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巅峰
内容
编辑推荐

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巅峰》张健编著,真实而全面地记叙了新中国几代登山运动员前赴后继、英勇顽强地攀登数座海拔7000米以上山峰,在雪域高原、生命禁区挑战人类登山奇迹的感人故事和艰辛历程。时光如梭,虽然这些故事已成为历史,但那些聚焦在登山队员身上关于勇气、团结、力量、纯真、善良、美好、友爱、胸怀、梦想的感人故事,和其中闪耀着的人类因追求真善美而不屈不饶的思想光芒,却是需要我们永远传承、发扬的精神财富。尤其在当下,更具有诸多现实意义。一个人的历史,是一部心灵的成长史;一群人的历史,是一部民族不屈前进的奋斗史。《巅峰》描写的,正是一部群体挑战生命极限、回归真实自然、演绎人间大爱、集合理想信念的心灵史诗。

内容推荐

张健编著的《巅峰》人类秉性里的随遇而安、知足长乐与可怕的停滞和退化,一直困抚着我们。那么,祖先从原始森林中走出来,曾给过我们的那些开拓生活的勇气和魄力,那种豪爽、雄心、参与意识和英雄胆略,到今天,我们已丢失了多少呢?

《巅峰》我们的目标并不是最重要的。成功也罢,失败也罢,最重要的还是过程。一切人生之味和真正的收获全含在这过程里,因为它靠的是我们一步一步去走过,走过磨难和痛苦,走过艰辛和迷茫。

在山上可以寻找到自己,寻找到世上真正最好的一切……这体验丰富而迷人,下了山眼睛亮,心地宽,再看世界就和没上山的人不一样了。别人争的东西,我再不去争;别人不理会的东西,我能看出它的价值。

登山探险中,在神秘魅力的后面,所呈现出的坚韧不拔和无拘无束的流浪生活,是我们在舒适和安逸环境下产生的各种疾病的解药。

目录

楔子:穿越灵魂的旅程

勤劳、智慧、淳朴、善良、勇敢、顽强不屈,始终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巨大精神财富。这精神如同搏击大海的燕鸥。

上卷:南迦巴瓦之梦

在17位勇士的遗像前

 儿子:“爸爸,他们睡着了。”

 父亲:“不,孩子,他们永远醒着。”

天路进藏

 他们给我的正是这种感觉:说话,坦诚率真;做事,当机立断。人与人之间那种豁达、友爱和尊重直贯心怀。

跨越生死线

 活着,就应该有一种活着的勇气,有一种敢于面对任何挑战的精神。

唱给雅鲁藏布江

 人在外,什么难处都可能遇到。人不能只为自己着想,也需为他人着想。

神奇的南迦巴瓦

 我失去了鼻子、手指和脚趾,但收获更多。最大收获的是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对生命、对人生的热爱。

冰雪般洁净的灵魂

 登山者中,流传着太多舍生相救、生死相助的故事。这也是大山给予他们的财富。

大自然之怀

 我们所追求的一切中,又有多少欲哭无泪的困惑和徒劳呢?

雪域高原之子

 雪崩、滑坠、生死线,他们出没往返,从不回头。

从富士山到喜马拉雅

 一切非人的,非人道的,对历史和人生戏弄、玩火、侮辱和践踏者,都与登山无缘。

大西宏之死

 生命,的确有活着的和死去的。但活着的,不一定真活着;死去的,不一定真死去。

男人们的哭声

 山上,营地里,所有队员扑在一起抱头失声痛哭……

补记

 一年后,队友将大西宏的骨灰撒在了南迦巴瓦峰顶。

下卷:珠穆朗玛之魂

心中那座山

 该让我们的后代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勇敢、纯真、善良,这些优秀的品质不能在他们身上退化。

“司令”曾曙生

 只有真正热爱生活的人,敢于和自己挑战的人,才有资格到山里去……

体验拉萨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淳朴而热情的民族。

飘进雪乡的女儿

 “活着,就给别人,给朋友们带来很多快乐。”这句话,含有佛骨佛心。

高原山友来了

 为此行而三年来的筹组过程,对我个人来说,是一次心灵的攀登!

