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包法利夫人/欧美学生必读名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福楼拜的代表作。它讲述的是一个受过贵族化教育的农家女爱玛的故事。她瞧不起当乡镇医生的丈夫包法利,梦想着传奇式的爱情。可是她的两度偷情非但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却使她自己成为高利贷者盘剥的对象。最后她积债如山,走投无路,只好服毒自尽。福楼拜以貌似冷漠的态度,非常“客观”地揭示了酿成这一悲剧的前因后果,陈述了社会所不能推卸的责任。

本书是欧美学生必读名著丛书之一,由全美高级教师联盟,法国师范与教学研究会共同评定推出。

内容推荐

本书是由19世纪中叶法国最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的作品《包法利夫人》。《包法利夫人》的内容简介如下:

艾玛是一个富裕农民的女儿从小在修道院接受教育,但却对爱情充满了绮丽的幻想。长大后她嫁给了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夏尔·包法利。虽然深得丈夫的宠爱,但艾玛不满足平庸的生活而自甘堕落与人通奸,最终因为负债累累无力偿还而身败名裂,服毒自杀……

试读章节

校长在我们上自习的时候带进来一名新生,后面还跟着一个小工役搬着一张大课桌。校长的到来惊醒了正在做白日梦的学生,他们纷纷站起身来,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校长示意我们坐下,对站在他身后的班主任说:

“罗杰先生,这个学生年龄比较大,我建议还是让他从五年级念起吧。等他的功课和品行都合格的时候,再考虑让他升高班。”

新来的被安排在门后的一角,那是一个从门口很难看见他的位置。他个子很高,年龄在十五岁上下,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孩子。他的发型使他看上去更像乡下教堂里的歌童,额前的头发整整齐齐,看上去一副早熟的样子,但又透着一种拘谨。他穿一件黑扣绿呢的小外衣,衣服显然不合身,肩膀被裹得紧紧的,连袖口上的线也开了,露出了红红的手腕,显然是经常在太阳下劳动给晒的。他的裤子呈浅黄色,裤脚吊得老高,连穿着蓝袜子的腿也露了出来。脚上的那双钉鞋就像从没擦过油一样。

大家开始背课文。他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敢把手臂放在课桌上,连腿也不敢跷起,就像在听传道似的。到两点钟铃响的时候,还得老师叫,他才缓缓过来和我们一起排队。

回教室时,我们总喜欢把帽子扔到地上,这样我们就可以空着手去干些别的。我们一般是从门口就把帽子扔出去,让它穿过板凳,一直冲到墙边,弄得尘土飞扬,这是我们的习惯。

那个新生并没有照我们的办法去做,可能是他没注意,要不然就是不敢,他还是老老实实地祷告完毕后把帽子放在膝盖上。他这顶帽子混杂了多种特色,兼具皮帽、军帽、圆顶帽、鸭舌帽和浴罩的特点。总而言之,它是那样的土气,难看得要死,一副有苦难言的倒霉相。帽子呈鸭蛋形,里面用硬的东西支楞着,帽沿上有三道圆形凸边,往上是缠绕在一起的菱形条绒和兔皮,中间被一条红道儿隔开,再上去是一个口袋形的筒,最上面是一个绣着复杂图样的多角形硬板,上面还垂着一根细长的带子,底下挂着一个小十字架。看起来是一顶新帽子,帽沿还闪闪发光。

“起立!”老师叫道。

他站起身,帽子掉到了地上,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他俯身把帽子捡起,旁边的孩子马上用胳膊肘把它碰掉,他又俯身把帽子捡起。

“撂下你的桂冠吧,它又不会坏。”老师打趣道。

班上发出一阵笑声,新同学尴尬得不知如何是好,帽子放在手里也不是,丢在地下或戴在头上也不是,最后他还是坐下来,把帽子搁在膝盖上。

“站起来,”老师说,“你叫什么名字?”

他含含糊糊地说了一串谁也没听清楚的字。

“再重复一遍!”

他又结结巴巴地重复了一次,声音很快就被学生们的笑声压了下去。

“大点儿声!”老师喊道,“大点儿声!…于是新生下了很大决心,嘴巴张得大大的,提高嗓门,喊人似的,叫出了“下巴发力”这几个字。

教室里喧腾了,各种声音夹杂在一起,尖叫声、顿足声,还有人跟着起哄:“下巴发力!下巴发力!”喧闹声很久才慢慢平息下来,但学生中还时不时冒出一两声笑,就像没有燃完的鞭炮。

在老师一再恐吓他们要加重作业时,班上的秩序才慢慢恢复。老师又叫新生重说他的名字,让他拼写,重复读,直到弄明白他的名字是“夏尔·包法利”。然后,他让这个受气包坐到讲台前那张给懒孩子坐的板凳上。他站起身刚要走过去,又迟疑了一下。

