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经济学家茶座(总第24辑)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别具一格的很抢眼的经济学专业读物,被评论界称为“叫好又叫座”。其轻松、休闲、贴近百姓生活的定位和特色追求,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主要发表经济学家的真知灼见和所悟所感,与一般的专业性、理论性杂志不同,它更注重的是其自身的格调和品位。在这里,海内外著名华人经济学家谈国事,聊学问,评学人,讲故事,引领读者走进经济学殿堂。

内容推荐

《经济学家茶座》自2000年6月创办伊始,便确立了轻松、休闲、高雅的独特定位。在5年半的时间里,以平实的文风,亲近读者、贴近生活、关注民生的内容特点,在读者与经济学界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本书是它的第24期,视野更开阔,见解更为独到,更具精神内涵和时代气息。

目录

【卷首语】

李海舰茶道·人道/001

【国是我见】

朱恒鹏 我这一辈子:一个老农眼中的土地制度变迁/004

张晓晶 能否超越经济增长?/012

卢周来 企业社会责任:不仅仅是道德问题/016

荆林波 政府管制倾向/019

朱玲 合作医疗与医疗救助/022

【学界万象】

田学斌 “骄傲”的经济学家“谦虚”的经济学/027

本力 宋国青的课和列维特的书/033

李文溥 天堂与人间/036

陆铭 我们生长在中国的土地/042

【学问聊斋】

李海舰 学术论文的规范与创新/045

叶航 合作效率的三个维度:自由、道德与正义/057

李俊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经济学解释/063

韦森 中国当前需要什么样的宪政经济学/067

管清友 张明 世界货币的历史轮回/071

【经济评论】

聂辉华 从人间消失的一亿女性/077

郭梓林 孙茂才悲剧的启示/081

谢作诗 陈玉璞 大学生就业难不是什么坏事吧/084

【经济随笔】

王玉霞 刘文彩VS周扒皮——张维迎PK张五常/086

陈彩虹 用好“乡导”,取其“地利”/090

刘福寿 定州塔·庄子论树·资源观/094

董国政 战争的经济功用/098

叶楚华 关于刘德华的若干经济解释/100

【生活中的经济学】

蒲勇健 饮酒博弈:中华酒文化的深层解读/106

徐昌生 省钱就是节约吗?/113

昌忠泽 寻找对象各种渠道的最优选择次序/119

李仁君 边际收益递减的故事/123

【经济学人】

陈瑞铭 关于张闻天的点滴忆述/127

赵人伟 薛暮桥一个未圆的梦/133

李钧 和岳父薛暮桥一起生活的日子/138

【经济史话】

王小嘉 看银色与看钱色/144

赵刚 一条“乾隆年间‘豆腐渣工程’的新闻”

所引发的联想/147

【他山之石】

詹小洪 文化产业在韩国/150

陈宪 我在欧洲坐廉价航空/153

朱铁臻 柏林纪行/156

试读章节

回乡探亲,遇土生老爹。老人年届八十,人生阅历丰富,且读书颇多,又兼关心时事,熟悉政府有关三农政策,村中威望极高。多年未曾谋面,老人见我甚是高兴,老少二人把酒话桑麻,聊得很是投缘。老人讲述一生经历,无意中从一个亲历者的视角反映了建国以来的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笔者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一、土改:终于拥有了自家的土地

“那可是个好辰光!”说这话时,老人眼中露出少见的光彩,“解放了,地主家的田地、房子还有牲畜全部分给了穷人!那时我刚刚成亲,家里也分了十亩地、一头牛!祖祖辈辈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我们那个高兴啊!做梦都会笑出声来。”

“我知道,那是‘土地改革’,简称‘土改’,”这个话题很合我的兴趣,“就从土改开始,给我聊聊你这一辈子经过的事。”

“好!好!既然你愿意听这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我就和你聊聊。”老人也颇有兴致。

“土改把地主的土地和牲畜分给大家,分得公平吧?”我问道。

“应该算很公平!基本都是平分的,比如,我们家和隔壁长庚家人口一样多,分的田地和牲口也就一样多,都是十亩地、一头牛。

“终于有了自家的土地,我们两口子合计着一定要好好干,我们相信土地不会糊弄人,你流多少汗,它就给你多少收成!

“那几年,我们两口子农时每天天不亮就下地,天黑了才回家,地里一棵杂草都没有!不管种什么,我们的产量都比别人高出一截。夜里我们轮流起来给牛喂料,牛那个膘肥体壮!我们很爱惜它,它也很对得起我们。

“每年我们拿出六七亩地种粮食,打了粮食自己吃和交公粮,价格合适时也卖一些。其余三四亩地种些经济作物,拿到集市上卖钱。我们合计着,好好干,攒些钱再买十亩地,一头牛!让日子越来越红火。”

“你很会做买卖吧?”我记起老人曾被割过“资本主义尾巴”。

“说不上很会,就是比别人多动点脑子。乡亲们都种黄瓜时,我就种西红柿,这样西红柿可以卖个好价钱。等来年大家都种西红柿了,我就种黄瓜,反正不随大流!这样,我们种的东西总能卖个好价钱!”

“很有市场意识嘛!”我恭维道。

“我不懂啥市场意识,只是比别人多动点心思,腿脚勤快一些,多了解些情况。

“农闲时我们两口子就做豆油卖,一是赚点钱,二是可以做些豆饼喂牛,以及做肥料施到地里去。你知道地里施豆饼,地力增加得又明显又长久,比现在的化肥强多了。由于经常给地里施豆饼,我们家地力特别肥,要不产量咋能比别人家高出一大截!

