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灵韵的寻回(当代河南城市文学研究)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城市文学进行综合研究的第一部学术专著。本书以当代河南文学为研究视点,通观其城市文学的发展脉络。通过重回文学现场,在解读文本、考释史实的基础上,本书剖析其间的地域属性、文化心理、精神气质、城与人的发展史。河南的城市文学不仅触及了城市文学的普遍性问题,也呈现出很多不同的地方经验,包括历史积淀、古都文化下的城市光影与气韵、现代化进程中特定的心灵状态。而通过挖掘文学与历史经验所寻回的“灵韵”,或许可以成为现代都市人走出内心困境的一把钥匙。 作者简介 魏华莹,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现任职于郑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曾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争鸣》《学术月刊》《南方文坛》《小说评论》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多篇被《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杂志全文转载。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何谓城市文学 一 当代城市文学界定 二 河南的城市文学传统 三 城市文学发展状况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初的城市书写 一 工业小说的城市书写 二 革命历史小说的城市记忆 三 新诗创作与新人问题 第三章 新时期的进城故事 一 城市文学的“复出” 二 《走出盆地》的精神简史 三 《城市白皮书》与《城的灯》 四 “城市逍遥”与困惑 五 故事之外的本事 第四章 现代性的生活与生存 一 从《一地鸡毛》说起 二 报告文学之郑州商战 三 《软弱》的大多数 四 “我的生活质量”问题 五 《我是真的热爱你》与《紫蔷薇影楼》 第五章 城市历史的记忆与认同 一 开封城的文学考古 二 《老杂拌儿》的郑州往事 三 洛阳的历史风情 四 图文记忆与文化怀旧 第六章 家族小说的世纪回望 一 《第二十幕》与南阳织造 二 《李氏家族》与《河洛图》 三 《大瓷商》与豫商精神 四 《远去的驿站》的家族传奇 第七章 欲望化的城市景观 一 房子的问题 二 都市情感新状态 三 《欲望》与突围的可能 四 想象的共同体与特殊性 第八章 寻找一种观看方法 一 《吃瓜时代的儿女们》 二 游荡者与《雀儿问答》 三 《化成喻》的幻城 四 城市化、老龄化与婚恋观 五 新兴的城市景观 第九章 走进城市内部 一 《找不着北》的城市边缘人 二 “七厅八处”的官场生态 三 “无关风月”的故事 四 《巨翅白鸟》的都市异人 五 “如影随形”的人生 六 “漂泊者”的异乡之旅 第十章 浪漫诗学的多样形态 一 《半凋零》的朋友们 二 《模糊》与革命时代追忆 三 《应物兄》与知识分子状态 四 《草木篇》与世道文心 五 诗性的城市叙述 第十一章 城市如何成为一种文学气质 一 《平原客》的土与洋 二 《藏珠记》的重与轻 三 《大河之上》的重构城市地图 四 《省府前街》的城市传奇 五 《黄河故事》的多重讲述 六 《风起洛阳》与《梦华录》的文化景观 结语 灵韵的寻回及新的阅读期待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灵韵的寻回(当代河南城市文学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魏华莹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271802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1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8 |
出版时间 | 2023-06-01 |
首版时间 | 2023-06-01 |
印刷时间 | 2023-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12 |
CIP核字 | 2023065456 |
中图分类号 | I209.961 |
丛书名 | |
印张 | 1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1 |
宽 | 169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