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心理障碍自我疏导治疗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实例为主,有利于读者借鉴,可读性强。心理疏导治疗中,实例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能引起患者强烈的共鸣。别人成功的经验——认识和体会,能够为“迷航”中的广大读者提供导引。本书在不同的治疗阶段,举出了不同的实例,通过他们的体会和实践经验,适时地帮助患者理解、运用该阶段的内容,有利于疗效的取得。对疏导治疗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关键因素,本书也进行了重点分析、强调,以协助读者排除干扰,顺利前行。

内容推荐

心理疏导疗法是一个开创性的新生事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治疗方法,适合中国国情,能为广大患者解除心身痛苦,具有适应性广、方法简便、经济实用、治程短、疗效好等优点。是我国建国以来唯一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的心理治疗方法。

本书适合各类心理障碍,如强迫症、恐怖症、焦虑症、抑郁症、心身疾病、青少年适应障碍及精神病恢复期患者等进行自我疏导治疗,也适合普通人群,用于解除心理困惑,提高心理素质,保障身心健康。

目录

治疗说明

附:Z患者病情自述

第一讲 心理障碍与心理素质

一、心理障碍的类别

二、心理障碍的治疗

三、心理障碍与用药

四、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五、什么是心理疏导疗法?

六、疏导疗法的理论基础

 (一)理论基础之一:以辨证施治为原则

 (二)理论基础之二:以中国传统文化和祖国医学的疏导原理为主导

 (三)理论基础之三:以系统论、信息论与控制论为基础

七、初步认识后的自信心

附:Z患者反馈材料一

第二讲 心理与心理障碍

一、心理是如何产生的?

二、症状的产生——神经细胞兴奋与抑制的失调

三、关于睡眠和梦的问题

四、人为什么会得精神疾病?

五、心理障碍的自我诊断

六、心理障碍的外因与内因

七、心理障碍是不是器质陛的毛病?

附:Z患者反馈材料二

第三讲 心理障碍的内因

一、人生的黄金时期——青春期

二、心理素质的几个关键因素

 (一)入际关系问题

 (二)恋爱问题

 (三)性教育问题

 (四)关于手淫问题

三、人生转折点——更年期

四、个性及其影响因素

 (一)个性的分类

 (二)内因是决定性力量——由《红楼梦》说起

 (三)个性之“过”与“惰性病理兴奋灶”

附:Z患者反馈材料三

第一阶段总结

信息失真的问题

第四讲 认识“怕”字,克服“怕”字

 一、向心理障碍宣战

 二、认识心理障碍之“树”

 三、如何克服“怕”字?

 (一)与“怕”字的战斗——实践

 (二)分清是非真假,克服“怕”字

 (三)克服“怕”字的关键

 1.树立自信心

 2.遇反复而不惧,处逆境而不馁

 3.克服逃避

附:Z患者反馈材料四

第五讲 认识和克服强迫思维

一、强迫思维有没有“怕”?

二、如何克服强迫思维?

 (一)“三自一转移”

 (二) “四不”策略

附:z患者反馈材料五

第二阶段总结

战斗还是逃避?

不要给自己戴帽子

第六讲 认识个性,改造个性

一、“过”犹不及

二、改造个性之“难”——认识难,改造更难

三、改造个性之“久”——终其一生

四、改造个性之“苦”——其痛无比,其乐无穷

五、认识个性之“过”

六、个性改造的典范——典型案例之一

七、改掉“过”字,我本英才——典型案例之二

附:Z患者反馈材料六

第七讲 如何挖掉个性缺陷之“根”?

一、如何挖“根”?

