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明代老学研究
内容
内容推荐
综观明代老学研究现状,明代老学史和老学个案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不少成果,但对整个明代老学而言还远远不够,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来说,明代老学都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本书尝试以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展现明代老学发展演变历程及其与明代社会、思想的互动,客观评价明代老学在中国老学史、思想史与学术史中的地位。
作者简介
涂立贤,1986年出生,历史学博士,现为上海政法学院教师。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道家道教思想文化研究。在《学术界》《宗教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明代老学史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老学通史”明代卷等课题的研究。
目录
前言
一 明代老学研究的意义
二 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章 明代老学文献研究
第一节 明代老学文献一明前期老学文献
二 明中期老学文献
三 明后期老学文献
第二节 明代老学文献考辨
一 明代老学文献中的“侵权”现象
二 明代部分老学文献辨伪
第二章 明前期老学的沉寂
第一节 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
一 朱元璋《御注道德真经》中的为君之道
二 宋濂的老学观
三 一位道官的老学思想
第二节 程朱思想笼罩下的老学
一 科举指导思想的确立
二 《性理大全》中的“异端”
三 明前期科举中的老学观
第三节 老学沉寂中的变数
一 程朱思想统治地位的松动
二 黄润玉:“尊朱而不尽合于朱”
第三章 明中期老学的复兴
第一节 批判程朱思潮与老学复兴
一 由文趋道推动下的批判程朱思潮
二 薛蕙:明中期老学复兴的发端者
第二节 阳明学派的老学思想
一 阳明思想中的道家思辨方式
二 阳明学派的三教会通思想
三 阳明学派的内圣外王思想
第三节 阳明学批判者的老学思想
一 江门学派的老学观
二 气论学派的老学观
三 浙东学派的老学观
第四节 道教老学的衰微
一 明代道教管理政策
二 陆西星:“妙徼重玄之秘”
第四章 明后期老学的繁荣
第一节 官员的修身治国之道
一 救世良方
二 会通出世入世
三 浑同有无
四 性命兼修
第二节 文人学者的处世之道
一 明代老学的“世俗化”倾向
二 陈深:虚静纯朴
三 陈继儒:绝世无为
第三节 科举、宗教与老学
一 《老子》入科举势重难返
二 林兆恩“道一教三”的老学观
三 憨山德清会通佛老
第五章 明代官员群体注《老》现象
第一节 明代官员群体注《老》的原因
一 明代文人多从科举出
二 三教会通风气盛行
三 明代道教趋于世俗化
第二节 明代官员群体老学的特点
一 明代官员群体老学的阶段性特点
二 明代官员群体老学发展的空间特点
三 明代官员群体老学的解《老》宗旨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明代老学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涂立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2816524
开本 16开
页数 37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3
出版时间 2024-01-01
首版时间 2024-01-01
印刷时间 202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560
CIP核字 2023060680
中图分类号 B223.15
丛书名
印张 2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66
19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9:4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