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哈工大追梦人
内容
编辑推荐

曹云峰主编的《哈工大追梦人》记录了哈工大有志青年的追梦故事。他们中有把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的代表人物,有刻苦攻关的专家学者和科研团队,有教育教学一线默默工作的教师,有在科技创新中取得突出成绩的科研达人。这些故事体现了哈工大人的精神世界和人文传统。

内容推荐

精神引领、典型引路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也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近年来,哈工大广大师生员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形成了英雄辈出、先进涌流的良好局面,延续了“马祖光像很多人,很多人像马祖光”的哈工大现象。本书收录了近年来哈工大校园里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他们为梦想执着追求的精神,是哈工大精神的体现,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

曹云峰主编的《哈工大追梦人》可作为高等学校党校、团校辅助读物,也可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辅导材料。

目录

师者 智者 达者——记“优秀教工李昌奖”获得者何钟怡教授

“哈工大是我一生的眷恋”——记“优秀教工李昌奖”获得者周定教授

91岁老教授与哈工大的61载情缘——记“优秀教工李昌奖”获得者王铎教授

不上讲台的园丁——记“优秀教工李昌奖”获得者于梦起

为草做兰为木当松——记“优秀教工李昌奖”获得者陈雨波教授

做人不能违背初衷——记“优秀教工李昌奖”获得者张真

汗水铺就“金光大道”——记“优秀教工李昌奖”获得者金光

六十年的耕耘一甲子的勤谨——记“优秀教工李昌奖”获得者吴从口教授

在梦想和精神的旗帜下——记“快舟一号”卫星研制团队

宁愿用这一生去追求——记哈工大卫星激光通信研究团队

你是我的眼——记“2012感动龙江”年度群体奖获得者、哈工大图像信息技术与工程研究团队

苦寒催得“梅”花开——记“全国勘察设计大师”梅洪元

于“奉”献中渐“臻”佳境——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3年度影响力标兵人物”徐奉臻教授

“要做就做创新性的研究”——访中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邢德峰教授

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实现许多小梦想——记“宝钢教育奖”优秀学生特等奖获得者王涛

专注做好每一件事——记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江进副教授

兴趣成就梦想——记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吕海宝教授

科研路上感悟生活——访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朱嘉琦教授

“学生的认可就是我最大的幸福”——记“2011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董霖

科研路上的追风少年——记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得主万龙

一个彝族小伙的支教梦——记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获得者杨云峰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记黑龙江省道德模范人物李勇

用志愿服务扬起青春的旗帜——访黑龙江省大学生道德模范人物潘小彤

“有事儿找‘三长’”——记“优秀学生李昌奖”获奖者常长长

大树下的守望者——记能源学院退休教师刘震北

哈工大有一批闲不住的研究生教育专家

在生命之海徜徉——记破解艾滋病病毒研究30年谜团的黄志伟教授

哈工大研究生支教团:在西部书写青春和梦想

哈工大学霸班:“女汉子”班长和她的学霸兄弟

我们的“科研梦”——经管学院1010101班小记

梦想在索玛花中盛开——记“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获得者李声勇

让格桑花的精神开出西藏——记“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获得者曲拥措姆

挺起生命脊梁的男子汉

好男儿就要去当兵——记在校入伍大学生谭宁

从戎报国逐梦军营——记在校入伍大学生李超

为青春换上戎装——访在校入伍大学生曹晟

试读章节

很久以来,校园里一直流传着一个“神话”——二校区有位老先生的课堂总是挤满了人,据说来听课的不仅包括老先生专业的学生,还有哈工大各个专业、各个校区的师生,甚至还有其他学校的学生和老师……一直以为那是个被神化的传闻,什么样的课堂会吸引那么多的人?况且还能吸引不同专业的学生甚至教授去听?直到有一天,当接到采访第二届“优秀教工李昌奖”获得者、全国模范教师、市政学院何钟怡教授的任务后,在翻阅与何钟怡相关的资料时偶然发现,原来传说中的那位老先生就是何钟怡老师。不同专业,甚至不同学校的学生在网上的对话和留言令我对这个传闻产生了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学生眼中的师者

