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月球时代大挑战(大国崛起新契机)
内容
编辑推荐

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卫星,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地球外层空间最有价值的太空基地,而且由于本身蕴藏巨大资源,目前世界已经掀起第二轮登月热潮,这次不同于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阿波罗”登月行动为代表的政治使命下的登月,而是世界技术发展和社会经济需求自然发展过程。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来看,月球相当于一个新的“美洲大陆”,谁获得了这个殖民地的主导权谁就有可能主宰世界,国际关系格局也会因此而改变,月球时代,谁将成功?

内容推荐

月球是继人类在地球上开发和利用陆地、海洋。天空之外的第四领域。随着航空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人类终于飞入这一领域。

月球将带给人类的不仅是巨大的经济利益,还有重大的政治、外交、军事利益。

随着全球掀起的第二轮登月热,继摹俄之后,欧盟、日本、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等国都拥有了自己完备的月球计划……

人类利用太空并争夺太空的时代已经到来。

外太空已成为各国维护国家安全及利益的重要战略目标。

目录

引言

序——如果历史可以假设,那么未来就可以预知

第一章 暗战:从中国试验攻击卫星说起

 中国人的试验:一次高调

 恼怒的俄罗斯人:不言自明

 美国人的威胁性展示:深度撞击

第二章 挑战:中国正在崛起吗?

 从弹道导弹到商业份额:一步一个脚印

 从伽利略到北斗:系统对抗系统

 第三航天大国?

嫦娥工程

中国的声音:“人类共享”

第三章 新特洛伊战争:众神之车

 战争:永远可以启示

 那条缝隙:中东上空的大鸟

 马岛:硝烟上的窥视

 两个时代的角逐:海湾战争

 科索沃:用天空决定陆地

 伊拉克:魔术师的表演

 众神之车:我们都在被监视

第四章 2017:谁将发动“太空珍珠港”袭击?

 “施里弗”演习

 谁将袭击谁?

第五章 历史的残酷:苏联帝国的崩溃

 柏林战役:废墟中的财富

 两个囚犯的较量:科罗廖夫与布劳恩

俄罗斯的“航天之父”

科罗廖夫:他是苏联永远的囚徒

美国的宇航之梦

布劳恩:从战俘到伟人

 伟大的陷阱:帝国为之倾覆

第六章 明日大政治:月球时代

 月球概况

 制月权与国际政治:大角逐

美洲大陆的历史启示:从“五月花”到“阿波罗”

制月权与国际社会

 月球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月球经济时代会出现吗?

2015年:月球经济时代开始

 大国崛起的契机:时代造就王者

国际公约

第七章 明日争霸:谁将成功?

 挑战者俱乐部:诸侯问鼎

欧洲

日本

印度

巴西

以色列

巴基斯坦

 边缘优势与核心遏制:谁将无敌?

经济周期与权力中心转移

中心—边缘理论

边缘优势理论

 谁将成功?

遏制与崛起:永恒的矛盾

美国如何保持优势:美国将保守化

边缘国家如何竞争:世界进步化

战争:最好的裁判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暗战:从中国试验攻击卫星说起

如果你记得好莱坞大片《独立日》的话,你一定会被那充满激情、宏大和惊险刺激的场面所感染,然而,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影片中只有美国人成为被外星人攻击的主要目标、为什么只有美国人能够成功反击外星人、为什么要选择在独立日这一天?也许,还应该更大胆地假设一下,如果那些外星人换成是俄罗斯人、中国人或者欧洲人,影片还是科幻小说吗?

中国人的试验:一次高调

2007年1月11日,中国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一枚中程弹道导弹,与以往的弹道导弹试验不同,这次这枚导弹发射后目标不是地面或者海面某处,而是直奔苍穹,最后击毁了距离地面800公里处的一颗老化报废的气象卫星。这看起来只是又一次弹道导弹试验,然而,这却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其中美国反应最为强烈,为什么?

2006年9月28日,美国《每日防务》报道美国众议院武装部队战术空中和地面部队小组在讨论伊朗核问题的时候,也提到了中国的反卫星试验——在这一年年初,中国的反卫星试验曾引起轩然大波,该小组的主席说,伊朗距离能够试验核武器只有两年时间了,而美国国家情报机构2005年对伊朗进行评估的时候,还认为伊朗至少还需要10年。但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的共和党议员科特。威尔登则对伊朗核问题嗤之以鼻,他转而说:“如果你想知道什么东西将把美国的裤子吓掉,你可以去看看中国的反卫星(ASAT)项目。”他一针见血地说:“他们玩的可是真的!”