二、最好的挖“根”工具——六台“挖土机”

三、克服“怕”字与改造个性

四、个性改造的自我体验

五、躯体休息与精神休息

·附:Z患者反馈材料七

第八讲 如何提高心理素质、改造个性?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目标

二、凡事向前看

三、学会吃小亏、占大便宜

四、坚持社会实践

五、胜不骄,败不馁

六、不要过分追求完美

七、节约时间,珍惜自己

八、面对现实,做到心中有数

九、凡事要看淡一点

十、培养广泛的兴趣

·附:Z患者反馈材料八(随访信件摘录)

治疗总结

试读章节

现代社会,心理障碍为什么这么多?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实际上,两千多年前,我国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内经》距今已经2400年左右了)上就说:“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官之形,此恬澹之世,邪不能深入也”;“当今之世不然,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故小病必甚,大病必死”。说明在两千多年前,古人已经认识到了社会变化对人心身产生的重要影响。

当前是一个信息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高速发展,大量的信息冲击着每一个人。随着社会的发展,不但我们面临的压力来源更加复杂,如经济、人际交往、工作、学习、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增加了,而且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这些压力往往会接踵而至,频率也在增加。如果心理素质不能与社会发展同步提高,就必然会导致心理失衡,这是心理障碍逐渐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提高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是非常重要的。除了社会环境变化较大之外,自然环境变化也很大,环境污染、噪声等都会对我们的身心造成影响。因此,当代人往往要承受各种复杂心理社会因素的冲击,这也需要我们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

不久前,某报纸曾介绍,××大学约有30%的学生有心理障碍。有些人就怀疑,这个比例是不是太高了?有没有这么高?事实上,他们这个数据是经过调查的,这个比例与国外是接近的。几年前,欧洲几个国家的专家与我们交流时,有位在大学里负责心理咨询的医生介绍,他们负责5万大学生的心理保健,每年有25%以上的学生在他们那里咨询过。这说明国外在心理咨询方面已经开放了,我国的大学还远不及这个水平。虽然改革开放已经几十年了,但我们是从几千年的封建社会过来的,这个社会文化背景还会持久地影响我们。在改革时期,新事物的冲击往往使很多成年人都经受不起——相对来说,青少年的承受力就更差一些。因此,现在的青少年心理障碍多也就不难理解了。

心理障碍究竟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国外的一个统计资料显示,与心理因素相关的疾病占人类总疾病的50%~80%。似乎高得出乎预料,但是仔细考虑,可能有很多因素连医生也没有认识到。为什么?因为现在医学模式还没有大的转变。几千年的传统医学模式是什么?吃药、打针才能治病。按传统观念,假如不吃药、打针,就不是治病。“治病就得吃药、打针”就是旧的生物医学模式,因为其只考虑到躯体因素。那么,新的医学模式是什么?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除了考虑生理因素外;还要考虑心理与社会因素对人各方面的影响,有时,这些因素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比如,我们到综合性医院看病,医生很少考虑到心理问题,都是下一个诊断,开药走人。他们很少考虑到患者的心理问题,更不可能考虑到与躯体有关的社会问题,这样就不够完善了。

与心理相关的疾病比例这么高,怎么理解?比如,我平常没有病,但是有一次心脏不适,不放心,查了心电图,诊断为心脏病。本来我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假如有了心脏病以后,这种心理负担就加重了,多多少少就有心理问题了。因此,心理相关疾病占50%~80%就容易理解了,也足以说明心理因素的重要性了。那么,剩下的20%~50%的疾病,与心理社会因素是不是没有关系?比如某些遗传性疾病,如某些肌肉萎缩,某些血液上的疾病,与心理关系就不大了。但是,话又说回来了,一个人得了遗传病,小时候不太在意,逐渐长大后,还能不能保持心理平衡?就不一定了。因此,不管是心理毛病也好,非心理毛病也好,只要你生病了,心理上多多少少都会有些不良反应。因此,如果忽略了一个患者的心理因素,其治疗将是不全面的。

很多朋友总认为自己的心理疾病可能只有自己得,认为是一种怪病,想不通。实际上这些心理障碍在社会上还是比较多的,只是大家缺少这方面的知识,你自己也不了解而已。  心理障碍的类别很多。首先,介绍一般的心理障碍。

