他在翰林院积累学识后,外派成为江苏一个小县的知县。不过,知县属下级官吏,与达官显贵有着云泥之别。在“扬州八怪”中,郑板桥、李鱓二人也曾担任过知县。袁枚在南京任职期间,曾购置了一幢废弃的宅邸。虽说是荒园,但在现代人看来,买得起大宅院之人势必令人刮目相看。不过,当时社会有当时社会的情况,我们不可一概而论。
这幢宅邸原为江宁织造隋氏的别墅,年久失修,变为一座荒园。购得此园后,袁枚将其取名为“随园”。“随”曾是地名,隋文帝受封于此。夺取江山后,将“随”(地名)改为“隋”(朝代)。“随”这一汉字结构中含有“辶”(走字底)。因“走”字表示“快速跑开”之意,像是预示着“短命王朝”一般,所以在为新王朝取名之时,统治者特意去掉了“辶”(走字底),变为“隋”字。以此地名为姓氏的“随氏”,亦变为“隋氏”,这与文字变迁的历史相契合。
当地人就称隋氏的别墅为“随园”。袁氏入手该园后,本应冠以自己的姓氏,改名为“袁园”,但他为了向沿用至今的园名致以敬意,依然称其为“随园”。因为此园建于南京城西面的小仓山一带,所以有时也将园内建筑称为“小仓山房”。
当时,袁枚以三百金购得此幢别墅。随后,他赴陕西省任职,但由于看不惯上司总督的做派,他任官不久后便断然辞官。自那以后,他就一直寓居随园,执笔度日。
袁枚还是芝麻小官时,就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开了朝堂。不过那时,他已经是位家喻户晓的“天才型文人”。
古文中存在“润笔”一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稿酬”。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厚葬的风俗。不管支付多么昂贵的酬劳,请世间一流文人为先父撰写墓志铭之举乃是尽最大的孝道。袁枚正是当时的一流文人。一篇长度中等的墓志铭的润笔费约为一万两银子,相当于一介小小知县数年的俸禄。若有心为之,一日之内撰写数篇墓志铭全然不在话下。由此,袁枚的富裕程度可想而知。凭借丰厚的润笔费,他得以在四十几岁时辞官回乡,悠然度日。
在诗歌方面,他极力主张“性灵说”,即肯定一切合乎人之性情的事物,否定一切不合性情的事物。他反对盛行于当时社会的“肌理说”“格调说”等。所谓“性灵说”,归根结底就是倡导尽情地享受人生。这正是“数寄”之精神,将其付诸实践之人则为“怪”。
在悠闲自得的生活中,袁枚尤其重视饮食生活。平日里,他四处寻访美食,一吃到可口的食物,就会一丝不苟地将其记录在册。这便成了《随园食单》,该书在日本也备受推崇,流传着由青木正儿 等人翻译的数个译本。
袁枚在《遣怀杂诗》中,写有一段关于吃喝的论述,述其大意—年轻时,不管吃多少都吃得下;一旦上了年纪,吃过便觉饱腹,日子没劲!他可真是位彻头彻尾的享乐主义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观风(陈舜臣说中国文化与精神)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陈舜臣
译者 译者:黄生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1198934
开本 16开
页数 2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7
出版时间 2024-02-01
首版时间 2024-02-01
印刷时间 2024-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444
CIP核字 2023196702
中图分类号 K203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6: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