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胡椒的全球史(财富冒险与殖民)
内容
内容推荐
看似不起眼的胡椒,却是家家餐桌必备。在中世纪时,更是欧洲达官显贵们的最爱、财富与地位的象征。黑胡椒原产于印度,距离欧洲各港口有十万八千里之远,取之向来不易。商人们对其供应来源不遗余力的追寻,成为世界史上一股重要的推动力量,促成全球贸易的兴起,重新划定了世界经济版图。
以印度洋各岛屿为中心,玛乔丽·谢弗生动地描绘了胡椒传入欧洲、亚洲和美洲的故事。中国长期是胡椒的消费大国,郑和下西洋就曾多次造访胡椒港;葡萄牙探险家达伽马为寻找辛辣的香料,开辟了从欧洲到印度的海上贸易路线;亚齐国王为欧洲来客举办水中飨宴和斗象竞赛,极尽奢华;为控制胡椒贸易,英国与荷兰两家东印度公司相继成立,在亚洲的几乎每一处港口展开竞争;较晚加入竞争的美国,靠胡椒贸易的利润充实了国库。围绕小小胡椒,一部纷繁的贸易史就此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初见胡椒
第二章 香料之王
第三章 灵药与信徒
第四章 披金戴银的亚洲象
第五章 英国人入侵
第六章 荷兰人恐怖统治
第七章 美国人武装介入
第八章 无穷尽的动物
第九章 胡椒入药
结语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导语
★一本有味道的世界史
对胡椒味道的迷恋,让西方国家大力支持海外探险,开拓水上贸易线路。富饶东方奢华的飨宴和异域风情,吸引欧洲的冒险家九死一生、远渡重洋,沿途的企鹅、海龟、渡渡鸟,都成为他们的盘中餐。这场追寻财富的探险就像他们追寻的香料一样,辛辣、刺激。
★一粒胡椒,窥探400年帝国扩张
从达伽马开启欧洲到印度的海上线路、郑和下西洋多次到达胡椒港,到英国、荷兰相继在东南亚建立殖民地,再到美国建国初期依靠香料贸易充实国库,胡椒的流通见证了大航海时代帝国的崛起与世界贸易的发展。
★跨学科、多角度,以胡椒为轴的知识串烧
中世纪时,胡椒被用来当嫁妆;王公贵族靠食物中香料味道的浓郁程度彰显地位;新加坡港的开建、第一家股份公司的成立、耶鲁大学的建校,也都和胡椒贸易脱不了干系。散落全书的“冷”知识,为你带来惊喜不断的阅读体验。
书评(媒体评论)
为追逐这种干瘪而辛辣的浆果,历史以我们想
象不到的方式改变,其中涉及千辛万苦的远航、国
家贸易、各地的奇风异俗,也有探险、残暴、疾病
和反叛,当然更少不了突出的人物。
——马克·彭德格拉斯特(Mark Pendergrast
),《左手咖啡,右手世界》作者
本书不仅是一部关于调味品的故事,而且以优
美的文采,讲述了在全球贸易真正开启之时,极为
吸引人的探险和商业故事,并特别着墨于其对文化
和环境的影响。
——戴维·奥辛斯基(David Oshinsky),普
利策奖得主,《他们应当行走》作者
本书研究得十分详尽,但是简明易读。……我
们每天不假思索吃进肚里的这种调味料,其实是历
史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沃尔夫冈·西维尔布希(Wolfgang
Schivelbusch),《味觉乐园》作者
精彩页
第一章 初见胡椒(选摘)
胡椒这种香料在人类历史上大多取之不易,因此成为世界史上一股重要的力量。黑胡椒原产于印度,距欧洲各港口有十万八千里之远。欧洲人必须找到胡椒的供应来源,他们不遗余力地追寻,促成全球贸易的兴起。
胡椒在植物界好比引起特洛伊战争的美女海伦,有众多船只为它而起航。这种热带藤蔓植物所结的辛辣果实,不过是表皮皱皱的一颗小小香料,却把欧洲拖出发展迟缓的中世纪,带进国际化的印度洋贸易网。尽管也有其他外来香料为西方世界所爱,但是没有一个像胡椒那么普及,也没有一个对世界史的影响比胡椒来得大。
千百年来,胡椒几乎已成为所有文化中的烹调原料。像是印度的胡椒鸡和胡椒虾、法国的黑胡椒牛排、意大利的白胡椒绵羊奶酪、德国的胡椒饼干,至于会用到胡椒的混合香料也多达数十种,包括最著名的法国混合四香料及印度综合香料马萨拉。肉类和芝士几乎都借重胡椒来提味,它也可以为甜点和水果的味道画龙点睛。胡椒是香料中的突击队,勇于冲锋陷阵,不甘于只给人细微清淡的口感。
没有人知道是谁第一口尝了胡椒籽,并且认定把它撒在肉上或是加进炖煮的蔬菜里,味道会很棒;不过西方最早在餐食里少不了胡椒的显然是古罗马人。胡椒之所以享有盛名,调味只是部分原因,它对健康的功用同样重要。在罗马帝国时代,胡椒有如现代的阿司匹林,人们认为它是治疗各种疼痛及众多其他症状的万灵丹。当时如果有人咳嗽、发烧或遭毒蛇咬伤,常见的疗法就是喝掺有少量胡椒的药水或是擦胡椒药膏。公元1世纪时的希腊名医狄奥斯科里季斯(Dioscorides),生于罗马皇帝尼禄时代,曾著有一本药草指南,直到16世纪仍被当作参考资料。他称赞胡椒功效强大:“各种胡椒都有的效用……是驱寒、利尿、促进消化、排气、缓解、明目。”
