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蒋介石的第一文胆陈布雷(修订版)
内容
编辑推荐

陈布雷是民国历史上一个具有神秘性和争议性的人物。年轻时,他以“迷津唤不醒,请作布雷鸣”的如椽之笔,横扫千军如卷席。中年后步入官场,成为蒋介石的文胆及谋士。他为人谨慎,对蒋介石或同僚总是恭敬有加,并且,廉洁自律,不拉帮结派,不贪污腐败,被蒋介石称为“完人”。他为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艰危和种种腐败状态忧伤不已,自己无法支撑住将倾的大厦,悲愤交加,只能走向悲剧的结局。

由王泰栋编著的《蒋介石的第一文胆陈布雷》为你解读一代“文胆”传奇人生,剖析古今“完人”真正死因!

内容推荐

陈布雷(1890-1948年)浙江慈溪人。原名陈训恩,号畏垒,字彦及。早年就读于浙江省立第四中学(即今日的浙江省宁波中学),后转入宁波效实中学(即今日的宁波市效实中学),1911年毕业于浙江高等学校(即今日的浙江大学)。同年在上海《天铎报》作记者。1912年3月加入同盟会。1912-1920年在宁波效实中学,宁波师范学校等校任教。1920年赴上海,先在商务印书馆编译《韦氏大学字典》,后任《商报》主编。1927年加入国民党。历任浙江省政府秘书长、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时事新报》主编、国民政府教育部副部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等职。1935年后历任蒋介石侍从室第二处主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副秘书长、代理秘书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秘书长、最高国防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长期为蒋介石草拟文件。1948年11月13日在南京自杀。安葬于杭州市九溪社区上海市总工会疗养院号楼东邻。

《蒋介石的第一文胆陈布雷》解读一代“文胆”传奇人生,剖析古今“完人”真正死因!

《蒋介石的第一文胆陈布雷》由王泰栋编著。

目录

一点感想(代序)

陈布雷日记解读(代序)

第一章 陈布雷自杀之谜

 一、是心脏病突发吗?

 二、为什么自杀?

 三、陈立夫的来电

 四、一束遗书见真情

 五、“要死得清清白白”

 六、“布雷先生完了!”

 七、“遂其澹泊之志”

 八、蒋介石痛失“文胆”

第二章 陈布雷秘书和副官的回忆

 一、遗书的公开发表

 二、“公以处事、诚以待人”

 三、平易近人,但也有亲有疏

 四、陈布雷的最后一段日子

 五、陈布雷的最后一句话——“让我安静些!”

 六、蒋介石大吃一惊前来诀别

第三章 心力憔悴只有一死

 一、友人和妻子回忆

 二、55年后,周宏涛的一段口述

 三、是否向蒋介石忠谏过?

第四章 陈布雷的家乡——孝慈之乡,文化之乡

 一、孝慈之乡

 二、文化之乡

第五章 陈布雷的家庭

 一、母亡父逝,长子代父

 二、陈布雷治家

 三、陈布雷嫡亲同胞兄弟姐妹

 四、“兄教弟学”——大哥陈屺怀对陈布雷的影响至深

第六章 陈布雷从启蒙到浙高

 一、启蒙——四书五经与新式教育并举

 二、从背榜到府试第一名

 三、慈湖之畔覆满同志社

 四、洪佛矢暮年识英才

 五、甬江——退学

 六、西子湖畔——杭高

第七章 陈布雷热爱新闻事业

 一、陈布雷以学生一封爱国之信公布于《天铎报》

 二、走进《天铎报》响应武昌起义,《谈鄂》十篇

 三、为孙中山大总统译“告友邦人士书”首刊《天铎报》

 四、进《商报》撰评论

 五、倒军阀,争主权,陈畏垒倡“全民革命”

 六、“在北惟颜旨微,在南惟陈畏垒”

 七、加入《时事新报》锐气大减

第八章 陈布雷也喜欢教书

 一、陈布雷执教效实中学

 二、任效实中学校长

 三、兼任宁波四中教职

第九章 陈布雷与蒋介石(上)——书生从政

 一、南昌见蒋

 二、蒋介石第一次下野——陈布雷回乡小住

 三、居乡忆旧惟正统

 四、“只愿任先生的私人秘书

 五、北平祭告孙总理

 六、浙江省教育厅长——西湖博览会

 七、在杭州举行的第一次全国运动会

 八、蒋介石兼教育部长——陈布雷当次长

 九、国民党中宣部副部长——官非宜解

 十、“敌乎?友乎?”

