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卡夫卡文学的法治观及当代价值 |
内容 | 内容推荐 《卡夫卡文学的法治观及当代价值》考察了现存的大量的卡夫卡传记文学、日记和书信,对卡夫卡的法律文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内容涉及法律人、法律机构、法律程序等多个层面,尝试着对卡夫卡本人的法律体验、法治理念及其作品中的法律现象和精神进行探讨。全书一共包括四个章节:第一章基于《审判》和《城堡》两部重要作品,分析卡夫卡文学中的法律人形象,及其折射出的法律现象与内涵;第二章重点解读卡夫卡法律文学的典范之作《审判》,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法治问题,如法的形态、法的失效等;第三章围绕卡夫卡作为法律人的经历以及他对法律爱恨交织的矛盾态度,解析卡夫卡法治观的形成原因;第四章从法的价值定位、法律内涵、司法制度、诉讼程序、法治信仰培育等方面,探讨《审判》对我国法治现代化建设的启发。在书中,笔者主要聚焦于《审判》和《城堡》这两部长篇小说,但即使是只探讨这两部作品,而且只关注其法律主题,恐怕也不可能作面面俱到的论述,因为卡夫卡的作品内涵丰富,绝非几个章节的浮泛的评论就能阐释周详的。此外,正如歌德评价莎士比亚是“说不尽的”,作为堪与莎士比亚、但丁和歌德等相提并论的卡夫卡也是“说不尽的”。研究方法不同、角度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乃至结论。我们不否认卡夫卡的法律文学有其更广泛的目的,也无意诋毁他作品的神话诗性,但法律始终是解读这些作品直接,也是有效的途径,由此可以确定作品所借鉴的模式和可读的层次。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卡夫卡文学中的法律人形象 ——基于《审判》与《城堡》的解读 第一节 名存实亡的法律人 一、《审判》中的法律人 二、《城堡》中的法律人 第二节 法律代理人 一、《审判》中的法律代理人 二、《城堡》中的法律代理人 第二章 《审判》蕴含的法治问题探究 第一节 《审判》折射出的法的形态 一、群众口中的法 二、“准司法人”口中的法 三、卡夫卡心中的法 第二节 《审判》中的解脱之路体现出的法的失效 一、法院画家的三种方案 二、教堂神甫的神圣方案 三、约瑟夫·K的理性方案 第三章 卡夫卡法治观的成因探究 第一节 作为法律人的经历 一、大学时代 二、从律师事务所到地方法院 三、在保险公司 四、身边的法律人 第二节 对法律爱恨交织的矛盾态度 第四章 卡夫卡法治观对我国法治现代化建设的启发 参考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卡夫卡文学的法治观及当代价值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郝燕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967763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84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120000 |
出版时间 | 2023-10-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3-10-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521.065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