“怎么了?”老师问道。

“我的帽子……”他胆怯地说,并不安地在教室中扫视了一圈。教室里又闹哄哄的了。老师发怒道:“全班每人给我抄五百行诗!”就像海神尼普顿的咒语一样,这句话果然灵验,没有人再敢说话了。“安静!”恼怒了的老师一边说一边从帽子里掏出手帕擦去脸上的汗水,“至于你,新同学,你把拉丁语‘笑’的变形词组抄二十遍。”

接着,他稍微温和一些地说:

“放心吧,你的帽子没人会拿,不会丢的。”

学生们开始低下头,静静地做起练习来。新生在那里正襟危坐,一坐就是两个小时。尽管隔一会儿就会从什么地方飞过来一个小纸团打在他脸上,他也只是用手擦擦溅在脸上的墨水,身子仍旧笔挺,目光也不离开课桌上的书本。

晚自习的时候,他从课桌里抽出套袖,又把文具整理好,然后埋下头在纸上用尺子仔仔细细地划线。几乎每个词他都一一在字典里查一下,那认真劲儿就别提了。本来嘛,要不是凭着这股劲,他早就降到低一级的班去了。因为即使他对语法规则了解得还可以,但造起句来毕竟很费劲。他的拉丁文是在村里神父那儿打的基础。为了省钱,他的爹妈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才让他来上学。

他的父亲夏尔·德尼·巴托洛梅·包法利,原来在部队里做助理医生。1812年前后,由于受一起征兵事件的牵连而被迫离职。后来,他凭自己英俊的外表成功地娶走了一个服装店老板的宝贝女儿,并得到了六万法郎的陪嫁。他长得一表人才,爱说大话,走起路来有意让马靴踢踏踢踏的响。他的络腮胡和八字胡连成一片,手上戴着戒指,喜欢穿鲜亮体面的衣服,既有军人般英武的外表,又像个推销员似的和蔼可亲。刚结婚的前两三年,老婆的钱是他生活的主要来源,他好吃懒做,用细瓷大烟斗没完没了地抽烟,晚上戏院不散场他是不会回家的,还频频光顾咖啡店等场所。岳父死后,没留下多少钱,他极不乐意,自己开了家纺织厂,又血本无归。迫不得已他只好回老家碰碰运气。要命的是,他对种田、织布一窍不通。本来用作耕地的马他骑着四处乱逛;该出售的苹果酒,他自己过了酒瘾;饲养的鸡鸭,进了自己的肚子;连猪油也被他拿来擦打猎时穿的靴子。这样勉强维持了一阵之后,他终于承认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

后来,他在科州和皮卡迪交界处以一年两百法郎的价钱租了一所一半是农庄一半是住宅的房子,成天唉声叹气,牢骚不断,声称从此与世隔绝,不再跟人来往。那一年他四十五岁。

他的妻子原来爱他爱得死去活来,对他百依百顺,而这样反而使他对她爱理不理。等年纪慢慢大了,她原来开朗活泼、重感情的性格也跟着坏了,像变了味的酒,一天到晚神经兮兮,哕里吧嗦。开始,丈夫和村里名声狼藉的女人胡混,死猪一样地被人在半夜里从下流场所抬回来时,她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久而久之,她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死了心,决定听之任之,逆来顺受地了结余生。她早晚四处奔走,找律师,跑司法部门,打听期票到期的时间,请求缓期偿还;家里面,她忙着做针线活,洗洗涮涮,监督工人干活,发薪水;而包法利先生却整天游手好闲,无精打采,像在跟谁较劲似的。不清醒还好,一清醒就胡搅蛮缠,常常一边说着胡话一边偎在火炉旁抽烟,时不时还往炉灰里吐痰。

P1-4

序言

《包法利夫人》导读

【美】罗伯待·格雷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文学院)

艾玛·包法利夫人,就像安娜·卡列尼娜之于俄国、简·爱之于英国、海塞塔·白兰之于美国一样,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笔下走出,一直走到了每一个法国人的心中。

这个生于法国西北部卢昂城一个行医世家的年轻人,从小对文学感兴趣。在父亲的医院度过的那些岁月,养成了他外科医生般的洞察力和冷静、犀利的剖析方法,对他以后的写作影响很大。中学时代,福楼拜开始文学创作。1841年,他到巴黎法学院读书,22岁那年因被怀疑患癫痫症而辍学,此后一直住在卢昂,处于半隐居状态,专心写作,终生未娶。

福楼拜花了将近5年的时间,于1857年完成《包法利夫人》,开创了一代新文学纪元。虽然之前之后也有一些作品,如《萨朗波》《情感教育》《圣安东的诱惑》《三故事》和《法布与白居谢》等,但没有哪一部的影响超过《包法利夫人》o左拉甚至称他是“新的艺术法典”的创立者,一点不为过,因为他不仅为世人呈现了一部内容深厚的现实主义小说,而且由于他提倡并成功地实践了“以科学精神”创作,即追求精确的描写和纯客观的分析,所以在法国文学史上成为了有独特个性、独树一帜的伟大作家。