 十一、侍从室与陈布雷

 十二、随蒋巡视川、黔、滇

 十三、杨永泰之自负与陈布雷之谦诚

 十四、陈布雷侍从室以外之工作——收集国内外和各省资料

 十五、陈布雷随蒋介石到云、贵、川之另一收获——搜寻遗闻轶事

 十六、陈布雷心系灾民与自省

 十七、陈布雷之亲情与乡情

 十八、两广事变——《报国与思亲》

 十九、西安事变——陈布雷忧愤交集

 二十、陈布雷在西安事变中大造舆论

 二十一、编写《西安半月记》,陈布雷绞尽脑汁

 二十二、陈布雷编《西安半月记》之谜

 二十三、陈布雷又萌引退之念

第十章 陈布雷与蒋介石(中)——八年抗战

 一、在病痛和苦痛中决计随蒋抗日

 二、庐山谈话会——《最后关头》

 三、关于日本“帝国之花”南造云子谋刺蒋介石事件与陈布雷

 四、南京撤出前陈布雷之忧愤

 五、在武汉——最高国防委员会

 六、《抗战周年纪念告全国军民书》

 七、在日机轰炸下的陈布雷

 八、在武汉抗战中陈布雷爱国之心未息

 九、夜探汪精卫

 十、陈布雷在陪都第一年

 十一、在重庆时的蒋介石与陈布雷

 十二、“宁静致远澹泊明志”

 十三、在反共与诱降的逆流中

 十四、党内有党,派中有派

 十五、陈布雷撰文电加强与西方各国联系

 十六、陈布雷痛悼张季鸾

 十七、陈布雷对子女、家乡情钟万千

 十八、陷入痛苦与矛盾之中不能自拔

 十九、为孔祥熙案向参政会做说客

 二十、陈布雷感到写文章 “难乎其难”

 二十一、陈布雷心病已重

 二十二、陪都前四年生活点滴

 二十三、《三民主义半月刊)

 二十四、破虏靖烽烟

 二十五、陈布雷对开罗会议的报道处理

 二十六、陈布雷日记见证蒋介石与史迪威、罗斯福关系

 二十七、陈布雷与蒋介石之君臣关系

 二十八、陈布雷已有及早引退与隐遁之想

 二十九、陈布雷眼中的各种人物

 三十、陈布雷对儿女与家乡之情

第十一章 陈布雷与蒋介石(下)——油尽灯枯

 一、“此树婆婆生意尽矣”

 二、“抗战胜利大突然了”

 三、抗战胜利陈布雷竞连呼“奈何奈何”

 四、陈布雷深感经济之严重压迫拟专心编纂

 五、陈布雷感到进退都无是处,皆所自造“命也乎”

 六、告别山城依依不舍

 七、“笔啊!笔啊!”

 八、撰写文告只是拼凑而已

 九、陈布雷的治心之要

 十、陈布雷嫁长女细儿与故乡之行

 十一、主人衣锦还乡——修家谱

 十二、“从一而终”

 十三、庙廊山林之思

 十四、“殷忧无限”与“无可言说”?

 十五、在庐山休养两月此心郁结无从排遣

 十六、“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

 十七、国民大会物价狂跳谣言四起

 十八、无法回天

 十九、“瓶之倾兮,惟垒之耻”

 二十、“孰有过于父子见解相背驰也”

 二十一、“怅念时局,百感交集”,死前日记,剖露心迹

 二十二、11月11日最后一篇日记及12日夜之杂记

第十二章 陈布雷与郭沫若

 一、两位才子

 二、人才难得

 三、蒋介石两次单独召见郭沫若

 四、在重庆的一次官邸小宴上

 五、“相惜文心脉脉通”

第十三章 陈布雷与邵力子、张治中

 一、私谊笃好和“仕隐”箴言

 二、不啻骨肉之情

第十四章 陈布雷与沙文若

 一、同乡同门之间

 二、从政乎?从文乎?