带着好奇与疑问,我开始了对种种留言和传闻的阅读和考证。随着对大量网上信息和留言的阅读,开始时的好奇与疑问渐渐地转变成了惊叹与感动。在一条条或短或长的留言中,一位令人尊敬、令人感动的师者模范的形象已俨然浮现于眼前。尽管从未见过何钟怡本人,更未曾聆听那“可以不选,不可不听”的“实验的理论基础”课,但已开始想象那位老先生的师者风范和在课堂上的神奇魅力。索性,就着笔于他最钟爱的学生们眼中的“师者印象”。

印象一:“下午1:30,距离上课还有15分钟,能容纳200多人的教室几乎座无虚席。1:40,人还在源源不断地进入教室……1:45,一位老先生准时出现在教室。他两鬓斑白,但精神矍铄;他目光犀利,但面带微笑;他不时咳嗽,但声音洪亮。他一开口,偌大的教室瞬间鸦雀无声。伴随着老先生循循善诱的思路,下面的同学自然而然地回应着。环顾左右,可以感觉到所有的人都在用心去聆听。”

印象二:“我的老师、老师的老师,还有众多的师兄师姐都反复强调着何钟怡先生的人格魅力和课堂风范,不止一人、不止一次地对我说,何老师的课可以不选,但不能不听。面对着种种神乎其神的传说,我甚至有点不信了。但当我有幸听了他的课,我真的彻底折服了,那是大师级的讲解!这哪里是讲课,简直就是在介绍科学史,以精炼的语言总结人类思想的精华。老先生旁征博引,无所不至,一个小小公式的幕后、来历、发展乃至在物理、数学、水利、电学、机械、电磁等各领域的应用和发展,都从他的口中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如此的信手拈来、脱口即出,枯燥的公式和推导再也不是令人头疼的晦涩记忆,而是伴随着科学发展史的历史篇章,从这里仿佛就可以看到一代代科学家前赴后继、继承发展科学的全部过程。”

印象三:“何老师温文尔雅、待人礼貌。有一次我刚到教室,正好遇到老师站在门口,我急匆匆地喊了声何老师。老师微笑着对我说:请进。就因为这句话,让我本来急躁的心情一下子平静下来,一堂喻快的课程开始了。还有一次,在课堂上,何钟怡教授胸前的麦克风突然没电了,他请一位学生去取麦克风的电池。他对那位同学说——课后请你留下来,我把你没听到的那部分补上。”

印象四:“‘实验的理论基础’这门课理论性极强,而且没有教材可供参考,所讲知识是何老师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再加上多年的阅历总结出来的,所以课上讲的知识涉及面很广,我觉得对每一个哈工大学生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听懂一些,就能收获一些。虽然老师将自己的课形容为‘只有少片绿洲的沙漠’,但是老师幽默机智的讲课风格还是能引起同学们的阵阵欢笑声,课堂气氛非常愉快。”

学生极高的评价和彼此间不留姓名的交流令我对老先生的师者风范坚信不已,并且深受感动。于是,带着这份感动开始了对何钟怡的深入采访。既然一届又一届的学生都对何钟怡有如此高的评价,那么,何钟怡身边的人又会怎样评价这位在学生中口碑极好的老先生呢?于是决定走近何钟怡工作和生活的世界,第一站当然是何钟怡所在的院系——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学院领导眼中的智者

市政学院党委书记袁一星是何钟怡曾经的学生、后来的同事,现在在学院是何钟怡的领导。袁一星跟随何钟怡学习、与何钟怡共事多年,而且经常与其一起探讨专业建设和学院发展问题。于是,袁一星自然成了我的采访对象之一。联系采访袁一星颇费了一番周折。因为学院工作十分繁忙,袁一星经常开会、出差。但当我第一次打通袁一星的电话并说明了采访目的时,他很痛快地就答应了。次日,在学院党委书记办公室,我见到了袁一星。一见面,袁一星的话就令我十分惊讶:“昨天晚上我特意加班,准备了一下接受你今天的采访,因为跟何老师非常熟悉,想说的话很多。”就这样,带着一份惊讶和感激开始了愉快的采访。

