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旧石器时代考古
内容
编辑推荐
20世纪是中国文物与考古界开始科学探索的时代。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翻开《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重温那些重大发现不断、研究成果迭出的激动人心的岁月,也许就能看到奋斗的足迹,也许就能触动智慧的火花,也许就可以在学术前沿开始一轮新的接力……
内容简介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占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占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旧石器时代考古》按照20世纪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发展的五个阶段,介绍了全国各地远古人类遗存的重要发现和考古工作的主要成就,展示了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生活情况及辉煌文化。《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旧石器时代考古》资料丰富、内容翔实,配有彩图8幅,黑白图38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王幼平,历史学博士。一九七九年考入北京大学,一九八六年毕业留校从事旧石器时代考古教学与研究工作,现任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教授。已发表著作有《更新世环境与中国南方旧石器文化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及论文数十篇。
目录

前言

一 摇篮三部曲(20年代-40年代末)

(一)西北地区最初的探索

1.最早的发现与工作

2.萨拉乌苏的发现与研究

3.水洞沟

(二)北京猿人遗址的发现与研究

1.周口店早期发掘与研究简史

2.北京猿人及其文化的发现与研究

(三)十五地点与山顶洞

1.十五地点

2.山顶洞

(四)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开端

二 承前启后(50年代~60年代初期)

(一)周口店的继续发掘与研究

1.田野工作

2.研究成果

(二)丁村与晋南等地的发现

1.丁村

2.晋南、豫西等地的发现

3.晋西北、陕北与内蒙古南部的调查

(三)华南巨猿与人类化石的发现

1.资阳人的发现

2.柳江人

3.马坝人与长阳人

4.寻找巨猿的工作

(四)从周口店到华北地区的发展

三 走向全国(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

四 丰收的十年(80年代)

五 继续发展的新阶段(90年代)

结束语 中国远古人类与旧石器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旧石器时代考古》:

第三阶段的堆积为第1-5层。在第6层上部的洞顶坍塌层形成之后,洞内的环境趋于稳定,人类又较多地使用该洞穴,因而留下了上文化层的巨厚堆积。这一时期的气候虽然仍较温暖,但比较干燥,特别是到第4层以上,灌丛草原植被显著增加。这一阶段的石器工业较前两期更为进步,在石料的选择、石器加工技术以及石器类型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质地优良的石英原料的用量增多,水晶与燧石的使用比例也有增加,而砂岩则几乎不再使用。剥片技术以砸击法占据绝对优势,在砸击石片中有很多薄长的标本,标志着砸击技术的高度发展。锤击技术也有所改进,形制规整的锤击石片和修理台面者的数,量都有增加。石器组合中最重要的类型仍是刮削器,其中修理精致者增多,端刃刮削器主要出自本期。尖状器、雕刻器的数量也都有增加,加工也更趋精致。加工精致的小型石锥自本期才有出现。以上各类均为中、小型石器,主要以石片为毛坯加工而成。大型石器的数量更少,砍砸器仅占石器组合的2%。由此可见,晚期石器工业显然与本阶段的环境相适应。另外,选择石料的能力与加工技术的提高也与人类自身的进步密切相关。从发现于本阶段的人类头骨化石观察,进步形态明显增多,脑量也大大增加,整体特征更接近早期智人。

从周口店第一地点的文化层堆积来看,早期人类使用这个洞穴或在其附近活动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关于遗址的绝对年代,曾用铀系法、裂变径迹法、古地磁法等测定年代的方法进行了测定。用铀系法测定的北京猿人遗址第1层至第3层的年代为距今30~20万年,第6~7层为36~35万年前,第8~9层为40多万年前,第12层为50多万年前。按照古地磁的研究结果,第13层向上的时代应晚于70万年前。综合不同方法所测定的年代数据显示,早期人类使用周口店第一地点的第一阶段为距今50~40万年,第二阶段为距今40~30万年,第三阶段为距今30-20万年。

在周口店第一地点的洞穴堆积中,还发现紫荆木炭、灰烬层及烧过的土块、石块、骨头和朴树籽等。这些与火有关的遗物和石制品等文化遗物同时出现在遗址中,引起发掘者的关注。他们将样品送到巴黎博物馆矿物研究室和当时的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学系,分析结果说明北京猿人时期已有某种形式的用火活动。在当时还没有莫斯特文化以前用火的记录,周口店的发现将人类用火的历史提前了数十万年。对火利用是早期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火的使用可以为人类提供熟食,便于消化,直接促进人类体质的进化。由于火的使用,人类可以在比较寒冷的地区生存,扩大了人类活动的领域。不过从80年代中期开始,有的西方学者对北京猿人的用火能力提出疑义。90年代后期,还有学者根据对现存地层的观察与采样分析,进一步提出此问题.并由此引发讨论。

在第一地点的洞穴堆积中还发现110多种动物化石,其中有90多种哺乳动物化石。剑齿虎、三门马等是上新世残存的种类或更新世初期的动物。肿骨鹿、中国鬣狗、洞熊等则是中更新世所特有的动物。还有1/3以上的种类为现生种。这个动物群是华北地区中更新世的典型动物群。不过在代表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堆积中发现的动物化石并不完全一致。

……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旧石器时代考古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幼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012183
开本 32开
页数 262
版次 1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00-11-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14-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71.114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4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4: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