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黄河中国——踏遍大禹走过的土地 |
内容 | 编辑推荐 生在黄河边,长在黄河边,夏天摸鱼,冬天溜冰。什么时候河水结冰,什么时候冰凌融化。小孩子不关注这些,因为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我们蹦跳着欢笑着来到河边,总能找到乐趣。小时候总是想这条河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河的那边是什么样子的,又是什么样的烟火人间?在这本书里有我们想知道的答案。 内容推荐 该著作以一河两岸、大河上下自然景观、农业景观、历史遗迹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变迁反映中华民族和国家崛起,以及中华文明本土起源与创造发展,体现中华民族伟大的时代精神,揭示在古老的黄河文明之上,诞生中华民族的新文明。 目录 序曲 河湟故事 一、黄河之水天上来 二、青海湖边“花儿”开 三、湟水之滨的西宁 四、大通河畔的花海 五、已逝的兰州黄河水车 西海固故事 一、缺水的西海固 二、黄河扬水工程 三、贫困村蔡川村 四、西吉崖上马家 河套故事 一、从西夏王陵到凤凰新城 二、青铜峡:一册宁夏水利史卷 三、羊皮筏、黄河桥与火车站 四、“有托县,没有河口” 河东故事 一、黄河岸边的家 二、血战中条,保家卫国 三、平遥古城:民居聚落 四、沿黄军堡万家寨 陕北故事 一、走西口的陕北人 二、贺家川红色革命根据地 三、荞麦园的东渡船 四、从壶口到黄帝陵 五、黄土高原上的绿色革命 关中故事 一、分水岭上的峪口人家 二、从咸阳古渡到西咸新区 三、走向空港新城的泾河人家 四、打“农”字旗号的袁家村 河洛故事 一、飞驰的高铁与衰落的洛阳漕运 二、从“江湖有鱼”到河洛康家 三、小浪底、黄河鲤与黄河清 四、柳园口镇河犀牛:从河防到风景 五、湮没的铜瓦厢与崛起的兰考 六、战争逻辑下的花园口与桃花峪 齐鲁故事 一、铁尾横扫与华北生态危机 二、济南黄河岸边人与曲阜孔家 三、黄河口镇与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 四、奔流到海不复回 尾声:不仅是奔流入海 书评(媒体评论) 《西安新闻网》评语:该书文笔细腻、生动,理性思考与感性认知相结合,自然风景、史地知识、风土民俗、日常生活相互融合,不仅勾勒出黄河流域的中国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转变历程,而且以日夜奔流不息的黄河,象征着生生永续的民族精神和气魄。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黄河中国——踏遍大禹走过的土地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宁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509751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6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300000 |
出版时间 | 2024-02-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4-02-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5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