被困在世界最高的寺院

 出师不利,珠峰的脸色这么难看。

大风暴

 人生中自找一些苦吃,才能体会出活着的意义和滋味。

联络突然中断

 山是非常大的,像很大的一个家,但门却非常小。当你遍寻不着自己时,你人已在里面了。

残酷的暴风雪之夜

 太严酷了!可这就是登山!多像一场关键的球赛,精心准备了那么长时间,付出了多少心血,可几分钟之内就全完了,一切付诸东流……

珠峰墓地

 登山者遇到任何艰难都不怕,就怕下山的队伍中少了一张熟悉的面孔。

神奇的岩壁洞

 自然与人生,谜很多。

冰雪恋歌

 不少人都会埋怨世态炎凉,可又有多少人能冷冷静静地反思自己曾为他人、为这世界付出了多少爱呢?

恐怖的“迫害”

 在上面这个“可怕”的标题下讲述的,其实是登山者的趣事。

山鹰之死

 珠峰山上的雪中,埋着那对爱人;珠峰山下的河边,埋着他。一高一低,遥遥相望。

狗情

 富有童心和生活之趣的人,善良和勇敢才有根。

突破天险

 这一带冰雪区,被称为“北坳天险”。攀登极难,处处有险。

危难时刻

 两岸的观念差异,难道会形成珠峰的又一场“暴风雪”?

老曾和冰塔林

 只有真实透明的人,才会为美的追求付出代价和生命。

谁向顶峰冲击?

 这毕竟是台湾和内地登山界的第一次合作,台湾队员的体力能行吗?

王勇峰心已冲顶

 成功是辉煌的;失败,同样辉煌。

8680米营地的哭声

 我希望登顶者记住,最后登顶的成功者或许只有一两位,但这一切都是队友给予的,应当感谢所有支援的人。

登顶一刻

 历史记载下此刻——1993年5月5日13时30分。同为炎黄子孙的海峡两岸登山者,挽手并肩屹立于地球之巅……

死神难留王勇峰

 就是剩下一只眼睛,我也决不放弃登顶的机会!

珠峰,我们要对你说

 崇高、真实、纯洁、透明、善良、勇敢、坚韧,是我们生命中的氧气和水,失去它,如同失去生命。

附录

 一部“原生态”的亲历笔记

试读章节

天路进藏

梅里山难的阴影,挡不住登山者的脚步。

追悼会之后仅两个月,中国登协和日方再次组成搜索队,前往梅里雪山。同时,要在德钦县西南侧的飞来寺,遥对梅里格博达峰的地方,为17位勇士建一座纪念碑。遇难者家属们将一同前往,在碑的周围栽下17棵长青的松柏。

然而,梅里雪山绝不给搜索队到达3号营地的机会,每天50多次冰崩、雪崩……使人无法靠近。在海拔4700米处,救援人员在雪崩前几乎无法撤回。整整20多天的攀登和搜索,不得不再次受阻。 撤营仪式上,所有的队员望着头顶的雪山都在痛哭——那是一个个七尺男儿!舍不得,舍不得就这样离开埋在雪中的难友。有的人跪在地上,额头顶着雪地,朝着战友们遇难的方向。中方总队长、中国登山协会副主席曾曙生流着泪面对着巍峨的雪山说:“17位遇难的战友们,由于不可抗拒的天气、地形等原因,我们没能到达你们身边……作为中方队长,这是我终生的遗憾。愿你们在梅里雪山这美丽、纯洁的怀抱里安息。我们虽然就要离开你们了,但我们的心,永远伴随着你们!……我坚信,总有一天,你们的后继者会来到你们的身边,完成你们的遗愿!”

我总不愿相信这17位勇士就如此消逝,总觉得有一天他们会突然自冰雪中走出,笑着归来。或者,我们将来终有一天能找到他们,用那时先进的科学手段将他们救活……

自梅里归来后不久,中国登协与日本山岳会计划秋天攀登西藏南迦巴瓦峰的准备工作,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起来。

南迦巴瓦峰,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的一座海拔7500米以上的处女峰。

这是一座比梅里雪山更危险、攀登更艰难的山峰。

1984年,中国登山队的第一次失败,就在此山。

梅里山难之后,马上决定攀登此山,这就是祖国的登山者。

我要去南迦巴瓦!