2006年9月下旬,就在中国和美国两国海军举行联合演习、美宇航局长首次访问中国的时候,美国媒体又想起了中国的太空威胁。在宇航局长访华前一周,《华盛顿时报》记者比尔·盖特茨发布了其新书《敌人》,而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预测美国的太空威胁,渲染中国间谍的入侵;无独有偶,美国《国防新闻》周刊也揭示出中国曾经数次利用激光武器照射通过中国上空的间谍卫星,详细地解释了中国对美国太空的威胁能力和太空战能力。

2006年9月21日,《国防周刊》编辑瓦戈·穆拉迪安在《国防新闻》上撰写题为《中国试图用激光致盲美国卫星》的文章披露,美国已经通过情报证实,早在2007年1月11日中国实验击毁废弃卫星前,就曾多次用高强激光照射飞越中国领土上空的美国间谍卫星。美国军事专家说,美国虽然对此早已了如指掌,但由于涉及敏感话题,不希望引起政治风波而一直对此保持沉默,只是进行严密的观察。《国防周刊》报道,中国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一直在从事激光武器的研究,而且已经取得相当成就,类似的试验也多次进行,有时中国是用本国的废弃卫星进行试验,有时则直接用他国卫星或者其他天体进行试验,当对美国卫星进行照射的时候,虽然激光能量不足以摧毁卫星,但却能干扰卫星。五角大楼的一名官员说:“中国在该领域具有非同一般的战略思想,极其活跃。”华盛顿“战略与预算评论中心”的安德鲁·克莱比温奇也说:“为了阻止驻东亚地区的美军冒险,中国已经列出一系列被其视为‘撒手锏’的军事能力,其中包括了激光能力。”

《国防周刊》是国际上久负盛名的军事期刊,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以“准确、权威和及时”而被世界所信任,它所涉及的内容包括许多主要国家的军事项目、国防政策、武器贸易以及军事技术的发展等,往往披露较为内幕的信息,因而其读者群甚至包括北美、中东、欧洲和亚洲的军事高层研究人员以及一些国家的决策层领导人。

当然,也有许多新闻记者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这不过是美国军方的另一次炒作而已,其目的是为了渲染太空威胁,从而让国会的老爷们抬抬手,获得发展新一代间谍卫星的经费。原因是一直以来,美国军方——主要是美国空军希望发展新一代间谍卫星,但这需要庞大的预算,而国会则认为没有必要再花费这么一大笔钱去研究已经很先进的间谍卫星,因此对这笔预算迟迟不予通过。美国列克星敦的防务分析家罗兰·汤姆逊就直言不讳地说,美国空军这几年在太空上所得经费太少,因此“为了能够实现雄心勃勃的间谍卫星新计划,它不得不树立新的太空竞争对手,或者潜在敌人,而中国是眼下最理想的目标”。一名前五角大楼官员更直截了当地说:“空军之所以如此乐此不疲,因为他们就是想搞到巨额的预算,动机就这么简单。”

然而,真正的军事战略研究人员和国际政治军事研究专家却认为,事情并非仅仅是为了弄钱而进行的炒作,就如同冷战期间一样,政治宣传、军方炒作和大国间政治军事的暗中角逐实际上是往往混在一起的,而且,美国对中国的担忧是切实的,对此,就是罗兰·汤姆逊本人也表示承认:“如果你换位思考一下,假设中国军队驻扎在长岛附近,你会怎么想?你会不担心吗?所以我觉得中国进行的国防自卫是不难理解的。”

2004年4月,华盛顿智囊“传统基金会”专家、鹰派人物沃茨发表文章称:“中国瞄准太空战场。”他建议五角大楼利用空基系统部署1000枚拦截器和12套激光系统,以拦截中国的战略导弹,矛头直接指向中国——这是一点也不含糊的。几乎与此同时,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在一份题为《中国在和我们抢地盘》的研究报告中认定:“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太空竞赛似乎不可避免。”

美国为什么对中国此次试验反应如此强烈?

