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话说老子/话说国学
内容
编辑推荐

老子是谁?他只给历史留下一个背影,只给我们留下无尽传说。但老子写了《道德经》。

从此,他就是我们暮然回首时,总是萦绕存心头的文化乡愁,羁绊着万千游子的脚步。与他的

从此,他就是古老中国的一面图腾,神秘东方的一线灵光,吸引世人不远万里而来,寻幽探胜。

本书以现代眼光,轻松笔调,富有创意的文化写作,具有美感的插画表现重构国学经典。仿佛与圣人同行。

内容推荐

老子是古老中国的一面图腾,神秘东方的一线灵光,吸引世人不远万里而来,寻幽探胜。

本书以现代眼光,轻松笔调,富有创意的文化写作,具有美感的插画表现重构国学经典。仿佛与圣人同行。

目录

第一话 老子的背影:日暮乡关何处是?

第二话 老子的传说:天下谁人不识君?

第三话 “全宇宙都在我的枝头招摇”——道可道,非常道

第四话 给文明泼一瓢冷水——绝圣弃智

第五话 开风气者先要迎合风气——和光同尘

第六话 效率与人情——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第七话 做人要低调——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第八话 世事洞明即学问——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第九话 天才的脆弱——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第十话 与命运握手言和——无为而无不为

第十一话 物尽其用的智慧——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第十二话 管理者的必读图书——善用人者,为之下

第十三话 老子与弗洛伊德:一场超越时空的对话——是德不德

第十四话 假如老子生活在信息时代——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

第十五话 看向消费社会的一记冷眼——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第十六话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幸福指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第十七话 生存与死亡,都需要勇气——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第十八话 老子的告别辞——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余音:老子没有标准像

试读章节

老子成为神仙

宫府热衷于借重老子的名声,民间也没有闲着。从老子的出生到老子的外貌,一系列的传说出炉了。据说,老子不是人间男欢女爱的结果,有一天,他的母亲梦见一颗大流星落入自己口中,就此怀了孕,但夫家姓李,老子也就跟着姓了李。古时候没有污染,能见度高,晚上又没有电灯、霓虹灯千扰大家夜观天象,大概流星是比较常见的东西,所以有人嫌流星还不够神奇,于是又传说老子的妈妈吞下的不是流星,而是天上掉下来的一颗五色彩珠。这些说法,我们很熟悉,圣母玛丽亚孕育耶稣,不是也跟她名义上的丈夫约瑟没有什么关系吗?很多传说中的大人物,都没有父亲,不知这是母系社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遗风呢,还是因为人们压根儿就不相信,凡夫俗子能生出这样不同凡响的儿子来?这一方面是为了神化大人物,或许,另一方面是出自某种阴暗心理也未可知:我们老张家老王家老刘家,生出的儿子都普普通通,愣小子一个,独独你老李家就能有那样的宁馨儿?或许,是别有来历吧?议论着,还伴以一脸诡秘的笑。

传说嘛,总是越传越离谱,后来,连老子的妈妈也不是凡人了。据说,老子本来就是神仙,为了下凡传教,托胎于玄妙玉女体内,有说怀了72年的,有说怀了81年的,总之,这个仙胎一生下来就是满头白发,所以叫做“老子”。据说老子的诞辰是农历二月十五,这一天,老子在一棵李树下面出生,所以就姓了“李”。嘿嘿,宁愿圣人跟着一棵李树姓,也不愿意他是凡夫俗子的后代啊。既然是仙女所诞,分娩方式自然也不能和凡人一样,于是,老子就从玄妙玉女的腋下来到了人世,刚出生就会说话,就能走路。玄妙玉女带他去池中洗澡,九条飞龙立刻驾云而来,化做九尾巨大的鲤鱼,从池中吸水,再喷到老子身上,做了他的活动淋浴喷头。既然是神仙的基因,老子的长徊也开始奇特起来,《神仙传》里说他鼻有双柱,耳有三门,所以老子又多了个名字,叫做“重耳”。老子之为“老子”,还因为他长生不老,在各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化身,比如《太平广记》里就记载了各种说法:“上三皇时为玄中法师,下三皇时为金阙帝君,伏羲时为郁华子,神农时为九灵老子,祝融时为广寿子,黄帝时为广成子,颛顼时为赤精子,帝喾时为禄图子,尧吋为务成子,舜时为尹寿子,夏禹时为真行子,殷汤吋为锡则子,文王时为文邑先生”。甚至,越国的范蠡,齐国的鸱夷子,这些历史上实有其人的人物,也成了老子的化身。既然是神仙,老子的结局也就不能像凡人一样,死亡也好失踪也好,都太平淡,太缺乏仙气。于是,在民间的造神运动中,老子终于羽化登仙了,时间是在农历四月二十八日这天,地点是在函谷关附近的西楼观。时间地点都说得那么精确,可见当时的八卦新闻狗仔队,还是很敬业的。