狄奥斯科里季斯影响了后世代代的医生。他建议在饮料或药膏中加入胡椒,以缓解因发烧引起的颤抖、治疗有毒动物的咬伤、抑制咳嗽以及“各种胸部疾病,可以舔食,或是饮用”。他说,把胡椒和葡萄干一起嚼食,可以“帮助排出头部的稀痰”,和“月桂树”的叶子一起饮用,可以“消除持续疼痛,使之舒缓不少,与酱料混合可以帮助消化”。胡椒与硝石混合,甚至可以消除“硬斑病”及其他的皮肤疾病。
最早相信胡椒药效万能的恐怕不是古罗马人。在罗马大帆船横渡印度洋之前很久,希腊人、中国人和南亚人便已懂得将胡椒入药,治疗种种症状。深信胡椒用途广泛的证据,见于有3000多年历史的印度阿育吠陀医术中。黑胡椒的梵文写作maricha或marica,意指能够解毒,也能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缓解疼痛,治疗感冒、咳嗽及间歇性发烧等等。
在中世纪欧洲,胡椒不但是不可或缺的烹饪调料,也是药材贸易的要角,它常被当作药物提及就是明证。1588年在英格兰发表的一篇文章提到,混合三种胡椒而成的Diatrion piperon,以帮助“消化、消除胀气、驱除胃寒,但不致造成肝热或血热”著称,“此乃该药物专属之特性”;1596年在英格兰出版的一本书指出,胡椒“有益脑部健康”;另一本次年出版的书建议单独使用胡椒或与别种成分混合,可医治从头痛、胀气,到麻风病引起的脸部溃疡和肿块等不适。甚至进入17世纪后,撰写药草指南的博物学家,为取得有关亚洲植物的信息,仍然十分仰赖古希腊和罗马的资料。
这些约400年前认定的胡椒属性,有不少在今天看来显得怪异,但是研究胡椒的现代科学家发现它确实有益于人类健康。在亚洲,特别是印度,胡椒仍有多种医药用途。假如科学研究持续有所进展,胡椒说不定有一天也会在西方医学上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在治疗癌症和其他致命疾病方面。
黑胡椒在中世纪时已声名远播,是富贵人家的必备之物,有钱人趋之若鹜。当时皇亲国戚宅第中珍藏的胡椒有专人看守,富人则是私藏在隐秘的橱柜里。用胡椒入菜是少数人的特权,美味的菜肴必得放大量胡椒,用量大到现代人或许会觉得胃受不了。不过对当时的大多数人而言,胡椒太过昂贵。1439年时,一磅胡椒大约相当于英格兰人两天以上的工资。那时胡椒可以兑换金银,也实际用于支付工资和货款。当时一个常用的称谓Pfeffersack (意指胡椒麻袋),就是称呼靠胡椒买卖赚大钱的商人的。欧洲自产的香料品种不多,主要是番红花(也非常昂贵)和小茴香。
由于胡椒本身及随之而来的财富难以想象地诱人,因此激励欧洲各地人民不惜冒险,远渡重洋深入异域。胡椒的故事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登场的。15世纪时,欧洲人拼命寻找通往印度的纯海上航线,原因即在于此。他们虽然也很需要其他香料,但是开启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功臣正是胡椒。当时欧洲人希望绕开胡椒贸易的阿拉伯中间商,找到自己航行就能抵达亚洲的路线,好把丰厚的利润留在口袋里。哥伦布1492年的发现新大陆之旅,船上便带着胡椒籽。这是为了确保不论在哪里登陆,当地土著都能告知何处可以找到胡椒。
胡椒就像一块大磁铁,吸引着全世界驶向黑胡椒的产地:印度。不过欧洲人虽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胡椒的全球史(财富冒险与殖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玛乔丽·谢弗
译者 译者:顾淑馨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666062
开本 16开
页数 26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4
出版时间 2019-03-01
首版时间 2019-03-01
印刷时间 2023-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438
CIP核字 2019018587
中图分类号 K103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2
出版地 上海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5: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