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先秦汉唐史论(全2册) |
内容 | 内容推荐 黎虎著的《先秦汉唐史论》为秦汉史研究论文集,精选作者一生研究成果,分两编组成,上编论文的历史世代从先秦至唐代,故曰“古史”卷,下编为关于中国古代“吏民”问题研究的系列论文,故曰“吏民”卷。“吏民”卷虽然以两汉魏晋为主,但时有上溯先秦、下及隋唐者,亦在先秦汉唐的历史世代之中,故名书稿日“先秦汉唐史论”。从本书所选论文观之,以时间跨度而言,上起先秦,下迄唐代;从内容来说,涵盖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诸多方面。这样的研究格局有其可取之处,有助于从比较宽阔的、多维的时空中去认识和把握历史问题。 目录 上编古史卷 殷代外交制度初探 殷都屡迁原因试探 “游农”不能解释殷都屡迁的原因 《书?盘庚》“于今五邦”解 解忧公主出塞的历史贡献 汉代和亲与“质侍”在外交中的互动关系 汉代“天子三玺”在外交中的应用 曹魏屯田始于何年 司马懿徙农上邦、兴三郡盐池考辨 一部值得中国读者阅读的三国史 客家民居特征探源――与汉魏晋北朝中原宗族聚居、大宅、坞堡关系 第一个为少数民族政权撰写断代全史的史学家崔鸿 北魏的“四夷馆” 陇右自古多“山崩”――从甘肃洒勒山滑坡谈起 狮舞流沙万里来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研究论纲 刘知几为武则天“制造舆论”吗? 唐代的市舶使与市舶管理 唐代的押蕃使 唐代和亲公主的常驻使节作用 附录:我与周一良先生的“大百科”缘 下编“吏民”卷 “吏户”献疑――从长沙走马楼吴简谈起 魏晋南北朝“吏户”问题再献疑――“吏”与“军吏”辨析 魏晋南北朝“吏户”问题三献疑――“吏户”论若干说法辨析 原“吏民”――从长沙走马楼吴简谈起 “吏民”的社会属性――原“吏民”之二 “吏民”即编户齐民――原“吏民”之三 “吏民”的一体性――原“吏民”之四 关于“吏民”的界定问题――原“吏民”之五 说“真吏”――从长沙走马楼吴简谈起 说“给吏”――从长沙走马楼吴简谈起 汉唐时期的“军吏”――从长沙走马楼吴简谈起 跋语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先秦汉唐史论(全2册)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黎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318426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650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680000 |
出版时间 | 2016-05-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16-05-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20.7-53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