也许,我们应该全视角注视一下这个世界——在2005年,中国和俄罗斯举行了中俄首次联合军事演习。当然,演习照例说是不针对任何第三方,但三个女人一台戏,何况世界还有如此多的民族国家,大国之间的角逐向来是台上把酒言欢,台下拳打脚踢。尽管冷战已经结束,但中国和俄罗斯在经历了十余年各自独立的发展后,现在又发现原来美国仍然是他们共同的战略对手,俄罗斯一厢情愿的献媚最终还是贴上了冷屁股,美国没有允许俄罗斯接近欧洲,欧盟也对俄罗斯的加入态度冷漠,俄罗斯的经济改革如履薄冰,军事能力甚至连小小的车臣战争都打得狼狈不堪;而中国也经常遭到美国人的点名或者不点名批评,不是_在贸易上指责中国违反贸易规则、保持巨额贸易顺差,就是时常“揭露”中国向“流氓国家”输出武器、技术等,因此,中国和俄罗斯几乎又开始了战略上的合作:从上海合作组织到军事联合演习,再到互相进行能源、矿产、军事技术、武器贸易等合作,层层升级。这显然是在进行一种国家合作,尽管这种合作与中国和苏联那种严密的政治—军事同盟不可同日而语,但在现实主义国家竞争中,这种合作所起到的效果却是相同的,甚至对中国和俄罗斯来说更加灵活,各自也能够更好地独立行事,也更像是正常的国家间交往,因此,这反而更让美国如坐针毡,在失去明确的目标对手之后,美国只好以“反恐战争”的方式发动大规模全球进攻——越演越烈的太空竞争也正是在这一舞台上出现的一幕。

实际上,真正唱高调的是美国,而不是中国或者俄罗斯。美国早在数年前就进行了所谓“深度撞击”的太空表演。稍具军事常识的人都明白,此举存在明显的军事暗示,即美国有能力在太空中击毁来自太空深处的一颗小彗星,当然也有能力摧毁任何一个人造太空飞行器。美国只是巧妙地把这一暗示用太空焰火的表演加以了装饰,赋予了所谓科学和保卫人类命运的好名声。实际上,谁都清楚这简直就是一次赤裸裸的太空力量的街头表演。P1-5

序言

如果历史可以假设,那么未来就可以预知

谁说历史不可以假设?你能把人类语言中“如果”一词去掉吗?历史是一面镜子,如果历史不能假设,就如同数学中不能进行推理——对于现代社会文明而言,一个很显然的事实是,如果第三帝国首先掌握原子弹、弹道导弹技术,那么战争的天平必然要倾向德国。

假设一下,如果纳粹德国抢先两步:

如果第三帝国的原子弹计划首先成功,那无疑是一场灾难,德国将很有可能反败为胜。

如果第三帝国拥有了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技术的话,那么盟国将不得不投降。

那么,再让我们预知一下未来:

如果美国控制了太空,那么谁还能挑战美国?

如果月球成为美国第52个州,那么谁还能挑战美国?

历史尽管不能重来,然而历史的假设却是非常有益的,这其中,就有我们要从历史的假设中寻找的规避法则。

很巧,康德有这样一句话:“有两种东西,我们愈加思索,就愈加赞叹和敬畏,那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

而更加让人感到有些诚惶诚恐的是,在康德之后的现代,史蒂芬·霍金说:“他们渴求理解世界的根本秩序。今天我们仍然渴望知道,我们为何在此?我们从何而来?人类求知的最深切意愿足以为我们所从事的不断探索提供正当的理由。而我们的目标恰恰正是对于我们生存其中的宇宙做完整的描述。”

这让我们明白,我们处在宇宙中,我们本身是宇宙的一部分,但同时我们又发现,我们如果想要更幸福的生活,那我们就必须尽可能多地征服宇宙。然而,我们此时又发现,我们的文明史似乎处在这样一种矛盾之中,即我们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并不是和谐地协作,共同征服宇宙,相反,在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在互相竞争、互相残杀,而我们又总是自诩是宇宙的灵魂,万物的唯一智慧生物。难道我们人类的智慧就无法克服彼此的杀戮吗?注定要永远这样互相仇视下去吗?

宇宙或者上帝带给我们太多的东西,不,应该说,宇宙或者上帝给予我们一切,而我们却知之甚少。史蒂芬。霍金在努力探寻其内在的本质,而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副局长沙娜。戴尔则深谋远虑地说:“月球远远不只是一个目的地。”她为什么如此说,因为月球及太空是一个庞大的新领域,就像是公元前3000年广阔的欧亚大陆对高加索雅利安人、15世纪无垠的海洋对欧洲人、20世纪天空对美国人一样,一句话:太空和月球是陆地、海洋、天空之外的第四领域,而回顾历史,每一次大领域的发现都会引发一轮持续数百年的彻底革命,世界因此为之沧海桑田。

