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国际关系学/21世纪国际关系系列教材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为21世纪国际关系系列教材之一。本教材适用对象主要是学习国际政治、外交学的本科生。教材强调知识的基础性和理论的系统性,内容和观点反映时代的发展,反映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国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1)

一、什么是国际关系……………………………………………(1)

二、什么是国际关系学…………………………………………(3 )

三、国际关系学的相关学科…………………………………(7)

第二节国际关系的产生与发展…………………………………(10)

一、古代的国际关系……………………………………………(10)

二、近现代的国际关系…………………………………………(13)

三、当代国际关系………………………………………………(16)

第三节国际关系理论的产生与发展……………………………(17)

一、国际关系理论的产生………………………………………(17)

二、现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20)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关系的理论观点……………………(31)

四、我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历程与现状……………………(34)

第四节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方法………………………………(38)

一、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方法…………………………(38)

二、我国开展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应遵循的方法………………(42)

第二章国际关系行为体--主权国家…………………………(47)

第一节国际关系行为体的特征与类型…………………………(47)

 一、什么是国际关系行为体……………………………………(47)

 二、国际关系行为体的基本特征………………………………(48)

三、国际关系行为体的基本类型………………………………(50)

四、国际关系行为体是国际关系的逻辑起点…………………(52)

第二节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及其主权……………………………(53)

一、国家的基本要素……………………………………………(53)

二、国家的基本权利……………………………………………(54)

三、国家的民族特征与当代民族主义…………………………(55)

四、主权的要义及其演变………………………………………(58)

第三节国家利益…………………………………………………(61)

一、什么是国家利益……………………………………………(61)

二、国家利益的复杂性…………………………………………(63)

三、国家利益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65)

第四节国家权力…………………………………………………(66)

一、什么是国家权力……………………………………………(66)

二、国家权力的构成……………………………………………(68)

三、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及其计量……………………………(71)

四、国家权力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74)

第五节国家行为体的历史定位…………………………………(75)

一、国家行为体主导国际关系…………………………………(75)

二、国家行为体受到非国家行为体的挑战……………………(76)

三、国家行为体功能与作用的调适……………………………(76)

第三章国际关系行为体--非国家行为体……………………(78)

第一节国际组织…………………………………………………(78)

一、什么是国际组织……………………………………………(78)

二、国际组织的发展与分类…………………………………(81)

三、国际组织的重要作用………………………………………(85)

第二节跨国公司…………………………………………………(87)

一、什么是跨国公司…………………………………………(87)

二、跨国公司影响力的扩大……………………………………(90)

三、跨国公司与国家行为体的关系……………………………(92)

第三节其他非国家行为体………………………………………(95)

一、争取民族独立的政治实体与政治组织……………………(95)

二、建设性跨国社团与跨国运动………………………………(98)

三、破坏性跨国社团与跨国运动……………………………(101)

第四节全球公民社会……………………………………………(104)

一、什么是全球公民社会……………………………………(104)

二、全球公民社会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108)

第五节非国家行为体的历史定位………………………………(110)

一、非国家行为体的特殊作用………………………………(110)

二、非国家行为体的局限性…………………………………(113)

三、非国家行为体的发展趋势………………………………(115)

第四章 国际体系…………………………………………………(118)

第一节国际关系的宏观层次及其意义…………………………(118)

一、国际关系的微观层次与宏观层次………………………(118)

二、国际社会与国内社会的区别……………………………(120)

三、国际关系宏观层次的作用与意义………………………(121)

第二节国际体系及其结构………………………………………(122)

 一、什么是国际体系…………………………………………(122)

二、国际体系的结构…………………………………………(124)

二、 国际体系的基本特征……………………………………(128)

第三节国际体系的稳定性………………………………………(131)

一、国际体系的稳定与不稳定因素…………………………(131)

二、关于国际体系稳定性的几种主要观点…………………(134)

三、"均势"与均势理论……………………………………(138)

第四节国际体系的演变与当代国际体系的特点………………(143)

一、国际体系的形成及其发展阶段…………………………(143)

二、当代国际体系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147)

第五章 国家对外关系:战略与政策……………………………(152)

第一节国家对外战略…….……………………………………(153)

一、什么是国家对外战略……………………………………(153)

二、国家对外战略的结构……………………………………(156)

三、国家对外战略的类型……………………………………(159)

第二节国家对外政策……………………………………………(161)

一、什么是国家对外政策……………………………………(161)

二、国家对外政策的结构……………………………………(162)

三、国家对外政策的类型……………………………………(163)