“要说何老师,我有一肚子的话。和何老师共事这么多年,他的很多事我都很了解,他做的很多小事都让我感动。何老师在讲台上的魅力不用我多说,从课堂上学生听课的状态就一目了然。但我今天主要想谈谈何老师不为人所熟知的一些事情。”于是,袁一星开始给我讲起了他眼中的何钟怡。作为学院的领导,袁一星眼中的何钟怡不但是一位传道授业的师者,更是一位具有战略眼光和敏锐洞察力的智者。

在2000年合校以前,何钟怡曾任哈建大校长。也许正是这样的经历,使何钟怡具有袁一星眼中的智者本色——把握学科建设的方向,对学院和学校的发展、决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首先体现在何钟怡引领、决策和推动“大事”的能力上。何钟怡从教近半个世纪,担任过领导职务,又曾在哈佛大学进修,见多识广,在很多重大问题上具有战略性的眼光和决断能力。何钟怡博览群书,知识面极广又善于思考,活学活用,总是能从纷繁复杂中凝炼出问题的关键和焦点。这一点袁一星深有感触。何钟怡患有哮喘病,因为坚持上课不肯到医院治疗,哮喘越来越严重。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何钟怡也会戴着口罩到院里参加学科研讨会,因为他始终放不下专业和学科的未来定位与发展。有段时间,何钟怡的病严重到即使戴着口罩也不能出门的时候,他就打电话邀请袁一星书记和院长到他的家里与他们探讨学院和专业的建设。

“何老师业务水平高,威信也高,但是他的办公室和家里都是最简单的。在何老师担任副校长时,我们院的一位老师还遇见过何老师大热天到北京出差时还在挤公交车。”袁一星随意提起的一件件小事让我对这位书记眼中的智者更添了一份敬意。“何老师除了上课,考虑最多的就是学科、专业乃至全院发展的大事,他虽然已经进入古稀之年,但思想却很超前,经常介绍国外先进的办学经验给我们。所以,很多生活细节上的小事他根本顾不上。”

何钟怡当年是从助教破格提升为副教授、后又破格提升为教授的,多年来由于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谦和的处世之道获得了很多的荣誉和头衔,但身边所有人在这位令人尊重和敬佩的老先生的身上却完全看不到一点特殊,反倒是更添了一种平和与从容。P1-5

序言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重要讲话,阐述了引发广泛共鸣的“中国梦”话题。他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中国梦是中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梦想,无论是小小的心愿,还是宏伟的蓝图,梦想让我们与众不同,让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能够屹立于世界之林。

在哈工大,就有这么一群敢于有梦、勤于追梦、善于圆梦的“追梦人”,他们坚信有梦想的青春才有激情,有梦想的人生才有意义。本书收录了近年来哈工大校园里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迹。他们中有把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的哈工大“八百壮士”的杰出代表,有数十年如一日坚守理想刻苦攻关的专家学者和科研团队,有在教育教学一线默默工作的教师和学生工作者,有在科技创新中取得突出成绩的科研达人,有甘于奉献、倾情支教的志愿者个人和团队,有自强不息、不畏苦难的青年学子,有在校期间从戎报国的入伍大学生……他们为梦想执著追求的精神,是哈工大精神的体现,是哈工大人品格的闪光。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党校、团校辅助读物,也可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辅导材料。

本书由哈工大党委宣传部和校报编辑部联合编撰,由哈工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计划资助出版。在编撰过程中,本书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各相关单位领导的关心与支持,得到了多位被访者和作者的帮助与配合。在此,向所有支持本书编撰、出版的师生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写水平有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编者

2014年9月2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哈工大追梦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曹云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0349459
开本 16开
页数 2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14-10-01
首版时间 2014-10-01
印刷时间 2014-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58
CIP核字 2014217351
中图分类号 K825.46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28
161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6: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