如果追根溯源,我们会惊异地发现,原来太空角逐早已开始——以色列人在中东战争中就因得益于美国“大鸟”军事侦察卫星的支持而转败为胜;马岛战争的背后实际上是美苏在太空斗法;而海湾战争则是一场近乎完美的、基于太空军事平台下的表演;而不久前俄罗斯声明其一颗卫星被击毁的消息后,世界为之震颤,原来太空战如此近在眼前!更有甚者,美国拖垮苏联的战略手段之一就是利用了庞大的“阿波罗工程”和“星球大战计划”,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早已一只脚踏进了太空时代。

目前世界已经掀起第二轮登月热潮,这次不同于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阿波罗”登月行动为代表的政治使命下的登月,而是世界技术发展和社会经济需求自然发展过程。

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卫星,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地球外层空间最有价值的太空基地,而且由于本身蕴藏巨大资源,如氦-3等,因此也是一个等待开发的巨大金矿。另外,人类的文明表明,当一个国家开拓了一个新领域后,往往会带动其他诸多领域,如同航海技术曾促进欧洲科学技术大发展一样,太空技术也将促进一个新技术时代的来临。最重要的是,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来看,月球相当于一个新的“美洲大陆”,谁获得了这个殖民地的主导权谁就有可能主宰世界,国际关系格局也会因此而改变,这正如美洲大陆的独立和崛起,改变了传统上一直以欧亚大陆为世界重心的历史一样。

太空开发将会使世界经济发生又一场经济革命,这是继工业革命、知识经济革命后的又一次经济革命。纵观人类历史,我们会发现,每当经济革命发生时,世界的政治权力中心也必将发生转移。美国已经领导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知识经济革命,并且也很可能领导月球经济革命,但如同大英帝国曾领导了工业革命,而真正享受工业革命最大利润的不是英国而是德国、日本和美国,大英帝国实现了领导工业革命却失去了曾拥有的200年世界权力中心地位。

目前世界的状态和英国领导工业革命后的状态非常类似,美国领导月球经济革命,但同样面临众多后来崛起的强国,日本、欧盟、中国和印度都拥有自己完备的月球计划,并且也具有相当的实力。令美国最为担忧的是,根据边缘优势理论,这些新崛起国家将具有超越美国的潜力,因此,美国很可能在即将到来的月球经济时代不得不面对一场大挑战:要么美国赢得世界,美国霸主地位更加巩固,星条旗永不落;要么,美国将步大英帝国后尘,自由女神蒙羞。15世纪我们与美洲大陆失之交臂,21世纪,我们还能再失去月球吗?

相反,如果中国在“施里弗”演习中赢得胜利,那么未来将怎样?

五角大楼预测:在新的军事竞赛中,如不及时采取行动,美国将在10年之内输给中国。“如果中国继续加强新型军事能力的研究,比如太空武器研究……北京将轻松地在这场军事竞赛中取胜。”

美空军空间司令部司令迈克尔·海默中将称:“一旦中国超越美国,在空间获取了非对称优势,将把美军从信息时代战争机器一下打回到工业时代战争机器……我们明白,平衡一旦打破,优势就将尽归敌手。”这位将军认为,中国的反卫星试验意味着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太空竞争已经开始,这类似于美苏之间的空间竞赛。他称,应建立“在所有未来冲突中及和平时期占据空间优势”的观念,并贯穿于美军所做的一切工作当中。

——如果汉尼拔的部队得到迦太基援助,那么罗马帝国很可能已经灭亡,如果拿破仑的舰队能够控制英吉利海峡6小时,那么英国必将灭亡,然而,历史没有这样。但这不等于说未来的历史仍然不可重复,事实是,希特勒重蹈了拿破仑入侵俄国的失败,热那亚跟随了比萨的覆辙——当热那亚击败比萨舰队后,热那亚又被威尼斯所击败,历史总是一再循环——当大航海时代到来后,大西洋沿岸国家崛起是一个必然,但究竟谁能崛起、称霸多久则要遭遇很多偶然。

这就是我要告诉你的,“我们的敌人就是我们的上帝”,因为宇宙的原则之一就是事物存在的形式是运动,而运动的动力来自矛盾,当我们人类是孤独存在的时候,我们惟有自相矛盾才能存在,才能发展……所以,请拾起《辩证唯物主义》这本书,这才是海滩上最漂亮的那个贝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月球时代大挑战(大国崛起新契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白海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232635
开本 16开
页数 2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8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4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5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6:4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