第三节国家对外战略与对外政策的依据………………………(164)

一、国际依据…………………………………………………(165)

二、国内依据…………………………………………………(168)

第四节国家对外政策的决策过程与模式………………………(172)

一、外交政策的决策过程……………………………………(173)

二、外交政策的决策模式……………………………………(174)

三、外交政策的决策机制……………………………………(178)

第六章国家对外关系:途径与手段……………………………(182)

第一节外交………………………………………………………(182)

一、什么是外交………………………………………………(182)

二、外交的基本规则与惯例…………………………………(185)

三、外交的功能………………………………………………(190)

四、当代外交的主要类别及其地位…………………………(191)

第二节武力手段…………………………………………………(204)

一、武力手段的基本形式……………………………………(205)

二、武力影响国家对外关系的主要方式……………………(207)

三、国家对外关系中武力作用的演变及其走势……………(211)

第三节经济手段…………………………………………………(214)

一、国家对外关系中的经济手段……………………………(214)

二、经济手段影响国家对外关系的主要方式………………(215)

三、经济手段在实现国家对外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221)

第四节社会与文化手段…………………………………………(222)

一、传媒………………………………………………………(223)

二、文化交流………………………………………………(224)

三、民间往来…………………………………………………(227)

第五节非法手段…………………………………………………(229)

第七章国际冲突…………………………………………………(232)

第一节国际冲突的涵义与类型…………………………………(232)

一、什么是国际冲突…………………………………………(232)

二、国际冲突与国际竞争……………………………………(233)

三、国际冲突的类型…………………………………………(234)

第二节国际冲突的根源与特点…………………………………(235)

一、国际冲突的根源…………………………………………(235)

二、当代国际冲突的特点……………………………………(244)

第三节国际冲突的升级与缓解…………………………………(249)

一、国际矛盾导致国际冲突的特定条件……………………(249)

二、国际冲突的升级…………………………………………(250)

三、国际冲突的缓解…………………………………………(251)

四、国际危机及其解决………………………………………(252)

第四节国际战争与国际和平……………………………………(255)

一、国际战争的类型…………………………………………(255)

二、当代国际战争的特点……………………………………(256)

三、国际和平的一般概念……………………………………(259)

四、实现和平的途径…………………………………………(259)

第五节核冲突与核和平…………………………………………(263)

 一、核威慑及核威慑理论……………………………………(263)

 二、核和平……………………………………………………(266)

 三、核时代对传统战争理论的反思…………………………(269)

第八章国际合作…………………………………………………(272)

第一节国际合作的涵义与特点…………………………………(273)

一、什么是国际合作…………………………………………(273)

二、国际合作的类型…………………………………………(278)

三、当代国际合作的特点……………………………………(279)

第二节国际社会的相互依存……………………………………(283)

 一、什么是相互依存…………………………………………(283)

二、相互依存的类型…………………………………………(290)

三、权力政治与相互依存政治………………………………(292)

四、相互依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295)

五、对相互依存理论的评价…………………………………(298)

 第三节国际合作的深化--国际一体化………………………(301)

一、什么是国际一体化………………………………………(301)

二、实现一体化的条件………………………………………(305)

三、走向一体化的途径………………………………………(306)

四、国际社会的多样化及其与一体化的关系………………(311)

 第九章国际关系的制约因素……………………………………(314)

 第一节地理环境………………………………………………(315)

一、地理环境影响国家的国际地位…………………………(315)

二、地理环境影响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318)

三、地理环境影响国际体系的结构…………………………(319)

四、地理环境影响国际关系的内容与特点…………………(321)

 第二节时代………………………………………………………(322)

一、国际关系中的时代内涵…………………………………(323)

二、时代特征与主题的演变…………………………………(324)

三、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325)

 第三节科技革命…………………………………………………(327)

一、科技革命引起国际格局的变化…………………………(328)

二、科技革命导致国际关系行为体之间的竞争与合作……(331)

三、科技较量本身已构成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333)

 第四节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的互动……………………………(335)

一、国内政治国际化…………………………………………(335)

二、国际政治国内化…………………………………………(337)

三、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的互动……………………………(339)

 第五节作为特殊行为体的个人…………………………………(340)

一、个人能否作为国际关系行为体…………………………(341)

二、个人作为国际关系行为体的实践………………………(342)

三、个人影响国际关系的方式………………………………f343)

第十章国际关系的协调与整合…………………………………(345)

第一节国际关系协调与整合的内涵与意义……………………(345)

一、什么是国际关系的协调与整合…………………………(345)