什么是一般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心理素质不是很高,心理波动较大,影响到自己的衣食住行,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学习与人际关系。那么,心理素质高和低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很难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因为心理素质很抽象。但是,心理素质低,一句话就能概括:心理素质低主要表现在对各方面的适应不良。一个人心理素质低,他虽然可能拥有别人羡慕的条件,但他自己却不能自我满意。例如,在学习上,他的成绩很好,但遇到一些挫折,马上就灰心丧气了;在工作上,不能发挥自己的才华;在人际关系上,总是处处与别人合不来;在生活上,没有一点自我满足感。这个自我满足感是什么?别人都羡慕他的优越条件,他自己怎么也看不到!看着别人生活得那么轻松,而自己总感到活得太累。这说明什么?说明他的心理素质不高,不能认识自己,不能真正享受生活。

P1-3

序言

心理疏导疗法是一个开创性的新生事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治疗方法,适合中国国情,能为广大患者解除心身痛苦,具有适应性广、方法简便、经济实用、疗程短、疗效好等优点。1988年被评为国家科委科技研究成果,是我国建国以来唯一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的心理治疗方法。

心理疏导疗法问世二十多年来,我们根据心理疏导及治疗原理,对各类心理障碍、心身疾病、精神病康复期预防复发及青少年适应障碍等进行心理疏导及治疗,效果显著。经数万例患者的临床观察、部分随访及疗效鉴定,治愈率(痊愈及显著进步)达85.7%。

《心理疏导疗法》先后在上海、江苏两科技出版社及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已累计发行七万余册。“心理疏导”已普遍应用于医疗、教育、传媒等社会各领域,本疗法也深受有关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包括国外华人、留学生等)的一致好评。

在临床心理疏导过程中,不少患者及家属希望能系统、完整地接受心理疏导治疗,多了解一些优化案例的治疗过程,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早日摆脱痛苦。为此,我们撰写了这本《心理障碍自我疏导治疗》。

本书由我的助手黄爱国根据我实施心理疏导治疗时的录音及记录整理、补充和修改而成,以口语化的形式进行表述,更为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朴实无华,容易为不同文化层次的读者所接受。

本书以实例为主,有利于读者借鉴,可读性强。心理疏导治疗中,实例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能引起患者强烈的共鸣。别人成功的经验——认识和体会,能够为“迷航”中的广大读者提供导引。本书在不同的治疗阶段,举出了不同的实例,通过他们的体会和实践经验,适时地帮助患者理解、运用该阶段的内容,有利于疗效的取得。对疏导治疗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关键因素,本书也进行了重点分析、强调,以协助读者排除干扰,顺利前行。

本书共分八讲,是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系统治疗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前三讲是第一阶段,即基础阶段。本阶段旨在“解惑”,让读者了解心理障碍的形成原因,了解疾病、了解自我,以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后面的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第四、第五讲是第二阶段,即实践锻炼阶段。本阶段旨在“减轻和消除症状”,让读者通过实践和锻炼认识“怕”,克服“怕”,改变自己的不良认知,进而改变病态思维。最后三讲是第三阶段,即巩固疗效阶段。本阶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旨在改造个性、提高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反复,保障心身健康。

为帮助读者写好反馈材料,在每一讲后面,都有相应的反馈提示。并提供了一个强迫症患者(Z患者)在每次疏导治疗后写出的反馈材料,反映这个患者从病到愈的治疗过程,读者可以参考并得到启发。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心理疏导治疗的对象个体差异极大,治疗的每个步骤、环节又较为复杂,因此,对各种心理障碍的治疗不是通过简单的文字叙述所能讲清楚的,如果遇到特殊问题,应向专业人员咨询,以求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陈建国先生的支持、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本书适合各类心理障碍,如强迫症、恐惧症、焦虑症、抑郁症、心身疾病、青少年适应障碍及精神病恢复期患者等进行自我疏导治疗,也适合普通人群,用于解除心理困惑,提高心理素质,保障心身健康。

       鲁龙光         2007年秋于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心理障碍自我疏导治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鲁龙光//黄爱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7096010
开本 16开
页数 2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4
出版时间 2008-02-01
首版时间 2008-02-01
印刷时间 2008-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变态/病态心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749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6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0:0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