当时,我正帮助中国登协办《山野》杂志,也算个编委。常来常往,和登山界的朋友越来越熟。登协的人都透着一股清新的“山气”,这里与任何机关都不太一样。他们中绝大多数进过山。

他们告诉我,在海拔特高的山峰上遇到雷电,浑身上下摸哪儿哪儿便呼呼冒蓝火。他们给我的正是这种感觉:说语,坦诚率真;做事,风风火火;决策,当机立断。人与人之问的那种豁达、友爱和尊重直贯心怀。山的襟怀,山的气魄,山的刚直和透明晶洁,铸造了这样的一群人,真正的男人女人。我最喜欢听他们常说一句话:“喂,什么时候,跟我们到山里去野一野!” 现在!眼下这个时候!机会来了。遗憾的是,《山野》已决定派去一个随队记者小谢。我仍不死心,一有工夫我便泡在登协。7月,我还给登协副主席王凤桐写下一份“请战书”。 

答复非常痛快:“可去,除有关的采访外,将山上的一批资料带回北京,并为本刊写一篇山上的生活散记。”  

有这种“特批待遇”,我已很满足了。与我一起被特批而同行的,还有《新体育》杂志社的记者陈群,他曾跟随中美长江漂流队全程报道,更是个“野种”。

我所有的朋友几乎都不同意我进藏,担心我的体质适应不了高山反应。按说我的体质一般,但有个十分奇怪的毛病——一旦出差在外,肯定生病。 听说,在西藏最怕的就是感冒发烧,一感冒不是脑水肿就是肺水肿,重症者很快就见“上帝”去了。高山反应也很吓人,我们报社有个记者,刚下了飞机就输上氧被担架抬走了。还有人说,去一次白血球就会丢失多少,弄不好还患白血病。人们口口相传,说得很悬。

我想,上苍会助我的。  果然。天遂人愿。

中日南迦巴瓦登山队的大部队于9月下旬出发了。我们迟走几天。

1991年10月2日,我们飞抵成都。

四川登协的朋友来接我们,准备4日转机进藏。我们刚上车,这位朋友就报告了几个刚收到的坏消息:一支日本登山队在接近希夏邦马峰顶时遇险,两死两伤;登南迦巴瓦峰的一名队员因病下撤;一位游客到拉萨后患脑水肿,生命危在旦夕……

我仍嘴硬,但心里不免有点儿发怵。

4日凌晨4时30分,我们赶到成都双流机场。飞机预定6时50分飞往拉萨贡嘎机场。不到5时,安检已毕,我们在候机楼候机。飞西藏的人不算多,三四十人中大部分是军人,面色红里透黑。其他的人,即便像做生意的,也毫无都市款爷的味儿,反而很“土”。这使得这班飞机候机厅的乘客和其他航班的乘客都不一样。在这里,我已悄然感受到雪域西藏的气息了。这是一种亲切的、朴实的感觉。

一位在拉萨工作的汉族女孩和我聊起了天。她看我只穿一件厚毛衣和牛仔外套,又知道我是首次进藏,便摇着头说:“你这身衣服不行。到西藏,8点多天刚亮不久,很冷,早上和中午温差太大。进藏最怕感冒,一感冒弄个肺水肿就不是玩儿的。不是吓你,还死过人呢!成都海拔仅400多米,拉萨海拔是3700多米,感冒再加上高山反应,不得了!你不比我们,连我提包里都带着羽绒服。你得加衣服。”P19-P22

序言

2009年深秋,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女儿利用度假的机会,带我去了一个名叫“精灵岛”的地方。女儿说,这里最著名的便是临海边的一个很大的鸟岛。傍晚,成千上万只海燕自海上归来,极其壮观。

上了鸟岛,一排高大的松树下,陈列着一块有海燕照片的公示牌,说明很详尽。海燕的学名叫燕鸥,有44种之多,大部分燕鸥在北半球繁殖,秋季则来南半球越冬。奇特的是,唯有一种凤头燕鸥相反,每年10月来这里繁殖,4月后携子飞向北极。 

这个鸟岛就是凤头燕鸥的产仔之所。此时,是12月底,很多燕鸥的小宝宝已经孵化出壳。每对燕鸥每年只产蛋一枚,共同孵化55天。在育雏的三个多月内,雌雄燕鸥轮番去海上拼命捕食,将小鱼虾等食物吞存在嗉囊中,归来后反吐给幼雏。有意味的是,幼雏一天天长大,最后体重会是父母的两到三倍!父母越来越瘦,儿女则越来越胖。幼雏靠着这样的储备,开始随父母学习飞行和觅食,之后会瘦下来,再飞向北方。