二、国际关系协调与整合的意义……………………………(346)

第二节国际机制…………………………………………………f347)

一、什么是国际机制…………………………………………(347)

二、国际机制兴起的原因…………………………………(349)

三、国际机制倡导的基本理念与价值………………………f349)

四、国际机制的改进与走向…………………………………(351)

第三节国际法与国际准则的协调作用…………………………(352)

一、什么是国际法与国际准则………………………………(353)

二、国际法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协调…………………………f356)

三、国际法权体系下的国际关系发展趋势…………………(358)

第四节国际组织的协调作用……………………………………(359)

一、国际组织与国际关系的组织化…………………………(360)

二、国际组织协调国际关系的实践与评价…………………(360)

三、联合国的作为与改革……………………………………(362)

第五节大国协商制度……………………………………………(364)

一、什么是大国协商制度……………………………………(364)

二、大国协商制度的几种主要形式…………………………(365)

三、大国协商制度的评价…………………………………(368)

第六节南北对话制度……………………………………………(369)

一、南北对话制度的形成……………………………………(369)

二、南北对话制度的发展趋势………………………………(371)

第十一章全球化与全球问题……………………………………(375)

第一节全球化的现实与挑战……………………………………(375)

一、什么是全球化……………………………………………(375)

二、全球化的政治挑战………………………………………(380)

三、值得关注的反全球化现象………………………………(385)

四、全球化的历史定位与选择…一…………………………(389)

第二节关系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问题……………………………(391)

 一、什么是全球问题…………………………………………(391)

 二、全球问题的基本特点……………………………………(395)

 三、全球问题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398)

第三节全球意识与全球治理……………………………………(404)

 一、什么是全球意识…………………………………………(404)

 二、全球意识在全球化时代的意义…………………………(410)

 三、什么是全球治理…………………………………………(412)

 四、全球治理对国际关系的影响……………………………(417)

第十二章国际安全与国际秩序…………………………………(421)

第一节国际安全的基本理论……………………………………(421)

一、什么是国际安全…………………………………………(421)

二、传统安全观………………………………………………(422)

三、新安全观…………………………………………………(424)

第二节经济安全、环境安全与社会安全………………………(426)

一、经济安全的要义与特点…………………………………(426)

二、环境安全的要义与特点…………………………………(429)

三、社会安全的要义与特点…………………………………(433)

第三节国际安全与国际干涉……………………………………(436)

一、国际安全的维护………………………………………一(436)

二、什么是国际干涉…………………………………………(438)

三、国际干涉的理论及实践分析……………………………(440)

第四节国际社会与国际秩序……………………………………(444)

一、国际社会的基本矛盾……………………………………(444)

二、发达国家的国际新秩序观………………………………(446)

三、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新秩序观……………………………(449)

第十三章 中国与当代国际关系…………………………………(453)

第一节中国在当代国际社会中的身份与地位…………………(453)

一、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453)

二、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454)

三、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455)

四、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457)

第二节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外交战略及其反思…………………(459)

一、改革开放前中国外交战略的基本内容与特点…………(459)

二、教训与反思………………………………………………(467)

第三节21世纪的中国对外战略………………………………(477)

一、坚持改革开放,推进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全方位外交……………………………………………………………(477)

二、积极融入全球化与国际机制,树立负责任的国际形象

……………………………………………………………(481)

三、参与全球治理,推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483)

四、保持理性的身份认同,防止盲目的大国意识……………(486)

五、倡导"和而不同"、"共处共存"的外交哲学………………(488)

参考书目……………………………………………………………(491)

试读章节

第66-67页一、什么是国家权力

西方学者将"Power"解释为国家权力或国家实力。汉斯·摩根索认为,权力是行为者A能控制行为者B的思想和行为的两个政治行为者之间的一种关系。这样,权力就意味着行为者A的实力。他断言:"权力可能包括建立和维持人对人控制的一切因素,这样,权力就涉及到为实现上述目的的所有社会关系--从暴力冲突到最微妙的一种思想意愿借以控制另一种思想意愿的心理联系。"①他还认为,权力是"人对他人的意志和行为的控制"。著名的法国学者雷蒙·阿隆与摩根索有同样的见解,认为权力是个人以自己凌驾于一切之上的行动去影响他人的行为与情感的能力。国际舞台上某一政治单位的权力也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其他政治单位的能力,政治权力不能孤立存在,而是通过一种相互关系体现出来。卡尔·多伊奇同样将权力视为实力,同时又把权力与冲突联系起来,认为"权力是冲突中取得优势和克服障碍的能力"①。我们认为,国家权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既包括行为主体所拥有的维系其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和非物质力量,也包括它们维护自身利益、推行对外战略和影响其他行为主体的能力。