 三、沙文若见蒋介石

 四、编纂《武岭蒋氏宗谱》

 五、陈布雷自杀前与老同学之间谈心

第十五章 陈布雷与陈立夫、陶希圣、张其昀

 一、一次胁迫

 二、重才轻德

 三、一个政治书生

第十六章 陈布雷与程沧波和青年记者

 一、程沧波回忆陈布雷——无法解忧

 二、黄萍荪夜访陈布雷

第十七章 陈布雷与故旧

 一、邵裴子——终身不忘的恩师

 二、陈布雷与张任天——“民亦劳止,讫可小息”

第十八章 陈布雷与同胞兄弟

 一、长子代父

 二、“总算没有辜负先父临终嘱咐!”

 三、弟妹皆受高等教育

第十九章 陈布雷和夫人王允默

 一、洁身自好,爱情专一

 二、一介书生先夫子

 三、“君之于我,犹如明灯”

第二十章 陈布雷和女儿陈琏——两代悲歌

 一、陈布雷对八个了女说——保持清白家风

 二、陈布雷为什么最疼爱怜儿——陈琏

 三、怜儿在外婆的娇宠下长大了,陈布雷心怀内疚

 四、五婶和七叔对陈琏的影响

 五、陈琏第一次认识父亲的软弱和矛盾

 六、1939年7月——陈琏秘密加入共产党

 七、陈琏和袁永熙都是跨过“门槛”的热血青年

 八、陈布雷对陈琏说,希望不要公开同他树立起两面对立的旗帜

 九、皖南事变,袁永熙和陈琏奉命隐蔽到滇南农村

 十、邓大姐对袁永熙说:“还是把陈琏找回来,留在她父亲身边可靠。”

 十一、陈布雷伤心之至,在云南报纸上登出了寻女启事

 十二、陈布雷无法说服女儿,只好说:“家里不谈政治”

 十三、陈布雷指导女儿写历史论文“论魏征”

 十四、爱国人人有责,父女两是一致的,但是

 十五、父女之间见解终不能一致

 十六、陈布雷同意陈琏与袁永熙结婚

 十七、蜜月刚过,陈琏与袁永熙被捕

 十八、陈布雷把女儿和女婿保释出来

 十九、陈布雷日记,劝怜儿“殊苦无术”

 二十、陈布雷自杀前亲人中见最后一面的是女婿袁永熙

 二十一、归心如箭,陈琏与袁永熙由表妹郁文陪同北上

 二十二、陈布雷和陈琏父女俩各自忠于自己的信仰,却走上了同一条自尽的路

 二十三、两代悲歌

附:陈布雷(1890—1948)年表

后记

试读章节

宋美龄在陶希圣的陪同下也上楼来了,她穿着黑丝绒旗袍,步履沉重。走到陈布雷遗体旁,看见陈布雷那蜡黄干枯的脸,不由得闭上了眼睛。她的两只手颤抖着合了起来,摆到了自己胸前,她的嘴蠕动着,眼角里滴出几滴晶莹的泪珠。

她对站在床旁的王允默和陈琏说:“陈先生不幸逝世,我代表总统向你们表示慰问。”

王允默轻声凄然道:“谢谢夫人,谢谢总统。”

陶希圣说:“陈夫人,总统的意思,对陈故中委拟举行国葬……”

王允默倒是颇能体会陈布雷之遗愿的,她缓缓地道:

“先夫不幸谢世,允默哀痛昏迷,方寸已乱,身后各事,幸赖诸先生协助,情高谊厚,慰激无极。”这个身材矮小、外貌不扬的妇女确是很有文才。“惟思先夫一生尽瘁国事,衷心惟以国家人民为念,而立身处世,尤向崇俭朴澹泊,故丧葬诸事,深望能体其遗志,力求节约……”

