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中国人谈学问,谈来谈去就一件事,叫生命的学问。今天我们的整个教育里面恰恰就是缺了这一块,就是没有人在谈生命的学问,即使是在大学里面谈文史哲,在大学里面谈儒释道,谈了半天,也没有办法直接让你把你整个人的生命状态给调整。因为整个大学里面在谈文史哲、谈儒释道,都是用西方的概念来谈。 中国人生命学问的根本,准确地讲,就是格物致知。格者,来也;物者,对象也。所谓“格物”,就是你跟这个物已经无别、没有隔阂。 本书以问答体来呈现台湾学人薛仁明对两岸传统文化现状的认知、思考与理解,并从传统文化实践者的角度谈礼乐重建与现实困境,从为人之父的角度谈传统文化的相续相接以及家族伦理等,从各种文化现象中品评躁郁时代中的文化回归与文化自信。 作者简介 薛仁明,祖籍福建漳州长泰县山重村。年少时,曾长期困惑于安身立命之道,十八岁因之休学半年。十九岁开始,有心于儒释道三家。1993年起,长居于乡下,直至2009年,才开始撰文讲学。 目前于北京辛庄师范开设有中国文化的长期课程,也在北京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恒南书院以及民间多处讲授《史记》与《论语》等短期课程,并曾应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邀请,做过多场关于中国文化的讲座,因其与生命相激荡,与现实相对应,回响甚大。 除讲课外,也经常于海内外报刊发表文章,关心的焦点,是文化之重建与生命之修行。文章长于从浅近之处,推及中华文化的核心。在礼崩乐坏的当下,总能以文化的角度切人,使人即使面对劫难,仍处处见到生机。尤其能够将中国文化中的人间兴味,在不知不觉中,给挑拨开来,霍地亮出一片宁静祥和的天地。已经出版的繁、简体著作,有《胡兰成·天地之始》《孔子随喜》《人间随喜》《这世界原该天清地宁》《其人如天——史记中的“汉”人》等书。 目录 第一篇 教育就是打开生命的气象 1.什么样的实验教育有未来? 2.体罚孩子究竟该不该? 3.怎样选择传统文化教材? 4.什么时候该学英语? 5.传统文化的困境在哪里? 6.教育孩子,真的应该快乐至上吗? 7.孩子应该送到什么样的地方接受教育? 8.家风到底是什么? 9.教育孩子,非要和别人步调一致吗? 10.读经有什么作用? 11.如何正确地读经典? 12.乡村生活经历有什么作用? 13.学传统文化就不会玩了吗? 14.被忽略的戏曲有何重要之处? 第二篇 有真人,才有真学问 1.格物究竟为何物? 2.出国留学是否有必要? 3.早恋问题该如何应对? 4.秦代以后,中国没有真正的音乐了吗? 5.我们需要怎样的礼仪教育? 6.中国电影的真正出路在哪里? 7.当下读书人的问题在哪里? 8.中国传统的人性观照是什么? 9.孔子的可爱之处在哪里? 10.好为人师真的好吗? 第三篇 激活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基因 1.传统文化不接地气吗? 2.语文教师如何讲授传统文化? 3.如何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4.什么样的生死教育最有效? 5.权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吗? 6.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第四篇 重归生命安顿 1.传统信仰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2.格物的基础是什么? 3.中华文化怎样“走出去”? 4.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在当代作为? 5.为何要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前进之路? 附录 演讲1 大学能让你安身立命吗? 演讲2 学问与生命之间 演讲3 中国人的生命气象 序言 多谢王肖。 这几年来,我在两岸陆 续出版了几本书;往后,应 该还有一些新书面世。这些 书,要不,我写;要不,我 讲。可不管是写或讲,总会 有我一条清晰可辨的思路。 思路清晰,当然是好,但有 时也是个局限;因为少了些 鲜活、少了些火花,也少了 些意料之外。 谢谢王肖给了这些鲜活 、火花,与意料之外。王肖 在媒体工作,很清楚大家关 心些什么;她在中国国际广 播电台主持多年的《孔子学 堂》,很了解眼下国学热的 虚与实;早些年间,她还在 重点高中担任过语文老师, 因此,谈起教育,熟门熟路 ,完全是内行人说内行话。 除此之外,王肖还是个不多 见的冷静的文艺女青年。涉 猎多,兴趣广,问答之间, 天马行空,“瞎说闲扯”,硬 就这么“逼”出了我在其他书 中鲜少触及的诸多细节。 先秦以前的典籍,至今 流传最广的,应该就是《论 语》吧!至于隋唐以后,影 响最大、渗透最深的,大概 是禅宗的语录吧!不管是《 论语》,还是禅宗语录,大 家之所以读之不倦,其实就 在于书里头的“应机”。因为 “应机”,所以真实,所以电 光石火,所以全盘皆活。 我喜欢看小学生上学。 他们走路,当然是为了去学 校。可这路上,他们会游玩 嬉闹,他们会东张西望,有 时摘摘花草,有时也踢踢石 头。总之,一派新鲜、生意 盎然,好玩得很! 这本谈话录,如果读者 读了,能觉得好玩,更觉得 “应机”,那就是我和王肖最 大的荣幸了。 薛仁明 2017年9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