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领导干部读哲学经典/领导干部读名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最快捷、最全面的读懂中外经典哲学的读物。

《领导干部读哲学经典》(作者李恩来、赵立庆)辑选中外哲学经典著作,并对之进行导读式解读,为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哲学经典著作提供指引,让党员干部原滋原味地体味经典中的精髓。同时也为领导干部提供治国理政的党性修养镜鉴。是一本具有理论学习和现实指导价值的经典读物。

内容推荐

《领导干部读哲学经典》(作者李恩来、赵立庆)辑选中外哲学经典著作,并对之进行导读式的解读,为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哲学经典著作提供指引。《领导干部读哲学经典》以使领导干部通过研读哲学经典,达到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自觉地运用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思虑问题、谋划工作、指导实践的目的。

目录

前言 /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  

《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 / 9

《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 恩格斯 / 22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 / 34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 恩格斯 / 43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马克思 / 56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恩格斯 / 73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列宁 / 84

《实践论》 毛泽东 / 101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邓小平 / 115

[中国哲学经典]  

《道德经》 老子 / 133

《论语》 孔子 / 157

《兼爱》 墨子 / 168

《近思录》 朱熹 吕祖谦 / 183

[西方哲学经典]  

《理想国》 柏拉图 / 203

《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 / 219

《社会契约论》 卢梭 / 230

《实践理性批判》 康德 / 249

《单向度的人》 马尔库塞 / 265

试读章节

我们且从当前的经济事实出发。

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劳动不仅生产商品,它生产作为商品的劳动自身和工人,而且是按它一般生产商品的比例生产的。

这一事实表明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劳动的产品就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物化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劳动的现实化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在国民经济学作为前提的那种状态中,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

劳动的现实化竞如此表现为非现实化,以致工人非现实化到饿死的地步。对象化竞如此表现为对象的丧失,以致工人被剥夺了最必要的对象——不仅是生活的必要对象,而且是劳动的必要对象。甚至连劳动本身也成为工人只有靠最紧张的努力和极不规则的中断才能加以占有的对象。对对象的占有竞如此表现为异化,以致工生产的对象越多,他能够占有的对象就越少,而且越受他的产品即资本的统治。

这一切后果包含在这样一个规定中: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同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因为根据这个前提,很明显,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自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宗教方面的情况也是如此。人奉献给上帝的越多,他留给自身的就越少。工人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对象;但现在这个生命已不再属于他而属于对象了。因此,这个活动越多,工人就越丧失对象。凡是成为他的劳动产品的东西,就不再是他本身的东西。因此,这个产品越多,他本身的东西就越少。工人在他的产品中的外化,不仅意味着他的劳动成为对象,成为外部的存在,而且意味着他的劳动作为一种相异的东西不依赖于他而在他之外存在,并成为同他对立的独立力量;意味着他给予对象的生命作为敌对的和异己的东西同他相对立。

现在让我们来更详细地考察一下对象化,工人的生产,并且考察对象即工人产品在对象化中的异化、丧失。

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它是工人用来实现自己的劳动、工人的劳动在其中活动、由其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

但是,自然界一方面在这样的意义上给劳动提供生活资料,即没有劳动加工的对象,劳动就不能存在,另一方面,自然界也在更狭隘的意义上提供生活资料,即提供工人本身的肉体生存所需的资料。

因此,工人越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占有外部世界、感性自然界,他就越是在两个方面失去生活资料:第一,感性的外部世界越来越不成为属于他的劳动的对象,不成为他的劳动的生活资料;第二,这个外部世界越来越不给他提供直接意义的生活资料,即维持工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

因此,工人在这两方面成为自己的对象的奴隶:首先,他得到劳动的对象,也就是得到工作;其次,他得到生存资料。因此,他首先作为工人,其次作为肉体的主体,才能够生存。这种奴隶状态的顶点就是:他只有作为工人才能维持作为肉体的主体,并且只有作为肉体的主体才能是工人。