英文power一词有多重含义,可以译作强权、强国、权威、政权、力量等,如果我们把它认作是一种影响和改变其他国家行为的能力,其内涵应是综合性的。权力与其他一些概念相关或相近,使用时经常没有明显界限。这些概念包括:(1)影响力(influence)。权力和影响力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很多情况下,两者是等同的。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手段。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影响力所涉及的互动关系不包括采取武力,即影响的内涵是非暴力的和平方式,而权力则不排除对外使用武力,西方学者就常常把武力与权力等同起来。(2)武力和暴力(force)。西方学者认为武力是权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没有武力为后盾,就无真正的权力可言。但是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必须将权力与武力--实际使用的暴力相区别,"作为威胁或潜在威胁的武装力量,是一国获取政治权力的最重要的物质因素",但是,一旦暴力付诸实际运用,政治权力的内涵就改变了②。武力是国际政治中权力关系的重要内容,是改变他人行为的重要手段,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在无法有效地对他人施加影响时所使用的最后手段。(3)实力(capability)。实力表明的是一个国际政治行为体对外施加影响的物质手段,是国际政治中权力关系的物质基础,与影响力相比,其内容是可以计量的。

序言

对国际事务和国际关系的关注是当代人类社会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这是因为,随着全球化的拓展和全球问题的冲击,人们不得不承认,当今世界是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国内与国际的界限正日益模糊,任何个人、集团、民族、国家都不可能独自求得生存和发展,要受到来自国内外各种因素、变量的制约。于是,无论是出于自觉还是无奈,人们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关注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并作出相应的思考、回应。这种客观的现实与需要为国际关系理论的学习、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舞台和动力,特别是那些一度闭关锁国的国家,一旦打开国门,更有一种了解世界的渴望与冲动,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推动着国际关系学学科的发展,中国的国际关系学学科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走上恢复、发展之路的。

二十几年来,国际关系学界的同仁们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当我们理性地审视我国国际关系学科现状时,仍然会得出这样的共识: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在理论创新与研究深度上还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在学科的规范性教育、发展方面还存在着不规范、不严谨、基础知识薄弱等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克服浮躁和急功近利,做扎扎实实的工作。

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本教材就是本着上述想法写出的。众所周知,在国际关系学教材建设方面,许多同志已做了不少工作,并推出了有影响的著作。比如张季良教授主编的《国际关系学概论》,虽然有些材料、观点需要更新,但却是至今为止,在国际关系理论系统性、规范性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教材。梁守德教授的《国际政治学概论》以独特的概念、范畴、体系诠释国际政治,受到国内外关注。俞正棵教授的《当代国际关系学导论》和《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前者注重国际关系学的基础性、规范性,后者则着重阐述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新国际关系现象与问题,各有千秋。中国人民大学也先后推出两本教材,第一本为冯特君、宋新宁主编的《国际政治概论》,第二本是在第一本基础上由宋新宁、陈岳撰写的《国际政治学概论》。相比较而言,第一本教材考虑到整个文科学生学习国际关系的需要,而第二本教材则更偏重国际政治专业本科生,所以学科的系统性、专业性更强一些。针对研究生学习的需要,金应忠、倪世雄的《国际关系理论比较研究》、李少军的《国际政治学概论》都体现出更多的开放性、研究性,很受学生的欢迎。王逸舟的《当代国际政治析论》和《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虽然不是依照教材的要求撰写的,但因其分析深刻,评介理论全面,所以是许多学校研究生学习的必读书。此外,我们还翻译出版了《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世界政治》、《权力与正义》、《国际关系理论导读》等一些有代表性的外国学者撰写的教材或基本理论读物。总之,我国已经有了一批国际关系学的教材。那么,我们撰写的这本教材是如何定位的,又有哪些特点呢?

