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鼓浪屿研究(第17辑) |
内容 | 内容推荐 《鼓浪屿研究》是鼓浪屿国际研究中心于2015年创办的学术集刊,专注于鼓浪屿地方区域文化研究,从历史沿革、人物传记、侨乡发展、旅游产业、文献整理等方面对鼓浪屿的人文遗产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论述。此为第十七辑。本辑收入鼓浪屿研究原创论文16篇。本辑所收各篇围绕着海洋文明视野下的鼓浪屿,将鼓浪屿置于深远时空坐标观察与微观脉络肌理的解剖,从远景、中景、近景的宏观视野,从遗产价值研究体系与数字化等微观视角,对鼓浪屿进行全息视野和全新视角的解读。从远景来看,本辑作者首次提出“环南中国海”文化圈的形成,让鼓浪屿成为近现代南洋闽商的一块“飞地”的观点。中景将鼓浪屿拉入十六世纪至十八世纪的大航海时代,从外文文献所显示出西班牙等航海国家在鼓浪屿及厦门留下的一鳞半爪的痕迹,探讨鼓浪屿在大航海时代海洋贸易中的角色与作用。十九世纪中后期,荷兰六批汉译员在鼓浪屿的学习中文情况的首次披露,从一个侧面说明鼓浪屿不仅是近代西方文化的输入口,亦是中国文化的展示窗口和输出口,是鼓浪屿纳入融入世界海洋文化的重要叙事。十九世纪西方海事绘画的涌现,是这一叙事的具象补充,其本身亦有遗产价值。华侨群体研究与陈化成、吴瑞甫人物研究,为鼓浪屿作为国际社区与总部经济的描绘了细部内核与肌理。这是鼓浪屿的近景呈现。本辑同时兼顾鼓浪鼓浪屿当代问题的探讨,比如遗产价值研究体系与模型,数字学术视域下鼓浪屿特色文献资源开发与利用等等。 目录 “环南中国海”视野下的鼓浪屿 萧春雷 Examining Sino-Iberian Relations in the Far East: A Historical Study of the Xiamen Area 黄芷苍 寻找视觉遗产:十九世纪西方海事画中的厦门湾景观 张先清 鼓浪屿(1857—1898):荷兰早期汉学家成长的摇篮 张云江 1902—1945年鼓浪屿公共治理研究 姜韬 “海丝”背景下鼓浪屿华侨文化传承研究 郑文标 卢泽楷 马心怡 厦门作为通商口岸的三个历史时期 詹朝霞 略论侨批中的人文精神体现——以世界遗产地鼓浪屿为研究范畴 林恒立 鸦片战争与鼓浪屿“红毛海关”岩壁英文勒石 李立 李炎 林可胜先生事迹几点考据 梁忠军 试谈陈化成研究的几个问题 陈红秋 吴瑞甫先生年谱初稿(下) 谢泳 数字世界理论初探与数字资产构建的实操建议——以鼓浪屿为例 卢凌 数字学术视域下鼓浪屿特色文献资源开发与利用 陈娟 集美学校·闽南激励团·蓝玫瑰——佐藤春夫《南方纪行》中的中国近代 河野龙也 著 吴光辉 肖珊珊 译 全息视野 全新视角——学者解读海洋文明视野下的鼓浪屿 詹朝霞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鼓浪屿研究(第17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潘少銮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282418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0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1 |
出版时间 | 2023-09-01 |
首版时间 | 2023-09-01 |
印刷时间 | 2023-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92 |
CIP核字 | 2023165142 |
中图分类号 | C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3.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60 |
宽 | 185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