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敦煌艺术崛起于北魏时代的话,那么,当历史进入西魏后,敦煌艺术就大步跨入了一个兼容并蓄、融会中西的新时代。太和年间的孝文帝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北魏鲜卑族的汉化运动,再加上当时南北方之间交流进一步加深,使得中原、南朝文化艺术的影响也远披西陲。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西魏时期的莫高窟艺术无论从内容题材还是艺术风格方面,都呈现出一种丰富多彩、清新雅致的风貌。
图书 | 中国敦煌壁画全集(西魏)(精)/中国美术分类全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如果说敦煌艺术崛起于北魏时代的话,那么,当历史进入西魏后,敦煌艺术就大步跨入了一个兼容并蓄、融会中西的新时代。太和年间的孝文帝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北魏鲜卑族的汉化运动,再加上当时南北方之间交流进一步加深,使得中原、南朝文化艺术的影响也远披西陲。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西魏时期的莫高窟艺术无论从内容题材还是艺术风格方面,都呈现出一种丰富多彩、清新雅致的风貌。 内容推荐 西魏时期的敦煌艺术是指从孝文帝改革以后的北魏晚期开始,到公元五二五年前后东阳王元荣出任敦煌后直至五五七年北周建立这一段历史时期的艺术而言的。现存的这一时期开设的洞窟约十一个。 如果说敦煌艺术兴起于十六国时代而崛起于北魏时代的话,那么,西魏时代的敦煌艺术无疑跨入了一个融会中西、相容并蓄的新时代。以建于西魏大统四、五年间的第二八五窟为代表,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掀起了敦煌艺术中原—南朝化的新高潮。在洞窟形制上,除了继续沿用原有的中心柱窟外,又出现了覆斗顶形窟和覆斗顶形禅窟:内容题材上,不仅出现了佛教的新题材,而且还出现了中国传统的神话题材,以及源自印度教的早期农牧民教诸神,甚至源自希腊神话的日、月诸神,还出现了大量的反映当时社会生活习俗的内容。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题材,就宗教意义而言,是多元文明中的诸神的大荟萃;就历史价值而言,又是一幅反映六世纪世俗生活的社会风俗书长卷。在艺术风格上,出现了西域式风格、西域—中原风格和中原—南朝风格相互并存、竞相争艳的灿烂局面,并最终孕育了的敦煌随唐艺术。 目录 一 窟室内景 二 前室(局部) 三 胁侍菩萨 四 天宫伎乐 五 天宫伎乐 六 天宫伎乐 七 药叉 八 药叉 九 天宫伎乐 一○ 胁侍芏口萨 一一 天鹅乎棊图案 一二 天宫伎乐 一三 乎棊图案 一四 窟室内景 一五 乘象人胎 一六 夜半逾城 一七 供养菩萨 一八 供养菩萨 一九 说法图 二○ 乎棊图案 二一 西披一览 二二 供养天人 二三 供养天人 二四 窟室内景 二五 天宫伎乐与大头仙人 二六 天宫伎乐 二七 边饰图案 二八 边饰图案 二九 说法圆笔面八串 三○ 人字披顶一览 三一 椽间图案(局部) 三二 供养天人 三三 天人 三四 平棊图案(局部) 三五 平棊图案(局部) 三六 窟室内景 三七 龠楣 三八 飞天 三九 飞天 四○ 菩萨 四一 拄口萨 四二 笠口萨 四三 菩萨 四四 婆薮仙 四五 鹿头梵志 四六 飞天与菩萨 四七 飞天与菩萨 四八 芏口萨 四九 南壁一览 五○ 说法图 五一 飞天 五二 药叉 五三 药叉 五四 说法图 五五 飞天 五六 天宫伎乐 五七 天宫伎乐 五八 药叉 五九 药叉 六○ 药叉二身 六一 窟顶一览 六二 藻井 六三 窟顶东披 六四 窟顶东披(局部) 六五 倒立力士 六六 玄武 六七 弥猴 六八 窟顶南披 六九 山林动物 七○ 乘窟仙人及其侍从 七一 雷坤电神 七二 风伯、雨师 七三 维摩诘经变(局部) 七四 维摩诘经变(局部) 七五 山林动物 七六 窟顶北披 七七 乘虎仙人 七八 乘龙仙人 七九 千秋鸟 八○ 羽人 八一 开明神兽 八二 白描野猪 八三 窟室内景 八四 西壁一览 八五 