其一,本教材定位于国际政治学科本科生用书,也就是说,它的适用对象主要是学习国际政治、外交学的本科生。同时也适用于那些把国际关系学(或国际政治学)作为选修课的专业,比如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国际传播学等等。当然,作为一本立足于国际关系现实的基础性理论读物,由于其概念明确、结构清晰、信息量大、理论分析精炼,所以,一切关心国际关系,尤其是想增加自身国际关系理论知识、提高国际关系理论素养的人都会从本书中获益。

其二,本教材强调知识的基础性和理论的系统性。国际关系学(或国际政治学)是整个国际关系学科的理论基础。如何在这样一本基础性教材中,给学生提供具有内在逻辑的理论体系,明确的概念和范畴,既简洁鲜明、但又不失开放性和启发性的分析,显然是我们的追求。本教材按照如下逻辑构建国际关系学的理论体系:首先,逻辑的起点是国际关系行为体,没有对行为体的基本了解与认识,就无从谈起国际关系学。而行为体又分为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这是学习、掌握国际关系学的切入点。但是,仅有对行为体的认知只是认识国际关系的一个方面,并且是人们相对熟悉的微观方面。国际关系得以展开的另一要素是国际体系,它是国际关系行为体运作的舞台,也是人们相对不熟悉的国际关系的宏观方面。只有在对国际关系行为体和国际体系都有了基本了解后,才会进入国际关系的实际内容层面。这就是国家对外战略与对外政策、国际冲突、国际合作。通常所讲的国际关系,主要是这几章涉及的内容。当学生对国际关系的逻辑起点、运作舞台和实际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后,就可以而且需要在更高层次上来认识制约国际关系的因素和协调国际关系的机制。也就是说,在国际关系的理论体系中,我们不仅要告诉学生什么是国际关系,还要告诉学生国际关系怎样运作。至此,从第一章至第十章就按着国际关系的起点--体系--内容--运作的逻辑建构起来。我们认为这既是国际关系学的内逻辑和理论体系,也是了解、学习这门学科的循序渐进的途径,有助于确立该学科的学科特征。至于第十一、十二、十三章,其内容除了有其他方面的考虑和意义外,实际上也是对理论体系逻辑性和系统性的补充。因为这三章,一是反映了理论体系的动态变化,二是明确了中在国际关系中的定位与选择。这样,就使得本教材所阐述的国际关系学在体系上更严谨、完整了。

此外,对于国际关系学的基本概念、范畴,我们力求给予明确的梳理和界定。这体现于各章几乎都设有"什么是××"的标题,以便对概念的内涵、特点作较为集中的论述。在大多数情况下,本教材都在评价和借鉴了学术界的有关研究成果后,给出了我们自己的概念界定,但有些概念则完全搬用了他人的成果,因为无法作出更满意的概括。总之,在我们看来,概念、范畴的清晰、明确,对于本科生教材来说恐怕还是不可或缺的。

其三,本教材强调内容和观点要反映时代的发展,反映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长期以来,我们更习惯于在教材中反映比较成熟、少有争议的概念、观点和理论,这无疑是必要的。因为教材不是专著,它担负的主要是传授知识的功能,而学生所学的知识应该是比较确定的。但是,这种习惯认识与做法也有其消极性一面,那就是忽视了时代和学科的发展,在内容和观点上往往显得陈旧,从而缺乏活力与吸引力。本教材力求克服这一缺欠,具体表现为,单设第十一、十二两章,反映、评介全球化、全球问题、全球意识、全球治理、国际安全、国际干涉、新干涉主义等国际关系领域的前沿与热点问题。同时,还加大了对非国家行为体的阐述与分析,特别是专门评介了跨国运动、全球公民社会。毋庸讳言,国际关系领域中的这些新现象、新问题、新理论尚颇有争议,但他们对现实国际关系的影响却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反映这些新内容和新观点,对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国际关系学应当说是必要而有益的。

以上是本教材编写的初衷和力求实现的目标。当然,由于能力和水平有限,这些初衷和目标未必都能实现,这就有待于专家、学者的赐教与指正,有待于学生的批评与反馈。我们希望通过这种互动与回应,促进本教材的不断完善。

本教材的编写框架和写作大纲由我拟定,全书由我统一修改后定稿。应当说,这有助于体现全书的总体风格和基本特色。但是,各章的具体写法又难免会因人而异。我要感谢我的合作者和同事们,正是由于他们的支持与努力,本教材才得以面世。我还要感谢那些相识或不相识的学术界的朋友,因为本教材借鉴、吸收了许多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

本书各章撰稿人如下:第一章、第十一章,蔡拓;第二章、第四章,刘长敏;第三章,孙洁琬;第五章、第六章,李渤;第七章、第十二章,刘燕;第八章,贾文华;第九章、第十章,任洪生;第十三章,李群英。

蔡拓

2004年8月于北京富泉花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国际关系学/21世纪国际关系系列教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蔡拓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开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10023097
开本 32开
页数 4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53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图书小类
重量 0.49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80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2
出版地 天津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3:3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