“也就三五年光景,我们家粮缸里装满了粮食!也攒了一些钱,我们又买了十亩地和一头牛,地多了,有时忙不过来,就要临时雇短工。日子是越来越红火。”

“其他人家呢?”

“差别很大,”老人说道,“就拿我们家和长庚家来说吧。土改时同样是分得十亩地、一头牛,我们年龄一样,家里人口也一样,可也就三五年光景,两家的境况差别就很大了。

“长庚两口子都不是勤快人,天天太阳晒到屁股才起床,地里杂草比庄稼还旺!打的粮食交完公粮后全家吃饱都勉强,根本没余粮可卖!两口子种点蔬菜也懒得伺候,自家吃还可以,卖钱是卖不出来的。农闲时两口子就蹲在墙根儿晒太阳,也不找点事做。

“两口子还特嘴馋。特别是长庚,三天两头卖了粮食换酒喝。大概土改后第二年吧,为了买酒,他竟然把牛卖了。

“说来两口子命也不好。土改第三年吧,他们大儿子莫名其妙地得了一场重病!治那病花了好多钱,他们哪有钱啊?最终不得不把十亩地都卖了。

“不过还不错,尽管花了一大笔钱,那孩子的病最终治好了!可是病是治好了,他们却一无所有了,成了新兴贫农。说来也是,土改刚刚几年呢,他们家就又没有地了,可是怨谁呢!只能怨老天爷捉弄人,干吗让他儿子得那么一场大病啊。不过说来老天爷挺对得起我,那几年我们全家就没有一个生病的,连头疼脑热的小病几乎都没有。

“造化弄人啊。”老人叹道。

“这其实很好理解,在这个社会上,每个人的起点都不一样。首先是父母留给的初始物质财富很不一样,其次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形成的个人价值观有很大差异,再次是个人的自然禀赋包括智力和身体素质有很大的差异,还有就是个人后天的努力程度也不一样,最后一点是不确定性因素的差异,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运气的差异吧。长庚儿子得病这事就是一件典型的不确定性因素。

“在这些决定一个人一生成就的因素中,唯一可以拉平的只有初始物质财富,就像你和长庚,土改给了你们一个平等的物质财富作为起点,但是其他因素无论如何是无法拉平的,特别是个人的自然禀赋差异始终会存在,并显著地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成就。在这个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也非常大,有时甚至会造成很大的差异。当然,在存在较完善的保险市场的条件下,不确定性可以有所减少,但是却不可能完全消除。在个人的能力能够有效发挥并且个人的收益取决于自己的贡献的环境下,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就是这样的环境;这些因素的差异必然最终导致个人财富、成就、地位的差异。也就是说,在机会公平、程序公平的环境下,即使物质财富的起点是一样的,个体自然禀赋的差异也必然使得最终的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换句话说,即使最初的物质财富是一样的,在‘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制度下(土地私有制就是这样的制度),那些无法拉平的个体差异必然会导致大家的收入出现差异,并导致最终的物质财富有很大差异。土改后几年你和长庚生活光景的差异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

老人没有理会我的掉书袋,等我说完,又按照自己的思绪聊了起来。

P5-7

序言

茶人,一曰制茶之人,二曰喝茶之人。

制茶之道,源于制茶人道。笔者曾见一饭馆的筷子包装袋上写道:做菜如同做人,人做好了,菜也就香了。也就是说,产品是人品的物化。作为制茶之人,则是用自己的“良心”赢取顾客的“忠心”,即“以心换心”。这里,亟需完成从“体经济”到“心经济”的转变。过去,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嘴去讲,用手去写;现在,用心去看,用心去听,用心去讲,用心去写。《经济学家茶座》中的每一个字,都是制“茶”之人用心“熬”出来的。茶中有人,人中有茶,物人为一,这才叫道。人道决定茶道,作为制茶人道,正如《菜根谭》上讲的: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喝茶之道,源于喝茶人道。道行深的人喝茶,能从茶中喝出乾坤;道行浅的人喝茶,则从茶中喝出健康;无道行的人喝茶,只是解渴而已。作为喝茶之人,前者喝茶“养心”,后者喝茶“养身”。也就是说,同样一个思想,跟着贤人价值就高,跟着庸人价值就低。可见,客体的价值取决于主体的开发,客体的价值取决于主体的品味。这里,客体是茶,主体则是喝茶之人。茶的价值大小、功效高低,则在于喝茶之人,可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人道决定茶道,作为喝茶人道,你不识“道”,“道”不识你。正如高人指点:无人品怎知茶中真味,有道心方见壶里乾坤。

茶是大自然的造化。茶饮,实际上是某一地方由大自然的造化而形成的“精华”和“营养”浓缩到茶里,然后通过“喝茶”的方式,被另一地方的人士所吸收了。这里,茶养育了各方人士。而且,只有借助各方人士,茶味才浓,茶情才深,茶源才广,茶道才精。一本好书可以改变千万人的思考,一壶好茶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经济学家茶座》应该如此,《经济学家茶座》本来如此。这里,借用一句名言收尾:从来就没有人真正付足书价,人们所付的只是印制成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经济学家茶座(总第24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金明善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9040525
开本 16开
页数 1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06-07-01
首版时间 2006-07-01
印刷时间 2006-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图书小类
重量 0.2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0-53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33
171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