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一个瑞典人眼里的中国(1902—1914) |
内容 | 编辑推荐 20世纪初,外国人看到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外国人在中国生活又会拥有怎样的体验?1902年即来到中国,并在中国工作、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的新常富先生的记录,接近能满足您对这方面的好奇。《一个瑞典人眼里的中国(1902—1914)》由山西大学选译新常富先生《新中国》一书中的16章节,在作者对其在中国生活、工作、假期等方面经历的详细记录中,读者能感受到清末民初时中国的风物、国民的生活、社会的变革,还能了解在新旧制度转变中山西大学堂如何建立,以及中西合璧的办学特点等丰富生动又具有史料价值的记载。尤其是“在戈壁上的独行”那一章中,在那个年代要骑摩托车完成从北京到贝加尔湖2000多公里的距离,作者从突发奇想到实际完成,那种敢想敢干、勇往直前的性格特点马上鲜活生动了起来。这旅程几多艰难、奇险,当然也不乏多处让人忍俊不禁……作者更多独特的经历,都等着你在阅读中慢慢发现、慢慢品味。 内容推荐 《一个瑞典人眼里的中国》分为上下两卷,共25章,原著以瑞典文在斯德哥尔摩出版。作者详细记录了其在中国的生活、工作、游历、见闻和数十年的实践,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整体面貌。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的国土、中国的鸦片战争、官话和普通话、旧学制、山西大学堂、传教士、在中国的田野考察、旅行记忆、救援探险、中国舞台、贸易和工业、瑞典人在东亚、辛亥革命、中国的未来等。全书内容丰富,记录翔实,图文并茂,特别是其用整整一章的篇幅详细描写“山西大学”百年前的办学情况,实属珍贵难得。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一个瑞典人眼里的中国(1902—1914)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瑞典]新常富 著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223645 |
开本 | 其他 |
页数 |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24-06-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50.6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