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贝拉的人生收官之作,吸收海量的生物学、人类学和历史学文献,继承自黑格尔、涂尔干和马克斯·韦伯以来的宗教研究传统,系统而博学地重构了历史中的宗教。
以距今一万年为上限,公元前第一个千年为下限,书中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人类早期文明至轴心时代的宗教演变,渐次讨论部落宗教,上古时代的宗教,以及轴心时代的以色列、古希腊、中国和古印度的宗教。
图书 | 人类进化中的宗教(从旧石器时代到轴心时代)(精)/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丛书 |
内容 | 内容推荐 罗伯特·贝拉的人生收官之作,吸收海量的生物学、人类学和历史学文献,继承自黑格尔、涂尔干和马克斯·韦伯以来的宗教研究传统,系统而博学地重构了历史中的宗教。 以距今一万年为上限,公元前第一个千年为下限,书中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人类早期文明至轴心时代的宗教演变,渐次讨论部落宗教,上古时代的宗教,以及轴心时代的以色列、古希腊、中国和古印度的宗教。 作者简介 孙尚扬,湖北洪湖人,北京大学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西文化、哲学、宗教交流史,中国基督教史,宗教社会学,以及中国哲学史(魏晋玄学及现代学术思想史)等。已出版著作:《利玛窦与徐光启》《基督教与明末儒学》《圣俗之间》《宗教社会学》《20世纪基督教哲学在中国》(与刘宗坤合著)、《一八四零年前的中国基督教》(与钟鸣旦合著)等,译著《启蒙的时代:十八世纪哲学家》《基督宗教》《原始宗教理论》等,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 目录 前言 鸣谢 第一章 宗教与实在 第二章 宗教与进化 第三章 部落宗教:意义的生产 第四章 从部落时代到上古时代的宗教:意义和权力 第五章 上古时代的宗教:神与王 第六章 轴心时代(一):导论与古以色列 第七章 轴心时代(二):古希腊 第八章 轴心时代(三):公元前第一个千年晚期的中国 第九章 轴心时代(四):古印度 第十章 结论 译后记 序言 历史之井深如许。 ——托马斯·曼:《约瑟 夫和他的兄弟们》 精神貌似快速发展的那 些时刻仍然在其当下的深处 归属于它,正如它已经在历 史中经历了所有这些时刻一 样,它也必须在当下再次经 历这些时刻。 ——黑格尔:《历史中的 理性》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 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孟子·万章下》 这是一部关于一个宏大 主题的大书。因此,向读者 解释一下本书为何如此篇幅 巨长(它本可以还长很多倍 ),提供一幅路线图,并且 回应一下那些可能会浮现在 一些读者脑海中的反对意见 ,乃是我义不容辞之事。借 引用上述三段文字,我将开 始解释我力图做些什么。 托马斯·曼在他的《约瑟 夫和他的兄弟们》一书开篇 第一句话使用的历史之井的 比喻,旋即由第二句话得到 补充:“难道我们不应该谓 之深不见底吗?”在以这几 句话开篇的漫长序幕中,显 而易见的是,当托马斯·曼 开始讲述一个可追溯至公元 前第二个千年的故事时,他 担心自己会无休止地跌入历 史,失去他为停止坠跌而伸 出手对边沿的抓握,反而不 断深入地骤然坠入那看似深 不见底的井里。除此之外, 他还为这样一个念头而颤栗 :完全陷入生物进化中那些 低于人类的深邃的裂缝之中 。临到序幕的末尾,他又全 神贯注于另外一种恐惧:历 史是死的,坠入历史即是走 向死亡。但是,他刚要写完 序幕时,又获得了指导其事 业的真理:他思考时间。“ 生命的过去,湮没而去 (dead-and-gone)的世界 ”即是死亡,然而,死即是 生,因为死亡乃是永恒之现 在。因此,在论及过去时, 他写道:“不论我们如何喋 喋不休地说它曾经在,它都 在,永远在。”过去在,而 且即使明明白白是死亡的, 也还是生,被这一想法所萦 绕,托马斯·曼乃着手为时 十六年之久的写作项目,该 书单行本的篇幅超过了 1200页。 我们或许会说,黑格尔 摭拾了类似于托马斯·曼关 于井的比喻,并且以一种托 马斯·曼未曾使用过的方式 运用了这一比喻:井乃是供 给我们活水的源泉,没有它 我们就会死亡。黑格尔乃是 我们现代的亚里士多德,他 努力思考每一事物,并且将 其置于时间、发展和历史之 中。