“有什么困难,你尽管来找我,我们会帮助解决。”宋美龄的上海官话讲得很动听。“这也是总统的意思。”

“谢谢夫人和总统的好意,”王允默的宁波官话也讲得很流利,“先夫生前因爱杭州山水之秀,曾于范庄附近购地一方,并有终老西湖之想。故长眠之地,似宜择定杭州,并即在该地筑造一普通平民之简单墓穴,碑刻‘慈溪陈布雷先生之墓’,不必镌刻职衔,亦所以遂其平生澹泊之志。先夫生前遗言谓,书生报国,恨无建树,且今日国家变乱,人民流离失所,更何忍糜费国家金钱以为一身荣哀。故国葬和公葬之议,务祈夫人及诸先生婉为解释辞谢。”

宋美龄回去给蒋介石讲了王允默的态度,蒋介石在房内踱了几圈,他一边踱步,一边思潮翻滚,自从戴笠死后,他又一次感到若有所失。他对这个追随他20多年,日日夜夜为他起草文稿,忠心耿耿,又是一尘不染的人的死去,确感如失左右手。他不禁提起了发抖的手,战战兢兢地写了一幅横匾:“当代完人”。

八、蒋介石痛失“文胆”

陈布雷究竟是心脏病发作还是自杀,新闻媒体上逐步明朗化了,而且蒋介石一定坚持要国葬、公祭,做足了文章,一方面他也出于真心,一方面是以此安定人心。

南京《中央日报》在陈自杀后有一篇社论已经点明了:

悼念陈布雷先生

陈布雷先生逝世的消息,我们以新闻界一分子的资格,率先报道于社会,亦率先为文以致其哀悼之忱。布雷先生是新闻界的前辈,自许身国家从事政治之后。对于新闻界仍然是在关切,也仍然是在指导。在新闻界的同仁心目中,布雷先生之受钦敬,有影响,不是因为他在政治上地位之崇高,他并没有赫赫的官阶和职名,而是由于他有诚意、有热情、有远大的见解和深远的观察力,足为我们新闻事业从业者之明灯。

布雷先生在上海《商报》主持笔政,运用他如椽之笔,为国民革命作先驱,写成中国新闻学史上光明无比的一页。自此以后,二十余年来,他常在总裁蒋先生的左右,抗战八年之中,所有政治上的事务,几乎是荟萃于一身,承最高领袖之命以为处理。不知者往往以文笔之谨严而华缛,沉着而刘丽,称道布雷先生。知之者对于布雷先生功在国家而不居其名,尤致其无限的景仰。他的地位是政治中枢的里层,他的胸境和眼光却永远是学者的气度与客观的观点。他的生活更是书生的生活。他对于国事,怀抱着诚挚的责任心;却又保持着空灵的观察力。他处理政务,必使精神贯注到最后一个字。他撰写文章,必沥心力至最后一滴血。在布雷先生五十八寿辰之夕,他对二三亲友说道:“大家都说我能作文,其实我只是能尽心。”今日这样一位尽心国事的先进,离开了我们的国家,离开了我们的政治中枢,离开了我们新闻界,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都是不可弥补的损失。

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王安石说:“环顾其事无可忧,忧必在于天下。”布雷先生一家生活朴素,薄俸足以自给,实无可忧。他的思虑完全是为了总裁。他的忧劳,完全是为了国家。他是一个富于忧郁性的人。他的忧郁性完全是他沉重的责任心的产物。他久患失眠症,几乎每夜非服药不能入睡。这就是他心脏病的根源,也就是他责任心和忧郁性的成果。

今日中国继八年抗战之后,又进入艰苦无比的民族内战。政治中枢正需要布雷先生继八年抗战之后,再度贡献其心力。但是布雷先生竟然为国尽瘁。以逝世闻。我们是国民一分子,既不胜其惋惜;我们是新闻界一分子,尤不胜其哀悼。谨为文如右,以代哀挽之词。