(按照国民经济学的规律,工人在他的对象中的异化表现在:工人生产得越多,他能够消费的越少;他创造价值越多,他自己越没有价值、越低贱;工人的产品越完美,工人自己越畸形;工人创造的对象越文明,工人自己越野蛮;劳动越有力量,工人越无力;劳动越机巧,工人越愚钝,越成为自然界的奴隶。)

国民经济学由于不考察工人(即劳动)同产品的直接关系而掩盖劳动本质的异化。当然,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劳动创造了宫殿,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棚舍。劳动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劳动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但是使一部分工人回到野蛮的劳动,并使另一部分工人变成机器。劳动生产了智慧,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愚钝和痴呆。

劳动同它的产品的直接关系,是工人同他的生产的对象的关系。有产者同生产对象和生产本身的关系,不过是前一种关系的结果,而且证实了这一点。对问题的这另一个方面我们将在后面加以考察。因此,当我们问劳动的本质关系是什么的时候,我们问的是工人同生产的关系。

以上我们只是从一个方面,就是从工人同他的劳动产品的关系这个方面,考察了工人的异化、外化。但异化不仅表现在结果上,而且表现在生产行为中,表现在生产活动本身中。如果工人不是在生产行为本身中使自身异化,那么工人怎么会同自己活动的产品像同某种异己的东西那样相对立呢?产品不过是活动、生产的总结。因此,如果劳动的产品是外化,那么生产本身就必然是能动的外化,或活动的外化,外化的活动。在劳动对象的异化中不过总结了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外化。

那么,劳动的外化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首先,劳动对工人说来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的东西;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因此,工人只有在劳动之外才感到自在,而在劳动中则感到不自在,他在不劳动时觉得舒畅,而在劳动时就觉得不舒畅。因此,他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因而,它不是满足劳动需要,而只是满足劳动需要以外的需要的一种手段。劳动的异化性质明显地表现在,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止,人们就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外在的劳动,人在其中使自己外化的劳动是一种自我牺牲、自我折磨的劳动。最后,对工人说来,劳动的外在性质就表现在这种劳动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别人的;劳动不属于他;他在劳动中也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别人。在宗教中,人的幻想、人的头脑和人的心灵的自主活动对个人发生作用是不取决于他个人的,也就是说,是作为某种异己的活动,神灵的或魔鬼的活动的,同样,工人的活动也不是他的自主活动。他的活动属于别人,这种活动是他自身的丧失。

因此,结果是,人(工人)只有在运用自己的动物机能——吃、喝、生殖,至多还有居住、修饰等等的时候,才觉得自己是自由活动的,而在运用人的机能时却觉得自己不过是动物。动物的东西成为人的东西,而人的东西成为动物的东西。

吃、喝、生殖等等,固然也是真正的人的机能。但是,如果使这些机能脱离了人的其他活动并使它们成为最后的和唯一的终极目的,那么,在这种抽象中,它们就是动物的机能。

我们从两个方面考察了实践的人的活动即劳动的异化行为。第一,工人同劳动产品这个异己的、统治着他的对象的关系。这种关系同时也是工人同感性的外部世界、同自然对象——这个异己的与他敌对的世界——的关系。第二,在劳动过程中劳动同生产行为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工人同他自己的活动——一种异己的、不属于他的活动——的关系。在这里,活动就是受动;力量就是无力,生殖就是去势;工人自己的体力和智力,他个人的生命——因为,生命如果不是活动,又是什么呢?——就是不依赖于他、不属于他、转过来反对他自身的活动。这就是自我异化,而上面所谈的是物的异化。

我们现在还要根据在此以前考察的异化劳动的两个规定推出它的第三个规定。

人是类存在物,不仅因为人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把类——他自身的类以及其他物的类——当作自己的对象;而且因为——这只是同一件事情的另一种说法——人把自身当作现有的、有生命的类来对待,当作普遍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存在物来对待。P9-12