对黑格尔来说,若不了 解客观精神的历史——哪怕 我们错误地认为我们已经超 越了这一历史——我们就无 法了解客观精神,我们或许 可将客观精神称作最深刻意 义上的文化。除非我们在当 下经历精神的历史中的所有 时刻,否则,我们就无法知 晓我们是谁,无法认清主观 精神——也就是我们当下的 文化的诸多可能性。 最后,孟子认为,可以 在历史中找到朋友,如果我 们努力理解这些朋友,他们 对我们的事业将有所助益。 此处所引《孟子》之文的前 面是这样一种思想:一个善 士(Gentleman)—— Gentleman是用来翻译古代 汉语中的“君子”一词的英文 术语,而君子指的是具有较 高社会地位的人,孔子已经 将其改造成用来指称具有较 高道德品质的人的术语—— 要努力与他所在的乡、国乃 至天下的善士交朋友,但是 ,也要与历史自身中的善士 交朋友(《孟子》中的原文 是:“一乡之善士,斯友一 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 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 ,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 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 之人。”——本书楷体字皆 为译者注,下同,不另注) 。孟子是在提醒我们,可以 在那些我们一直都在向其学 习的古人中,嘤呜求友。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认为 ,我们最晚近的历史中文化 变迁的加剧已经威胁到要让 我们全然摆脱历史:“割断 一代又一代人之间的联系, 也就是割断过去与现在之间 的联系。”这将威胁到我刚 揭示的托马斯·曼、黑格尔 和孟子都曾做出过贡献的整 个规划,并且使得我们作为 人类究竟是谁以及我们意欲 何所去等都大成问题。没有 过去,就没有将来:事情就 这么简单。人们也许还会说 ,也没有现在。文化真空, 这不太可能,但即便是这样 的威胁也必须严肃对待,并 且在最近已遭到对深度历史 或大历史的呼唤的反驳。大 卫·克里斯蒂安的《时间地 图:大历史导言》和丹尼尔 ·罗德·史迈尔的《论深度历 史与大脑》可以看作这个时 代的征兆。克里斯蒂安和史 迈尔所做的事就是将我们与 我们作为一个物种的历史联 系起来,我们这个物种乃是 众多物种之一,而其他物种 都是我们的亲族,他们将这 种联系一直回溯至35亿年之 前的单细胞有机体。克里斯 蒂安甚至追溯到比这更远, 即始于135亿年前的大爆炸 ,结束于几十亿年后衰变成 “无特征均衡”状态的宇宙。 克里斯蒂安和史迈尔两人都 是历史学家,而且两人都承 认,他们打破了其专业中相 当顽强的禁忌,拒斥了如下 既成的观点:历史始于文献 ,因此只有大约5000年之 久,任何在此之前的东西都 应该留给生物学家和人类学 家。我愿追随他们,很谨慎 地将我的关注点限定在一个 论域之内,此即宗教,尽管 宗教在前近代社会里乃是一 个颇具包容性的范畴:并且 将我的关注点限定在我们自 己这个物种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人类进化中的宗教(从旧石器时代到轴心时代)(精)/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罗伯特·贝拉 |
译者 | 译者:孙尚扬//邵铁峰//刘一南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34212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756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786 |
出版时间 | 2024-04-01 |
首版时间 | 2024-04-01 |
印刷时间 | 2024-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166 |
CIP核字 | 2023204266 |
中图分类号 | B929.1 |
丛书名 | |
印张 | 49.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66 |
高 | 44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