陈的遗体当日移人中国殡仪馆。15日申时大殓。报导说:“中国殡仪馆‘崇敬堂’内,是日充满悲凉气氛。故中委陈布雷先生遗体即于四壁素联、鲜花成丛之灵堂内举行大殓。蒋总统偕夫人于上午十一时步入灵堂,亲临吊唁。总统在陈故委员遗像前,为渠二十多年来之知己,默念约一分钟,始缓缓退出。总统并挽‘当代完人’横匾一幅,悬挂灵堂上端。蒋夫人献花二束。P28-29

序言

一点感想(代序)

毛翼虎

王泰栋同志以其所撰之《陈布雷大传》给我看,他是一位有心人,为写此传,下了不少工夫,费了大量心血。几经修订,庶成此稿。我通读以后,不禁思绪万千,感触多端。

布雷先生是我的宁波大同乡。忝属晚辈,虽少交往,但早年对他的文章道德,是颇为心仪的。1948年,我任立法院立法委员时,有机会得在南京识荆,曾多次偕同浙江同乡去看望他。他沉默寡言,谦恭有礼,使人有肃然起敬之感。有一次我问他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和形势,他用缓慢低沉的口气对我说:“力量”和“形势”两个词要分开来讲,论“力量”,国民党陆、海、空军优于共产党,问题在于“形势”这个词。他是看到总的趋势的。我和他最后一次晤面是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开会时,他一反常态,殷勤招呼,亲切握手。后来到他自杀的噩耗传来,我仿佛恍然感到他是在和人们告别。思想上的矛盾,精神上的痛苦,终于使他出此下策。

《陈布雷大传》资料丰富、真实。其实此书写的不仅是布雷先生个人,实际上反映了辛亥鼎革以迄新中国成立前四十年间的政局诸端,其问以布雷先生与蒋介石的关系为主轴加以叙述,兼及布雷先生与郭沫若、邵力子、张治中、沙文若(沙孟海)诸人,与同僚下属以及兄弟、妻子儿女间的种种关系。不仅可供了解布雷先生的为人处世,对当时的时代环境与历史背景的来龙去脉也不无重要的参考价值。作者的态度是实事求是的,总的来说,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我总感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是难的,像布雷先生这样的人尤难。因为写到他,就必然牵连到蒋介石和当时政局的方方面面。像作者这样用笔,如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就绝不可能。这只有在三中全会后批判了“左”的错误倾向和实现了拔乱反正与团结一切爱国力量的政策之后,才能解放思想,来写这样的文章。综观布雷先生的一生,他的廉洁操守是众所周知的,可惜由于未能体认政治立场之错误,造成金陵自殒的莫大悲剧。盖棺论定,我觉得他的一颗爱国之心从未泯灭。当祖国处于风雨飘摇、外侮侵凌之时,他奋其如椽之笔,于《天铎报》、《商报》以至抗日时期代蒋介石所拟的有些重要文告中,可以看到。当然他为蒋所拟文稿,亦多违心之论,这正是他最感痛苦的地方。他的死,是死于“士为知己者死”的封建观念,这是不可取的。

时代在前进。当前,新中国已巍然屹立于世界,再也不是以前那样任人宰割的旧中国了。国家稳定团结,改革开放形势大好。香港已经回归,洗雪了我百余年来的耻辱,更令人鼓舞。台湾尚未团圆,国家没有完全统一。但读了《陈布雷大传》,我觉得我们正是应该借鉴历史,接受教训,从团结奋斗振兴中华着眼,共促统一之威。不仅国共两党应该携手合作,在台湾的其他政党和炎黄子孙都应该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现正是中华民族重新振作奋发腾飞的契机,愿借以寄语在台国民党诸同仁和台湾同胞,希望大家能从祖国的统一大业出发,解脱旧的思想束缚,跳出小圈子的局限,共同携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子孙后代的幸福同创千秋功业!

