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元典伦理与文明互鉴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在文明互鉴的视域下,从多个维度对两种伦理范型的历史渊源、时代背景、体系架构、基础、原则、内容、特征、嬗变历程、传承影响、当代价值等进行全方位的比较研究。综合运用经典诠释、比较、系统分析等研究方法,纵向上对问题进行详细的追书、梳理、归纳、总括,横向上对二者展开对比,厘定异同,分清个性和共性,最后找出可供互补、借鉴的资源。二者互鉴,有助于获得价值重塑和道德重建的文化资源,对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构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作者简介 谢桂山,山东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博士,山东省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山东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担任山东省法学会副会长,兼任山东省党内法规研究会、山东省立法研究会、山东省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法治保障研究基地副主任,山东省戒毒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省人大立法顾问,山东省政法智库专家。主要从事法学理论、地方法治、哲学等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5项、其他省部级项目40余项、智库报告16项。出版专著4部、编著十余部。 目录 绪论 一 文明互鉴 二 研究意义 三 内容目标 四 思路方法 第一章 问题与溯源 一 文献范围 二 学科沿革 三 文献综述 四 研究成果 第二章 本源与原则 一 道德起源与本质 二 道德价值与原则 三 爱与仁的比较分析 第三章 律法与礼 一 律法与礼的界定 二 律法与礼的渊源 三 律法与礼的内容结构 四 律法与礼的基本特征 五 律法与礼的文化意象 六 律法与礼的差异 第四章 契约与伦理 一 律法之契约思想 二 礼之契约思想 三 契约伦理比较 第五章 生态伦理 一 生态危机与生态伦理 二 “创造”之生态伦理 三 “创造”与“生生”伦理之相通性 四 “创造”与“生生”伦理之相异性 第六章 社会伦理 一 犹太选民伦理 二 先秦儒家角色伦理 三 选民伦理与角色伦理比较 第七章 家庭伦理 一 犹太家庭观及其伦理 二 儒家家庭观及其伦理 三 家庭伦理比较 第八章 慈善伦理 一 慈善与慈善伦理 二 犹太慈善伦理思想 三 先秦儒家慈善伦理思想 四 慈善伦理比较 五 慈善伦理创新与转化 第九章 经济伦理 一 犹太经济伦理 二 先秦儒家经济伦理 三 经济伦理比较 结语 一 文明互鉴的必要性 二 两种伦理模式的定位 三 两种伦理模式比较的学术价值 四 两种伦理模式比较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元典伦理与文明互鉴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谢桂山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272345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8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3 |
出版时间 | 2023-08-01 |
首版时间 | 2023-08-01 |
印刷时间 | 2023-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52 |
CIP核字 | 2023144753 |
中图分类号 | B82-092 |
丛书名 | |
印张 | 1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