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明代中晚期的休闲审美思想 |
内容 | 内容推荐 明代中晚期是整个中国古代审美意识发展目前的重要转变期。作为明代文化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明代中晚期休闲文化及其审美意识发生的变化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变化密切相关。明代中晚期特殊的“两京格局”、集权统治及其后期逐渐失去控制是休闲文化及其审美意识发展流变的重要原因。经济上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达为休闲文化的繁荣奠定了稳固的物质基础。“**”及其后学的发展,推动异端思潮的兴起,对传统的伦理道德观提出挑战。明代中晚期继承和发展了宋代文化,并且在平民化道路上走得更远。概括来说,其表现在审美意识的深化、审美对象多元化、审美诉求的雅俗兼容等方面。明代中晚期休闲文化及其审美意识的流变,一方面是当时社会时代精神的体现,另一方面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美学上的影响和意义。 目录 绪论 一研究的对象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本书的核心观点、结构框架和拟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章明代中晚期休闲文化的背景分析 节明代中晚期休闲文化的政治背景分析 一两京格局 二秩序危机 第二节经济背景 一发达的商品经济 二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 三文化市场以及印刷文化的发达 第三节思想文化土壤 一禅悦士风 二异端思潮 三价值流变 四文化艺术的全面繁荣 第二章明代中晚期休闲审美思想的总体特征 节审美意识的深化发展 一儒道释综合 二本体认同 三闭门求闲—退守私人领域 四审美对象的多元化 第二节趋俗尊情 一商业化和世俗化 二感官化和享乐主义 三主情尚趣 第三节休闲文化在审美风格上的变迁 一出雅入俗 二标韵识趣 三内敛化和女性化 第四节传承与新变 一休闲审美意识之先声 二明代中晚期休闲审美意识之传承 三明代中晚期休闲审美意识之新变 第三章明代中晚期艺术文化及其休闲审美意识 节文学艺术中的休闲审美倾向 一小说中的审美诉求 二闲笔写闲情的小品文 三“任性而发”的民歌时调 第二节戏曲艺术中的审美意识 一自下而上的戏曲复兴 二文人化走向 三雅俗合流 第三节绘画艺术中的审美意识 一寄情于画的翰墨游戏 二行利相兼 第四章明代中晚期园林文化及其休闲审美意识 节明代中晚期园林文化的发展及审美特征 一明代中晚期园林的发展及地域分布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明代中晚期的休闲审美思想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玉芝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39143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21-01-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2-01-10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834.4-092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