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以拳证道
内容
编辑推荐
习练太极拳优选的误区在于:世人皆以为练拳架为太极拳修为的入门,即所谓拳打万遍,其理自现。事实上不懂得太极哲学思想,不能在身心上得中用中,一味地摸练拳架,练成的也不过是柔软的“太极体操”而已,尚在拳门之外,根本无法窥见太极拳的堂奥。
李光昭老师讲拳并非就拳说拳,而是以道论拳。他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道家思想的大背景下讲拳,意境更为深远;他讲拳不是始于拳架的教授,而是重在基本功法的传修,从始至终都贯穿着阴阳之理;他不拘泥于招式,而是强调修为在心,书中总结出三大心法:反向修义、借假修真和层层修分。这是李师传拳区别与他人的重要之处,也是由拳入道的方便阶梯。
内容推荐
针对现代人练习太极拳过程中,对什么是内功,内功到底是怎样练成的,为了养生、强身、技击而习练多年却达不到想要得到的效果等,使很多习练者深感困惑的问题,本书作者结合老子《道德经》里的道家太极哲理来诠释拳理,让习练者能够真正明白并亲身体悟太极拳内里的滋味。作者自幼跟随父亲习练拳术,专攻杨氏太极,六十多年如一日,将太极哲学思想与身体运化相结合,独悟太极拳的真义,通过不断的研习、感悟,体味到看、听、悟、摸的演习和传授的方法。作者从比较宽泛的角度诠释了“拳”与“道”的关系,即是“术”与“道”的关系。作者认为,太极的修习本就是对一种哲学、一种“道体”的修习,其最终形成的是一种思维、一种世界观,从而让读者能够充分理解太极拳这一古老的传统武术和健身方法,在实践中达到强身健体的目标。
目录
目录
序一 感悟太极拳道/1
序二 拳与道的关系/5
序三 学太极 悟人生/15
自序 自悟/21
引言/25

诠释

前言/3
太极阴阳少人修,吞吐开合问刚柔。正隅收放任君走,动静变化何须愁?生克两法随着用,闪进全在动中求。轻重虚实怎的是?重里现轻勿稍留。

第一章 知阴阳/5
拳修之门槛是懂劲,而懂劲的标准是阴阳相济,阴阳相济的前提是须知阴阳。

第二章 明动静/20
《乱环诀》:乱环术法最难通,上下随合妙无穷。陷敌深入乱环内,四两千斤着法成。手脚齐进横竖找,掌中乱环落不空。欲知环中法何在?发落点对即成功。

第三章辨刚柔/38
拳之刚柔通贯于阴与阳全部属性。太极拳所言之刚柔,并非仅指有形之实,而是以神、意、气无形无相之刚柔为体。故拳之刚,即为刚毅坚强之神、刚正不屈之意、刚韧浩然之气。此刚非柔积成,不可得矣。

第四章分虚实/51
杨澄甫认为,太极拳以分虚实为第一要义。陈氏太极第八代传人陈鑫有很精辟的表述:“开合虚实,即为拳经”“一阴一阳之谓道,一虚一实即为拳”。

理法
第一章 何谓道/73
俗话说:学拳不学道,等于瞎胡闹。太极拳的修为其实就是一个知道、悟道、修道与证道的过程。

第二章何谓拳/77
“拳者,权也。”在古代汉语中,“权”字作名词用时有“称锤”义;作动词用时有“称量”义。“练拳其实就是要把自己练成一杆秤,练拳实是练权。”

第三章 何谓无/81
当阴阳未始、动静未分、内外俱寂、元然未发、无形无相、无欲无念,此可谓太极拳的“无”。

第四章何谓中/88
张三丰曰:“大道从‘中’字入门。”太极拳道之修为也必须从“中”开始,离开了“中”,松、 空、无、分、合、变、劲、沉、粘、整、势、机等均无从谈起。

第五章 何谓空/102
李亦畲《走架打手行工要言》中明确提出,太极拳要“引进落空”。孙禄堂在论及太极拳奥秘时言:“心中要有空虚之象。”

第六章 何谓松/112
太极拳所言的“松”是与“紧”密不可分的,离开“紧”的“松”只是懈。所以太极拳修为的求松,其实是求中。

第七章何谓紧/124
拳论云:“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仅求开展,而无紧凑,必懈无疑。因此,只有把拳中所求之紧,与所避之僵,析分清明,才能知紧、明紧,以致求紧,此实为拳中之紧要,拳中无紧非太极拳也。

第八章 何谓重/129
老子所言“重为轻根”,即为太极拳重轻之道也。一重一轻、一阴一阳、一开一合、一根一果;无重则无轻,无轻亦无重。

第九章何谓舍/136
凡太极拳修炼者无不知道修拳要从知己知彼功夫入手。《走架打手行工要言》更明确阐释:“欲要知己知彼,先要舍己从人。”

第十章何谓运/142
《十三势行工心解》明确地告诉我们:“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太极拳修为中以气运身,身由气运;气不运,身不行;身随气动,气运身行。

第十一章何谓沉/146
太极拳修炼者无不把“沉”——即出沉、得沉而用沉作为太极修为的重要目标。“能沉方能懂劲。”

第十二章何谓分/162
分与合互为体用,能分才能合,能合才能分。 “引进落空合即出”,太极拳能将对手击发丈外,是合的结果。但以合求合,反而不合。究其原因,实乃合中无分。故知分、能分,以分求合,即分而合、分合如一即成拳修之重。

第十三章 何谓劲/176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懂 劲之难,首在于劲与力之不分,分清何谓劲、何谓力,明辨劲与力的内在关系,认准劲与力之不同,就成了识劲、知劲而懂劲之正途。

第十四章何谓势/188
“向前后退,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欲要舍己从人,先要得机得势”“十三总势莫轻视”。能否认势、知势、遵势而顺势,即成为太极拳习练能否懂劲入门,以及能否阶及神明的重要分水岭。

第十五章何谓变/200
《十三势歌诀》云:“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这句歌诀揭示出太极拳之所以能以慢制快、以弱胜强、以小搏大,其神妙处就在于时时处处能因敌而变化。

第十六章何谓机/219
习练太极拳必须要做到知机,即在对待往来的过程中,对所出现的或存在着的或早或晚、或先或 后、或急或缓等变化、反应之分寸、火候的掌控和认知。

第十七章何谓应/243
太极拳之应敌,不在动作招法,在理之贯通;不在外之形式,在内之神意。其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应敌之“应”。知应、和应、运应,才能在接手时应付 裕如。

文献辑录
一、杨氏徐门《太极拳谱》手抄本/257
二、张三丰著述/277
三、王宗岳著述/278
四、杨氏太极拳老谱/281
五、武禹襄著述/318
六、李亦畲著述/319

再版后记/325
修订说明/33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以拳证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光昭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龄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928257
开本 其他
页数 384
版次 1
装订
字数 210000
出版时间 2024-07-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体育运动-体育理论与规则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852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8: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