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满族民间历史文化遗存 |
内容 | 内容推荐 满族发源于白山黑水,历史悠久,形成独特民族文化传统。清朝入关以后,大量汲取融合汉文化营养促进满族文化兴盛繁荣。伴随满族八旗驻防,满族人口向全国分布,但仍以东北三省居多,在满族生活过的地方,形成大量以“国语骑射”为民族特点的历史文化遗迹。但是,在当今现代化社会里,满族这些历史文化遗迹正在由各种新型建筑所取代,有消逝殆尽之虞。为了抢救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满族民间历史文化遗存》作者将20余年调查积累的资料,挑选大约有300余幅图片,展示满族传统建筑、民俗、民间文艺娱乐、祭祀礼仪等诸多传统生产生活遗存,具有一定研究价值。 目录 绪论 民间文化历史遗存:满族传统文化变迁的历史叙事 一、生计方式变迁:从养马弋猎为生到农耕之家 二、精神文化变迁:从执枪军门不事笔墨到耕读传家 三、结语 第一章 生产篇 一、具 二、射猎器具 三、农耕器具 四、播种农具 五、田间管理农具 六、收获农具 七、扇车 八、加工农具 九、牲用农具 十、制作加工工具 第二章 生活篇 一、人生礼仪器物 二、服装及配饰 三、饮食器具 四、居室陈设物品 五、日常实用器物 第三章 宅院篇 一、满族民居老宅院整体面貌(四合院与非完整四合院遗存) 二、满族老宅建筑构件 三、院门 四、影壁 五、烟囱 六、苞米楼 七、满族民居建筑特色 八、口袋房 九、万字炕 十、窗格 第四章 祭祀篇 一、萨满祭祀服饰与神具 二、祖先及神偶祭祀 三、民间祭祀用具 四、民间祭祀场所 第五章 满文文本篇 一、满文家谱 二、满文萨满神谕 三、满文教材 四、其他 第六章 刺绣篇 一、满族刺绣枕头顶 二、长方形枕头顶 三、满族刺绣荷包 四、幔帐套与幔帐 五、满族刺绣服装 六、满族刺绣旗鞋 七、满族刺绣云肩 八、满族刺绣围裙 九、满族妇女刺绣帽饰 十、满族儿童刺绣服装 十一、满族刺绣门帘 十二、满族刺绣堂帘 十三、满族刺绣包袱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满族民间历史文化遗存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何晓芳,张德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民族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517110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84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420000 |
出版时间 | 2023-11-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3-11-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82.1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