翕楣 八六 伎乐化生 八七 伎乐化生 八八 飞天 八九 芏口萨 九○ 飞天 九一 芏口萨 九二 日天 九三 凤窟及武士 九四 日天及众菩萨 九五 凤窟及众菩萨 九六 月天及众梵志 九七 虎窟及众菩萨 九八 虎窟武士 九九 诸天一组 一○○ 供养天人 一○一 毗瑟纽天(毗湿奴) 一○二 天王 一○三 供养比丘 一○四 婆薮仙 一○五 诸天一组 一○六 天人 一○七 摩酰首罗天 一○八 韦纽天与毗那夜迦 一○九 天王 一一○ 南壁一览 一一一 五百强盗成佛因缘(之一) 一一二 五百强盗成佛因缘(之三) 一一三 五百强盗成佛因缘(之三) 一一四 释迦、多宝二佛说法 一一五 沙弥守戒自杀缘(之一) 一一六 沙弥守戒自杀缘(之二) 一一七 沙弥守戒自杀缘(之二) 一一八 施身闻偈本生 一一九 斗鸡图 一二○ 飞天伎乐 一二一 飞天伎乐 一二二 裸体童子飞天 一二三 裸体童子飞天 一二四 度恶牛缘 一二五 倒悬者 一二六 狩猎图 一二七 奔跑的野羊 一二八 力士 一二九 力士 一三○ 双凤龠楣 一三一 鹦鹉禽楣 一三二 鸵鸟龠楣 一三三 北壁一览 一三四 说法图(局部) 一三五 说法图(局部) 一三六 释迦、多宝二佛说法 一三七 说法图二 一三八 说法图二 一三九 说法图三 一四○ 说法图四 一四一 说法图五 一四二 说法图六 一四三 供养人题记 一四四 供养人题记 一四五 供养菩萨 一四六 供养菩萨 一四七 菩萨 一四八 供养人 一四九 戴笼冠男供养人 一五○ 着桂衣女供养人 一五一 双孔雀龛楣 一五二 力士 一五三 力士 一五四 东壁一览 一五五 说法图 一五六 鲜卑族供养人 一五七 鲜卑族供养人 一五八 说法佛及背光 一五九 窟顶一览 一六○ 窟顶东披一览 一六一 力士与摩尼宝珠 一六二 伏羲、女娲 一六三 猎杀牦牛 一六四 白描天鹅 一六五 饿虎与羔羊 一六六 奔鹿 一六七 窟顶南披一览 一六八 羽人与摩尼宝珠 一六九 乌获 一七○ 开明神兽与乌获 一七一 持节羽人 一七二 窟顶西披一览 一七三 乘鸾持节仙人 一七四 飞廉 一七五 山顶弥猴 一七六 登山獭猴 一七七 饿虎与野兔 一七八 奔牛 一七九 豺狼 一八○ 窟顶北披一览 一八一 朱雀 一八二 电神 一八三 禅修图 一八四 禅修图 一八五 千秋筻天五窟 一八六 窟顶藻井 一八七 窟室内景 一八八 说法图 一八九 天宫伎乐 一九○ 天宫伎乐 一九一 天宫伎乐 一九二 天宫伎乐 一九三 天宫伎乐(一) 一九四 天宫伎乐(二) 一九五 天宫伎乐(三) 一九六 天宫伎乐(四) 一九七 天宫伎乐(五) 一九八 天宫伎乐(六) 一九九 边饰(局部) 二○○ 边饰(局部) 二○一 乎棊图案 二○二 乎棊图案 二○三 人字披顶一览 二○四 供养天人 二○五 凤鸟 二○六 双鸽 二○七 孔雀 二○八 摩尼宝珠 二○九 莲花力士 二一○ 力士 二一一 力士 二一二 力士 二一三 力士 二一四 力士 二一五 力士 二一六 男供养人 二一七 女供养人 图版说明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敦煌壁画全集(西魏)(精)/中国美术分类全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健编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051823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95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02-01-01 |
首版时间 | 2002-01-01 |
印刷时间 | 2002-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2.32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79 |
丛书名 | |
印张 | 18.44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天津 |
长 | 301 |
宽 | 222 |
高 | 4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