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1980年代(小说六记)(精)/三联人文
内容
内容推荐
蔡翔通过文学重绘1980年代的社会转折与思想图景,提出“两个80年代”的说法:第一个80年代,围绕社会领域中的改革、启蒙、现代化等观念展开,由“伤痕文学”发端打开了诸多的写作领域,文学以现实主义手法依然拥有饱满的社会政治功能与历史使命。第二个80年代,源于对第一个80年代的反思与质疑,改革与现代化的发展主旋律既带来勃勃生机也带来问题与危机,在个体意识和内在自我日益凸显的同时,文化与文明问题也成为80年代中期之后的核心思想议题;现代主义悄然崛起,并由此诞生了“纯文学”观念,影响延续至今。
80年代末,新写实小说与王朔作品轮番登场,将80年代初期中国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变成“一地鸡毛”式的庸碌日常,他们以文学的方式消解了一个大时代的理想和价值,从而终结了80年代,开启了90年代。
作者简介
蔡翔
著名学者,文学批评家。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赴安徽固镇县杨庙公社插队务农,后历任上海三轮铸件厂工人,上海长新色织厂技校教师,《上海文学》杂志社编辑、执行副主编。2002年调入上海大学,任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事当代文学和文化的批评与研究工作,兼及散文随笔写作。代表作有《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1949—1966)》(2010)《神圣回忆》(1996)《日常生活的诗意消解》(1994)《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精神漫游》(1987)等。
目录
导论 “退后一步”与1980年代
第一章 小资产阶级是怎样被改写的——从《波动》到《晚霞消失的时候》
一 作者和作者背景
二 火车和空间
三 意象和物象
四 人物
结语
补记一
第二章 怎样才能成为小资产阶级——从《人生》到《平凡的世界》
一 高加林想要什么(一)
二 高加林想要什么(二)
三 高加林和土地
四 高加林和村庄
五 高加林和爱情(一)
六 高加林和爱情(二)
七 高加林进城
八 《平凡的世界》好像不太平凡
结语
补记二
第三章 “小日子”的政治、经济和美学想象——以《芙蓉镇》为例
一 先从“话说《芙蓉镇》谈起”
二 什么样的日子才算“小日子”
三 怎样才能过好“小日子”
四 《芙蓉镇》的“政治世界”
五 《芙蓉镇》的结尾
补记三
第四章 “小日子”和对“小日子”的反思——以《鲁班的子孙》为例
一 黄家沟的木匠铺为什么倒闭
二 老木匠
三 小木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四 穷人该如何描写
五 什么是理
六 批评家在说些什么
结语
补记四
第五章 工业化,还是去工业化——现代化在1980
一 为什么要写工厂
二 还是要从《乔厂长上任记》说起
三 新工人怎么管理
四 那么科学呢
五 作为意识形态的现代化
补记五
第六章 反1980年代的1980年代
一 释题
二 从反思到改革
三 现代派从形式创新开始
四 例外的作品
五 “知青一代”和寻根文学的崛起
六 先锋的出场
七 走向1990年代
结语
补记六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1980年代,新见频出,沉渣泛起。各种力量纠葛在一起,激进的、保守的,相互攻讦,又在合力打开一个新时代的大门。
1980年代,是当代中国历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年代,它预示了中国将重新进入“世界体系”。1980年代的结束,也宣告了20世纪的终结。
将文学史与社会史、思想史研究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部思想文本。70年代孕育,90年代结果,80年代花开两枝是启蒙的再续,也是反启蒙的肇始。
精彩页
有关新时期文学的起源问题,历来聚讼纷纭。随着《七十年代》的出版,一段尘封的历史被重新打开,晚近亦有文学史学者循着这一思路,将起源问题深入1970年代,而所举的例证,即有北岛(赵振开)的小说《波动》等。而在我看来,新时期文学很难找出单一的源头,勉强一点说,大概是某种“多源共生”的格局,而在这一格局中,北岛的《波动》的确占据着非常重要的起源性位置。这一起源,包括人物、叙事态度,尤其是因此确立的情感结构,经由《今天》杂志,再到后来的所谓“纯文学”,逐渐成为1980年代的主流叙事,并主导了尔后三十年的文学走向。究其核心,即是所谓“个人”的崛起,或者自我的发现。
但是,什么是“个人”,在文学,尤其是小说中,总还要结合具体的描写细加讨论,而在对《波动》的各种分析中,李陀的“小资产阶级”说尤为值得重视。他认为小资“实际上是要建立一种特定的价值系统的努力,其中又隐含着对某种新的生活方式/社会的强烈向往”,并且直言“女主人公肖凌就是个典型的小资,不过她是个文革时代的小资,是当代小资的一位前辈”。但是,这里仍有数点疑惑,第一,“小资产阶级”在现代中文的语境里,是一个语义相对含混的概念,有时候,它和生产资料的占有程度结合;有时候,它也指向个人的思想情感甚至教养和趣味、人格类型等,尤其在文学作品中。第二,在小说中,如果就思想,尤其是情感状态而言,谁是小资产阶级?肖凌/南珊,还是杨讯/李淮平?谁才是?第三,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波动》,或者《晚霞消失的时候》,是怎样改写了1950—1970年代当代文学中有关“小资产阶级”的描写,这样的改写意味着什么,尤其在思想史层面。
但是,李陀的意见仍然是重要的,里面包含着一个重要的思路,即如何将阶级关系的变动,引入“新时期文学”起源问题的讨论之中,而《波动》《晚霞消失的时候》这类小说的出现,则预言着一个阶级的崛起,这个阶级的崛起,将改变后来的社会结构,乃至思想结构。当然,这一切隐蔽在文本深处,也隐含在1970年代的社会无意识之中。
因此,我在以下的讨论中,将沿着李陀的思路进入,最后,我将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资产阶级,还是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
一 作者和作者背景
北岛的《波动》初稿写于1974年,1979年6—10月发表在《今天》第4—6期,署名艾珊。1981年,正式刊登于《长江文艺丛刊》第1期,署名赵振开。对比《今天》版和《长江文艺丛刊》版,后者删去“我只好摸出两块临走时妈妈塞在书包里的巧克力,放进嘴里”,其余未动。而据礼平(刘辉宣)自述,《晚霞消失的时候》写于1976年,应该是10月以后。1981年发表在《十月》第1期,所以,多种文学史著作均将其归入“文革”时期的“地下写作”。
在西方“新批评”的理论脉络中,“作者”的重要性日益下降,但是,对于中国当代文学而言,由于其尚未完成经典化,无论批评还是阅读,都很难完全摆脱经验制约,因此,引入“作者”的因素,对理解文本,仍然有一定的作用。而颇具戏剧性的是,北岛和礼平都毕业于北京四中,并在同一个班级。1两人之间,有共性,亦有差别,并导致二者的小说在叙事内涵上,既有相似性,差异性也很明显。
P1-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1980年代(小说六记)(精)/三联人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蔡翔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77882
开本 32开
页数 397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22
出版时间 2024-06-01
首版时间 2024-06-01
印刷时间 202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530
CIP核字 2024039737
中图分类号 I206.7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7
138
2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8: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