尽管还没有见到凤头燕鸥的身影,伴着苍茫大海滚滚而来的涛声,却使我心生敬畏。这些燕鸥每年都要从南半球飞越太平洋,穿越赤道,最后到达北极,茫茫行程约40000公里。风霜雨雪,海浪滔天,它们如“深蓝色的闪电”般飞翔在茫茫大海的波峰浪谷,累了怎么办?伤了怎么办?掉队了怎么办?天海苍茫,连个落脚之地也没有啊!只有飞!穿越暴风雨,穿过巨浪,那勇敢的翅膀只要张开了,就义无反顾、昼夜不息。它们真是世界上最勇敢的鸟儿。那是勇敢者的精灵!

我想看看雏鸟,但鸟窝被草丛遮避,只能看到最近处鸟窝内不时探出的几个小脑袋……我站上坝顶的高处,蓦地,使我大吃一惊,震撼人心的一幕出现了——眼前是一片燕鸥们肃然壮烈的死场。近近远远,目光所及,窝草边躺着近百只燕鸥的尸体!每一只,都不死在窝内,而是静默地向天躺在窝旁边的绿草上;有的还半伸开翅膀,想那应该是最后的挣扎吧。也可能是给子女喂完最后一次食之后,就悄悄地离窝而去。想一想也是,上万的燕鸥在此聚集繁衍,必有生死啊!这些死者,也该是垂暮之年的老者,这里是它们生命的最后一程。燕鸥的寿命不短,大约为30年。30年里,一只燕鸥穿行在南半球和北极之间累计飞行多远?足有百万公里。死在我面前的这些衰老的燕鸥,都是曾经在苍茫大海上飞过百万公里的精灵啊!如今,它们老了,累了,便以此种方式,静静地告别子女,告别世界,告别同伴和大海……

这些燕鸥,死在最后一次完成繁衍后代之后。对子女的抚育,成为它们的终极之旅。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也是如此啊!为了子女的成长和未来,父母们殚精竭虑、倾其所有,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我曾经看过一幅著名的油画:茫茫雪地上,一只母羊用力伸出双蹄,紧紧护着一只小羊羔的尸体,仰头向天,流泪哀鸣,四周已被团团墨黑的乌鸦群包围,群鸦们个个瞪圆了眼睛,伸喙以待。

在澳大利亚,我接触过一些同胞和来这里求学的孩子。一旦经济上有了能力,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是每个家长的愿望。但深入接触下来,一些现象又让人万分担忧。我曾去一所私立中学采访,国内来的孩子不在少数。在这里就读,每年仅学费就高达人民币百万元!孩子们学得如何?往往家境越优越的,学业越差。那不是一般的差,甚至根本就不学,成寄生虫了。高中,一个十八九岁的孩子,有的一年内除了百万学费外还要肆意挥霍几十万元,还逃学,甚至混迹于赌场、酒吧,连作业都是花钱买。一次,一个孩子触犯了法律,和同学一起欺辱了一个女孩,身陷囹圄。这位孩子的父亲从国内赶来处理儿子惹的祸事。这位父亲只说了两句话,一句是:“他妈妈要是知道了他在这里的实情,还不哭死啊!”另一句是:“这点事儿,要是在国内算什么?不就是花点钱的事吗?”

这样的孩子,并不少。这样的家长,更不少。

人间的悲哀,让人无法不想起燕鸥!倘若是燕鸥抚育的雏燕,只知道躺缩在窝里吃父母、喝父母、挥霍父母的财富,却不随父母学习生存和练习飞行的话,会是什么后果呢?

那将是一个种群的灭绝!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人类,有时真的不如鸟儿。

我们扪心自问过该如何做父母吗?

我们留给后代的,除了金钱和物质财富之外,还应该有什么?

我们生活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为何真诚、激情、淳朴、友谊和善良却越来越稀缺?

面对孩子身上存在的种种问题,父辈与社会的责任在哪里?