另一位小说家,《洛丽塔》的作者纳博科夫对福楼拜甚为敬仰,说:“没有福楼拜就不会有法国的普鲁斯特,不会有爱尔兰的詹姆斯·乔伊斯,俄国的契诃夫也不会成为真正的契诃夫。”这样的赞誉多么高责,但却既不是指他的人性,也不是指他的生活,更不是指他的社会地位,而是指他那完美绝妙的艺术风格。尤其是在《包法利夫人》中所体现出来的那种将讽刺和悲悯完美结合,将大开大阖和精密细致完美结合的风格。这本小说与《恶之花》同一年写成,主题为“爱、弃爱及外省式的烦恼”。一个平庸透顶的情爱故事经作者的点化而成为法国文学中最优美的作品。

有人说,福楼拜在写作《包法利夫人》的时候,用的是两支笔:一支是医生的,一支是浪漫诗人的。一点不错!贯穿于全文的冷静、客观,几于不近人情的剖析_和细致入微的描写,无不体现出一种只有外科医生才有的特征。比如在文中最末尾时那段描写:

“第二天,夏尔走进花棚,在长凳上坐下来。蔚蓝的天空一轮暖阳高照,那透明的阳光透过葡萄叶,在地上留下斑斑阴影,茉莉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虫子在草丛中低鸣。夏尔觉得身上暖洋洋的,简直要连心中的忧伤都膨胀起来了。”

这一段文字,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与作者的写作感情,应该是到了悲剧的最顶峰,即以死亡结束。但是作者既没有像一般人所想的那样,为了衬托悲惨的气氛就把周围的环境描写成一种阴暗、潮湿、昏蒙蒙或阳光暴晒的一隋景,也没有像一般作者所喜欢做的那样,情之所致,不得不发,而是采取了一种完全写实的手法,描绘了蔚蓝的天空、明媚的阳光、别致的花架、浓郁的花香,还有欢快的虫鸣等春景,并说“夏尔好像又回到了孩童时代,忧伤的心里泛滥着朦胧的春情”,这与当时主人公的情况是多么鲜明的对比!而越是这种冷酷无情的剖析,反而越增加了读者对主人公的悲悯、同情和不平,这又是多么意料之外却又在意料之中的效果啊!

福楼拜曾说过:“包法利夫人就是我。”请细品对艾玛的心理进行描写时所用的语言:她喜欢波涛汹涌的大海,她喜欢点缀了残垣断壁的草地……最主要的,作者所刻画的那位叫艾玛·包法利的小说主人公本身就是一个浪漫主义人物的典型,充满了美好而又绝不可能成为现实的理想和幻想。作者对她做了大量的心理刻画,处处体现出了那一种——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作者心中的——浪漫的情感。有人说,艾玛是一个虚荣、浮华、贪图富贵又淫荡的女子,确实如此,就像莫泊桑的《项链》中的女主人公一样,她们都对上流社会抱着一种极端而又无知的幻想。但如果你看到她在爱情面前所表现的那种不舍的追求,敢于冲破世俗的精神,以及自始至终在丈夫夏尔面前所表现出的那种自尊的话,我想,你就不会轻易地对她做出上面的结论了。她所追求的只不过是一种她想要过的生活,而她的失败也不是由于她本人的原因,而是那些虚伪、残酷又狡诈的上流人物所造成的。她最后宁愿死,也不愿意在丈夫面前失去尊严,这更显示出了她不同于一般女性的性格。

夏尔这个人物的特别之处也颇令人注目。在许多著名人物的写作中,如果涉及的男主人公是个贫穷的人,那么作者们就很喜欢把他们塑造成贫穷但却很有能力而且又性格乖戾的英雄形象,就像《红与黑》中的于连一样。但福楼拜太过于现实了,他甚至不屑于为我们勾勒出一个在日常生活中罕见的人,而是选择了19世纪法国再普通不过的一个老百姓做他的代言人,通过个性懦弱、胸无大志、相貌平庸的夏尔·包法利展现了作者对这个世界的愤怒、不平和谴责。福楼拜自己曾说,他这部作品具有“交响乐的艺术特性”——看看那些人吧:胆小的实习生与狡诈的拉里塔夫,忏悔的包法利夫人与木然的听忏悔的神父,老实的包法利和虚伪的药剂师欧玛,交织出一首充满外省气息的世俗生活协奏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包法利夫人/欧美学生必读名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福楼拜
译者 孙文正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4064578
开本 32开
页数 3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3
出版时间 2010-12-01
首版时间 2010-12-01
印刷时间 2010-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5.44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0
14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8: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