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整体结构是“三篇四环节”,并增加了学习指导的内容。三篇是指上、中、下三篇,四环节是说本教材的主题是以历史、理论、方法、运用为主线。编写指导思想是理论原则精讲,养生方法系统、具体,强调实用性、生活化。因此,本教材不仅适合本科教学,也适合自学者使用。
本教材有的篇章除主体内容吸收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以保证教材的先进性和时代感外,还增加了拓展内容,以便更好地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本教材的应用范围,使其既可用于本科教学,亦可供研究生选修。
图书 | 中医养生学(供中医药类专业用第2版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创新教材)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教材整体结构是“三篇四环节”,并增加了学习指导的内容。三篇是指上、中、下三篇,四环节是说本教材的主题是以历史、理论、方法、运用为主线。编写指导思想是理论原则精讲,养生方法系统、具体,强调实用性、生活化。因此,本教材不仅适合本科教学,也适合自学者使用。 本教材有的篇章除主体内容吸收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以保证教材的先进性和时代感外,还增加了拓展内容,以便更好地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本教材的应用范围,使其既可用于本科教学,亦可供研究生选修。 目录 上篇 中医养生学基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养生的概念 二、中医养生学的概念 第二节 中医养生学的性质和特点 一、中医养生学的性质 二、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 中医养生学的时代意义 一、医学模式和疾病谱的改变 二、激烈的社会竞争与“亚健康” 三、“治未病”与普及养生 第四节 学习的任务、目的和方法 一、学习任务 二、学习目的和方法 第二章 中医养生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起源萌芽(上古时期) 一、食养文化的起源 二、居住环境的选择 三、传统健身术的萌芽 第二节 文化奠基(春秋战国时期) 一、《周易》的养生思想 二、道家的养生思想 三、儒家的养生思想 四、先秦杂家的养生思想 第三节 成熟形成(秦汉晋唐时期) 一、《黄帝内经》 二、《神农本草经》 三、王充的先天养生说 四、医圣张仲景的养生之道 五、神医华佗的养生术 六、魏晋著名养生学家嵇康 七、道教养生家 八、唐代“药王”孙思邈 九、佛家养生思想的传入 第四节 完善提高(宋金元时期) 一、朱熹的养生思想 二、老年医学的不断完善 三、医药养生方法日臻完善 四、丰富多彩的饮食养生 五、“金元四大家”对养生学的影响 第五节 全面发展(明清时期) …… 中篇 常用中医养生方法 下篇 养生实践指导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医养生学(供中医药类专业用第2版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创新教材)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刘占文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328622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7 |
版次 | 2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08 |
出版时间 | 2024-06-01 |
首版时间 | 2024-06-01 |
印刷时间 | 2024-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本科及以上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08 |
CIP核字 | 2023246191 |
中图分类号 | R212 |
丛书名 | |
印张 | 18.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60 |
宽 | 186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