不同凡响的孕育和诞生,奇异的外貌,奇异的能力,长生不死,羽化升天,一切神仙所具有的元素,老子都具有了。但民间想象力并未到此为止,老子不仅是神仙,更是道教的教主。道教自创始之日起,就把老子奉为教主,尊称“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并奉《道德经》为道教经典,收入“道藏”。东汉的时候,成都(当时叫益州)有个道士王阜。写了一篇《老子圣母碑》,把老子和道合而为一,“老子者,道也。乃主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別,窥清浊之未分”,东汉张陵所作《老子想尔注》中,也认为老子是道的化身,“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在道教的创世说里,道是天地之源,老子也就成为化生天地的造物主。道教喜欢讲长生术,不仅老子本人被塑造为修道长生的典范,《道德经》也被阐发为修炼养生的原理。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印度的佛教传入后,道教有了竞争对手,感到自己的地位受了威胁,于是想方设法要打压佛教。西晋的时候,有个叫王浮的道士,写了一篇《老子化胡经》。王浮什么意思呢?他是要把老子写成佛教徒的始祖,这样一来,道教的地位,也就自然在佛教之上了。王浮说,老子出了函谷关,世人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其实,老子是去了天竺(即今天的印度),化身为浮屠(今译为“佛陀”,即释迦牟尼),点化那些胡人去了。在道士们的想象中,老子就这样扮演了一次文化交流的使者,扮演了一个为道教争取正宗地位和话语权的传教士。不过这个王浮真是太小家子气了,看见別人家有好东西,就不惜牵强附会,非得论证这东西原本是自己家的。

文人眼中的老子

皇权、民间、宗教,在他们各自的想象中,老子的传奇性和神秘性越来越突出,有人编故事,也有人听故事,大家兴高采烈地享受着这种集体创作的乐趣。但是,若论起老子的真实身份,不过是周朝时期的一个小官吏,他的工作业绩没有给他带来多大名声,倒是他在业余时间发表的某些言论,颇为引人注目。以后的历代知识分子,正是因为他博大精深的思想,才把老子引为自己这个群落中的骄傲,视为中国文化的一大圣人。在皇权、民间、宗教之外,老子的形象也活跃在知识分子的文化想象中,但这种文化想象,重点不在于老子的故事,而在于《道德经》的解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识分子的求知冲动,往往在于追根溯源、寻求真实。既然老子的详细生平已不可考,怪力乱神的东西,民间说着玩玩的,我们就不要去掺和了。只有《道德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解说老子,还是从他的思想学说入手吧。

韩非子的《解老》、《喻老》,就目前所见文献,是最早对老子学说进行诠释的。后来司马迁写《史记》,把老子和韩非子放在同一篇列传里,断言二者之间的渊源,“韩非,韩之诸公子者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老子崇尚无为,国家的管理,无论是道德、民风,还是经济、用兵,都主张顺其自然,而韩非的法家,那是主张用法令刑术对社会进行控制的。老子与韩非,看起来如此大相径庭,但司马迁的渊源说,还是得到许多学者的赞同。比如清末民初大名鼎鼎的章太炎就说过,“太史公以老子、韩非同传,于学术渊源最为明了。韩非解老、喻老而成法家,然则法家者,道家之别子耳。”P17-21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话说老子/话说国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睿
译者
编者
绘者 刘庸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0074356
开本 24开
页数 2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07-10-01
首版时间 2007-10-01
印刷时间 2007-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3.1-49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1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3:5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