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尼加拉/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
内容 | 内容推荐 格尔茨在本书中以个案研究的形式描绘了东南亚历史上曾经存在的一种国家形态,并将它与近代以来的现代国家形态和理念交相映照。他沿着马克斯·韦伯式的理路,从历史资料和田野经验中建构了一种“剧场”式的国家形态:各种大大小小的国王以自身的地位、礼仪和形象为根基,营造出相应的国家形象,其中疆界等现代国家中的关键因素反而不是那么核心的问题。格尔茨并不打算否定权谋、剥削、军事、暴力等因素,而是在承认这些因素都在国家建构中发挥作用的同时,更偏重于指出现代政治学中对身份、人观、仪式等重要方面的忽视。现代国家同样也存在上述维度,只不过由于研究者身在庐山之中,这种国家的“符号学”体系被大大遮蔽了。在拓展我们对现代国家的理解方面,《尼加拉》已经做出了足够重要的贡献,甚至可以说,作为一种完整的国家“类型”,尼加拉已经烟消云散,但作为一种形象,它至今仍然活着。 作者简介 克利福德·格尔茨,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解释人类学的提出者。曾担任芝加哥大学人类学教授、普林斯顿高等科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教师。其主要学术成就在于,对摩洛哥和印尼爪哇、巴厘岛等地的社会文化做了深入的田野调查研究。他对文化概念的诠释,影响超出人类学,及于社会学、文化史、文化研究等方面。其代表著作有:《文化的解释》《地方知识:解释人类学论文集》《烛幽之光:哲学问题的人类学省思》等。 目录 序 导论:巴厘和历史方法 第一章 政治定义:秩序的源头 典范中心的神话 地理与权力制衡 第二章 政治机体:统治阶级的内部组织 继嗣集团和衰降型地位 门客关系 联盟 第三章 政治机体:村落与国家 村落政体 庄头制 水利灌溉的政治学 商业形式 第四章 政治表述:壮景与庆典 权力的象征机制 作为庙宇的宫殿 火葬和地位之争 结论:巴厘与政治理论 注释 词汇表 参考文献 索引 重译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尼加拉/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克利福德·格尔茨 |
译者 | 译者:赵丙祥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21090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1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23-04-01 |
首版时间 | 2023-04-01 |
印刷时间 | 2023-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40 |
CIP核字 | 2022079434 |
中图分类号 | K342.8 |
丛书名 | |
印张 | 1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2 |
宽 | 14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