1997年7月

后记

陈布雷先生世居浙江慈溪西乡官桥(现属余姚)。我忝为同乡,自幼即对布雷先生的大名和为人有所耳闻,私心敬仰其道德文章。

布雷先生在反对清朝封建统治、鼓吹辛亥革命;反对北洋军阀,支持北伐战争方面是起过积极作用的。他虽系一介书生,但他挥舞如椽巨笔,奋张挞伐,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著名于我国新闻界。他跟随蒋介石之后,也有前后两个阶段。1935年以前,布雷先生只是作为蒋的客卿,私心仍未能忘情于新闻或教育事业;在抗战中为蒋撰文动员抗日救国,发扬民族正气,亦发挥过一定作用。但布雷先生深受封建教育,欲报蒋“知遇之恩”,立场先已铸成大错;及解放战争大局已定,仍不能自拔,终至深感前途渺茫,“油尽灯枯”,自绝于世。布雷先生实为一旧时代之悲剧人物,其教训足以贻后人深思。

1956年,我从某些著作如《××春梦》中,看到对布雷先生的描写似有不确之处,1978年之后,见报刊中有布雷先生外甥翁泽永回忆记述舅父之生平,颇为中肯;及展诵翁老托人寄来之回忆文章,益觉其周详而切实。后来又得到台湾出版的《陈布雷先生传》,经布雷先生之弟训慈(叔谅)先生之订正甚详。于是萌发撰述布雷先生生平传略的愿望,七八年间寝馈于斯,查考解放前报纸所载布雷先生之遗文,及搜集、阅读有关资料,不下数十万言,经多方核对,数易其稿,乃成《蒋介石的国策顾问——陈布雷外史》一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于1987年7月出版,转眼间整整10年。10年来,我又陆续搜集到布雷先生亲属、故旧的回忆等珍贵史料,尤如邵力子、张治中、邵裴子、沙文若(沙孟海)、陈训慈、王允默、陈过等的有关记述,弥足珍贵。于是,我又据以重加修订,全书也由原来的7章改为15章,对原来几章的内容也作了补充,使之更为完善。有关照片,概由徐长康同志提供,并此说明,顺致深切谢意。书名《陈布雷传》,由东方出版社出版,发行国内外,国内外读者多有来信来电商榷者,大多数认为史料翔实,叙述客观公正,也有个别人持别种看法的。2004年年底,团结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张宏儒同志,在推出民国人物大传之同时,约我在《陈布雷传》基础上,扩充为《陈布雷大传》,提议可以参考陈布雷日记,说已与陈布雷之孙女陈重华女士联系,我于是和陈女士联系,并与陈布雷之二儿陈过老先生联系,承蒙陈过、陈重华父女两同意,遂亲赴杭州,借来陈布雷从1935年2月1日至1948年11月12日日记29大本,估计在150万字左右,详读了陈布雷先生用蝇头小楷书就的13年又十个月日记,心灵为之震动。以我原著《陈布雷传》(约21万字)为基础,扩充增加至45万字,经陈布雷先生日记印证和充实,自信这本《陈布雷大传》更进一步能反映陈布雷先生之悲剧的一生,特别是陈布雷的心灵独白,颇为真实、感人。同时承陈布雷先生之侄孙女陈明楞大姐指教,并提供资料、照片等,因此《大传》之面世,实有得于陈过、陈重华、陈明楞及陈绚文等先生和女士之帮助,非常感谢。如果说从1987年出版《陈布雷外史》至1997年出版《陈布雷传》至2006年出版《陈布雷大传》,已有18年时间了,3次出版,不断充实。《大传》已从《陈布雷传》增至45万字,内容、照片几乎增加一倍以上。对3家出版社的支持,一并致谢。本书所用资料虽务求翔实,叙述亦崇尚客观,力避偏颇,然限于作者水平,必有不逮之处,深盼读者明教,以便修正。

王泰栋

1997年5月记

2005年6月再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蒋介石的第一文胆陈布雷(修订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泰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2602540
开本 16开
页数 42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50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6
丛书名
印张 2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71
2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