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活出生命的本色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是分享生活智慧的名家散文精华选,朱光潜、周国平、史铁生、李银河等20余位现当代知名学者、作家从各自的角度出发,畅谈对于种种人生问题的所感所思。
一个人如何才能自在、幸福、清醒地生活?特别是在复杂时代里,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和方式,度过自己并不漫长的一生?这部作品从肉身与灵魂、希望与现实、沉溺与超脱、刹那与永恒、浪漫与实在、世故与天真等方面切入,呈现对生活的深刻体察、细腻感受和深邃认知,旨在帮助读者在匆忙的时代里找到自己的节奏,在不安的世界里安定自己的内心,懂得与焦虑、迷茫和倦怠的灵魂告别,拥抱一个丰富、高贵、安宁的自己。愿你我都能在这不完美的人间,活出生命的辽阔和自由。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盟石,安徽省桐城人。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和翻译家。曾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大学任教,并曾任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协顾问等职。
朱光潜是中国美学界的权威,是中国系统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第一人,为中国美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蜚声中外。著有《谈修养》《谈美》《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等,译有《歌德谈话录》《文艺对话集》《拉奥孔》等。
目录
Chapter 1 人生贵在行胸臆
人生贵在行胸臆 周国平
生之欢欣 李银河
放下与执着 史铁生
人生有何意义 胡适
寂寞 陆蠡
观火 梁遇春
生命的光荣 庐隐
为学与做人 梁启超
Chapter 2 慢慢走,欣赏啊
天真与经验 梁遇春
“慢慢走,欣赏啊” 朱光潜
丁香结 宗璞
“海阔天空”和“古今中外”
这也是生活 鲁迅
无答之问或无果之行 史铁生
哲学与人生 胡适
礼教与艺术 杨振声
Chapter 3 因存在而快乐
想飞 徐志摩
因存在而快乐 李银河
谈“流浪汉” 梁遇春
灯下漫笔 鲁迅
刹那 朱自清
知命与努力 梁启超
一个问题 胡适
美感与人生 傅斯年
Chapter 4 生有热烈,藏于俗常
学会艺术的生活 丰子恺
匆匆 朱自清
紫藤萝瀑布 宗璞
光阴 陆蠡
秋天 李广田
散文三试 靳以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废名
又是一年芳草绿 老舍
导语
朱光潜、周国平、史铁生、李银河等国内20余位顶级名家联手献作。
收录《人生贵在行胸臆》《观火》《想飞》《紫藤萝瀑布》等32篇华语散文名作,影响和改变了数代年轻人的文学审美和生活态度!
有见解、有腔调、有文采,寓哲思于长情中,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内卷时代的正确活法,活出生命的辽阔和自由。周国平谈幸福,史铁生谈命运,李银河谈生活,朱光潜谈情趣……总有一句话、一段文字、一篇文章戳中你的心灵。
以个体视角,从内心出发,呈现灵魂深处的优雅、激情与从容。肉身与灵魂、希望与现实、沉溺与超脱、刹那与永恒、浪漫与实在、世故与天真、放下与执着……从不同方面畅谈人生,字里行间彰显着独特的体悟。
精彩页
人生贵在行胸臆
周国平

读袁中郎全集,感到清风徐徐扑面,精神阵阵爽快。
明末的这位大才子一度做吴县县令,上任伊始,致书朋友们道:“吴中得若令也,五湖有长,洞庭有君,酒有主人,茶有知己,生公说法石有长老。”开卷读到这等潇洒不俗之言,我再舍不得放下了,相信这个人必定还会说出许多妙语。
我的期望没有落空。
请看这一段:“天下有大败兴事三,而破国亡家不与焉。山水朋友不相凑,一败兴也。朋友忙,相聚不久,二败兴也。游非及时,或花落山枯,三败兴也。”
真是非常的飘逸。中郎一生最爱山水,最爱朋友,难怪他写得最好的是游记和书信。