理想、信念的树立,崇高、圣洁、真诚的心灵建设,都关系到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文化建设的宗旨,是构筑先进文化与崇高文明的人文生态。而一部人类的历史,也是一部人类的心灵史。

勤劳、智慧、淳朴、善良,才会培养出勇敢、顽强不屈地走向未来的精神,这始终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巨大精神财富。这精神如同搏击大海的燕鸥,那勇敢者的精魂。

这样的勇敢者,就在我们身边,他们是——中国的登山者。

一代又一代人都在寻找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人生就是一个寻找的过程。我曾在许多个黄昏站在珠穆朗玛峰脚下的登山者墓地,面对那一个个石头垒成的空冢,再仰望他们真正的墓地——圣洁珠峰的冰峰雪谷,浮想联翩。安息在珠峰中的登山者,已经有近200人了,他们为何而来?他们寻找到自己所要寻找的东西了吗?既然所有奔向这里的人都知道很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为何后来者却越来越多呢?

人生艰难,如同登山。我便是带着很多人生的困惑迷上登山的。我和中国登山队的许多登山者成了朋友,甚至成了他们队伍中的一员,随他们一起奔向祖国的秀丽雪山。一旦进入他们的行列,在南迦巴瓦峰,在珠穆朗玛峰,在风暴喧嚣的雪山之怀,我的心灵便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我觉得自己似乎明白了多年来一直苦苦寻找的东西是什么,可一时又说不清。1991年初,因云南梅里雪山雪崩遇难的17位勇士的追悼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我望着没有骨灰、只有17位中日登山勇士遗像的灵堂,立誓要跟登山者进山,于是随中日联合登山队去了南迦巴瓦峰。1992年,又一个噩耗传来——我的朋友、中央电视台体育部的青年记者曹玉春不幸病逝。他曾在1988年随队去珠峰采访过中日尼三国联合横跨珠穆朗玛登山活动,回来后,血液出了毛病,又染上了肝炎,最终不治身亡。他留下遗言,要穿着1988年在珠峰穿过的那身登山服装到另一个世界去。站在他的遗体前,看着身着登山服装的他,我明白他和登山者所结成的血肉之情。即便到了另一个世界,他还要去采访登山。他生前曾编过一部关于登山的纪实电视片《山魂》,因几个他曾采访过的中国登山者在梅里雪山遇难,他是一边哭着一边编出此片的。此片还有几集未编完,可他带着未完成的遗憾永远地走了。我暗下决心,要继承他的遗愿,用笔去完成。于是,我随海峡两岸登山队去了珠穆朗玛峰。

这两次旅程,对登山者,是勇敢冲击极限的征战;对我,是穿越灵魂的旅程。

登山者对人生的热爱,对自然的不屈挑战,暗示着一种充塞天地之间的生命之英气。他们在茫茫风雪中走出前人没有走出的路,称登山是“向自己挑战的事业”,展示的却是人类九死不悔的一种不屈精神。寂寞、孤独,每一步的严酷和凶险,没有鲜花和掌声,更谈不上名与利……但他们在风雪中迈出的步子是那样坚毅和豪壮!谁最热爱生命?正是那些勇敢向艰难和未知领域探索的前行者。因为,一部人类的历史,也是惊心动魄的探险史。他们艰难或并不艰难地摆脱世俗的种种诱惑,悲壮地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取来生命之火,为我们照亮这苍茫的人生之途。 生活的含义绝不仅仅是金钱加享受,假如仅由它们支撑人生,收获的也一定会是残缺、空虚甚至不幸。像生命中不能缺少水和空气一样,人的生活应该有神圣和崇高的魂灵。一位登山者说:“我盼望雪山的神圣和崇高走进我的人生。”他们在冰峰雪谷中为祖国和人类创造的登山精神,将价值永存。尽管,今天不少人可能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人类需要登山精神。

尽管二十多年过去了,但绽放在中国登山者身上的那束精神光芒,却依然照耀在我人生道路的前方,给予我温暖,赋予我勇气,赐予我胸怀,并映入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类人、各种事中,成为各具意义的人生标尺,烁烁发光。

今天,我愿以笔化火,并以《巅峰》的名义,尽力还原那两次跨越心灵极限的旅程,以点燃更多人内心深处或已沉睡的勇气与热诚、信念与理想,从而走向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巅峰!

若如此,则将是我最大的欣慰。

但愿《巅峰》带给你的明天,从此与众不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巅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555563
开本 16开
页数 3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12-04-01
首版时间 2012-04-01
印刷时间 201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5:5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