序言

习近平同志曾在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中指出:“领导干部要通过研读历史经典,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起到‘温故而知新’、‘彰往而察来’的作用;通过研读文学经典,陶冶情操、增加才情,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研读哲学经典,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通过研读伦理经典,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道德品格。”这是新的历史时期对领导干部自身修养提出的实际要求。

什么是哲学,哲学就是思辨的科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中国古代没有“哲学”一词,只是到了近代,人们才从日文翻译中借用、引进了该词。从字面上来看,中国和西方对哲学的理解是相近的,即哲学的“哲”就是“智慧”的意思。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取向,都有其深刻的民族特征、历史渊源、时代精神和现实需要。哲学像一条长河,有源又有流,源就是它的民族性、地域性、经典性;流就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单纯从哲学的角度讲,每个时代的哲学,都是人们试图按自己的时代特征,重新开始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解释人们习以为常的宇宙、山、大地与社会人生,以智慧的方式给同时代的人以新的启迪。今天.要提倡领导干部读点哲学,将谋个人升迁的心思用在读书上,将应酬的时间花在读书上,将搞形式主义的精力放在读书上。坚定信念、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于公于私两全其美。

一是读点哲学经典可以使人明智。“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哲学是一种历史性的科学,强调理论的延续性。有人说:“哲学就是哲学史。”今天的哲学是先天哲学的继承,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先知那里汲取营养,厚德载物,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展现世界古代和近代的哲学成就,同时占领世界哲学研究的制高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代经典作品中蕴藏着富民强国的丰富智慧、众多值得汲取和反思的经验教训。譬如说,民为贵、君为轻的治国理念和民本思想,清正廉洁、克勤克俭的为官之道,公道正派、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幸福观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精忠报国、捐躯济危的民族大义,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气节操守,自强不息、精进向上的积极人生,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求是精神,厚德载物、不涓细流的博大胸襟。

二是读点哲学经典可以使人深刻。哲学能使人辩证地思考问题,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德国一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指出:“个体自我的每一次伟大的提高,都源于同古典世界的重新接触。”阿根廷的博尔赫斯说:“经典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长期以来决定阅读的书籍,是世世代代的出于不同的理由,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阅读的书。”通过研读哲学经典,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特别是对世界的运动、历史的演变和各种社会现象有着自己独特的认知和体察,不为人云亦云所左右。

三是读点哲学经典可以使人自信。当今世界和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对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重要使命,要想认清科学发展大势、把握科学发展规律、统领科学发展全局、创造科学发展业绩,就必须多读点哲学经典。要提倡“三为”的读书目的,即为知、为己、为人。为知,就是为了知识积累、增长学识见识和智慧而读书。为己,就是为了培养自己的人格、道德和情操而读书。为人,就是为他人,为“黎民百姓”,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人民的福祉而读书。纵观古今中外历史,大凡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通过研读哲学经典,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增加才情,提升能力,增强自信,从而提高思想水平、增强工作能力、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精神境界,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

本书选编了十八篇古今中外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哲学经典,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中国哲学经典、西方哲学经典三大部分。选编的每篇体例大致为原文选读(有的是全文,但由于篇幅的关系,大部分是节选)、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内容概述、作品评述、知识链接五大部分。必须说明的是,考虑到本书都是经典文本,因此在体例上保持原貌,不求统一。

本书由广西师范大学李恩来教授、博士和《社会科学家》杂志社编辑赵立庆先生编著。李恩来负责了全书的统稿和最后的定稿工作。在本书的编著过程中要特别感谢广西人民出版社的田坤先生,他对本书的总体策划、体例设计及原著的编选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并对本书的编写和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

尽管作者对本书的编写殚精竭虑,但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读者给予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领导干部读哲学经典/领导干部读名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恩来//赵立庆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9081853
开本 16开
页数 2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4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
丛书名
印张 18.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41
17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6:3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