不过,倘若你以为他只是个耽玩的倜傥书生,未免小看了他。《明史》记载,他在吴县任上“听断敏决,公庭鲜事”,遂整日“与士大夫谈说诗文,以风雅自命”。可见极其能干,游刃有余。但他是真个风雅,天性耐不得官场俗务,终于辞职。后来几度起官,也都以谢病归告终。
在明末文坛上,中郎和他的两位兄弟是开一代新风的人物。他们的风格,用他评其弟小修诗的话说,便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其实,这话不但说出了中郎的文学主张,也说出了他的人生态度。他要依照自己的真性情生活,活出自己的本色来。他的潇洒绝非表面风流,而是他的内在性灵的自然流露。性者个性,灵者灵气,他实在是个极有个性极有灵气的人。

每个人一生中,都曾经有过一个依照真性情生活的时代,那便是童年。孩子是天真烂漫,不肯拘束自己的。他活着整个儿就是在享受生命,世俗的利害和规矩暂时还都不在他眼里。随着年龄增长,染世渐深,俗虑和束缚愈来愈多,原本纯真的孩子才被改造成了俗物。
那么,能否逃脱这个命运呢?很难,因为人的天性是脆弱的,环境的力量是巨大的。随着童年的消逝,倘若没有一种成年人的智慧及时来补救,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失掉童心。所谓大人先生者不失赤子之心,正说明智慧是童心的守护神。凡童心不灭的人,必定对人生有着相当的彻悟。
所谓彻悟,就是要把生死的道理想明白。名利场上那班人不但没有想明白,只怕连想也不肯想。袁中郎责问得好:“天下皆知生死,然未有一人信生之必死者……趋名骛利,唯日不足,头白面焦,如虑铜铁之不坚,信有死者,当如是耶?”名利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官做大了还想更大,钱赚多了还想更多。“未得则前涂为究竟,涂之前又有涂焉,可终究欤?已得则即景为寄寓,寓之中无非寓焉,故终身驰逐而已矣。”在这终身的驰逐中,不再有工夫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接着连属于自己的真兴趣也没有了,那颗以享受生命为最大快乐的童心就这样丢失得无影无踪了。
事情是明摆着的:一个人如果真正想明白了生之必死的道理,他就不会如此看重和孜孜追逐那些到头来一场空的虚名浮利了。他会觉得,把有限的生命耗费在这些事情上,牺牲了对生命本身的享受,实在是很愚蠢的。人生有许多出于自然的享受,例如爱情、友谊、欣赏大自然、艺术创造等等,其快乐远非虚名浮利可比,而享受它们也并不需要太多的物质条件。在明白了这些道理以后,他就会和世俗的竞争拉开距离,借此为保存他的真性情赢得了适当的空间。而一个人只要依照真性情生活,就自然会努力去享受生命本身的种种快乐。用中郎的话说,这叫作:“退得一步,即为稳实,多少受用。”
当然,一个人彻悟了生死的道理,也可能会走向消极悲观。不过,如果他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这一前途即可避免。他反而会获得一种认识:生命的密度要比生命的长度更值得追求。从终极的眼光看,寿命是无稽的,无论长寿短寿,死后都归于虚无。不止如此,即使用活着时的眼光作比较,寿命也无甚意义。中郎说:“试令一老人与少年并立,问彼少年,尔所少之寿何在,觅之不得。问彼老人,尔所多之寿何在,觅之亦不得。少者本无,多者亦归于无,其无正等。”无论活多活少,谁都活在此刻,此刻之前的时间已经永远消逝,没有人能把它们抓在手中。所以,与其贪图活得长久,不如争取活得痛快。中郎引惠开的话说:“人生不得行胸臆,纵年百岁犹为夭。”就是这个意思。
P3-6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活出生命的本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光潜//史铁生//李银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674807
开本 32开
页数 2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7
出版时间 2024-05-01
首版时间 2024-05-01
印刷时间 202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26
CIP核字 2024048925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6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